小编导读:“司外揣内”是中医诊疗的一大特色,常常能通过身体表象上的征象或变化,发现身体内部的健康问题。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下肖相如教授总结出的两个肾虚经典表现,看看如何通过某个位置疼痛就发现肾虚征兆。
1.概念
股,即大腿;股阴,即大腿内侧。若以内外分阴阳,则内为阴,外为阳。股阴痛,系指大腿内侧发生疼痛的症状,可为单侧或双侧,由于经脉连同关系,常可罹及外阴。
2.理论依据
肾足少阴的经筋循股阴,若肾之精气虚损,经筋失养,则可出现循行部位疼痛。
3.证候类型
肾阳虚证:病人多见股阴部位疼痛发凉,日久不愈,伴全身怕冷,四肢不温,腰酸腰痛,足膝无力,或股阴部抽掣冷痛,常可连及阴囊,有时遗尿或脱肛,重则下肢无力或肌肉瘦削,耳鸣失聪,尺脉弱。
治法宜用温阳通络法,方剂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加鸡血藤、丹参、红花、地龙等。
4.鉴别
▶与湿热浸淫所致股阴痛的鉴别
股阴部切割样疼痛,并有灼热感,常可波及外阴,兼见身热不扬,四肢困重,面黄虚浮,妇女可见带下赤黄,亦可兼见痛处红肿或外阴渗出黄水,常伴有肌肤不仁。
如为双侧则形成马鞍形疼痛及麻木区,舌质红,舌体胖大,舌苔黄腻,脉滑数。日久可见足下肢痿软,尿涩痛或淋沥。
治法宜用清热燥湿活络法,方剂可选用四妙散加萆薢、鸡血藤、丹参、川芎、地龙、泽泻、茯苓等。
▶与寒湿浸淫所致股阴痛的鉴别
股阴部抽掣或拘急冷痛,兼见头部如裹,四肢困重,面色晦暗,颜面浮肿,手足苍白而冷,妇女尚可见带下清稀,可伴见肌肤麻木不仁,少数人可于股内侧形成阴疽,亦可罹及双侧股阴,麻木疼痛,日久可见足跗肿,两下肢无力,舌体胖大,舌质淡白,或晦滞,舌苔白厚腻,脉沉滑缓。
治法宜用温经利湿活络法,方剂可选用胃苓汤或除湿汤加桂枝、附子、地龙等。
▶与气虚血瘀所致股阴痛的鉴别
平素气虚,面色苍白,口唇、指甲淡白,舌质淡白,畏风自汗,少气懒言,精神疲惫,股阴刺痛,或麻木疼痛,肌肤苍白,汗毛脱落,或可见肌肤暗红、粗糙,可伴尿失禁,脉细涩。
治法宜用补气活血化瘀法,方剂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川芎、地龙等。
5.重要提示
凡是股阴痛要考虑肾虚的可能。
6.《黄帝内经》参阅原文
《灵枢·经筋》
1.概念
俞,即背俞穴,肾俞为肾脏的背俞穴,位于膀胱经上,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
肾俞穴感觉异常,是指肾俞穴的部位有疼痛,或有酸、胀、麻等感觉。
2.理论依据
俞,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俞为阳,五脏的俞穴均分布在背部的膀胱经上,为阴病行阳的重要位置。与俞穴相对的是募穴,募为阴,分布在胸腹部,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每一脏腑均有各自所属的募穴和俞穴。
在临床上、每一脏或腑发生病变时,常在所属的募穴或俞穴出现疼痛或过敏等。因此,当肾俞穴处发生疼痛(特点为绵绵作痛,时痛时止)等异常感觉时,多为肾经气虚或血虚不荣出现的虚证疼痛。
3.证候类型
肾俞穴部位的感觉异常,应根据全身的证候表现进行判断。
4.鉴别
肾俞穴部位出现的感觉异常主要为肾虚的表现,无须鉴别。
5.重要提示
凡是在肾俞穴部位出现异常的感觉和变化,首先要考虑肾虚的可能。
6.《黄帝内经》参阅原文
《灵枢·背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