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飞机无法起飞,
汽车上不了路,
火箭上不了天,
可能是什么原因?
是发动机?是轮胎?或者是飞行员?
当然这些都有可能,
但还有可能,
是仅仅缺少了一种液体,
一种看似不起眼、却不可或缺的液体
——润滑油。
它几乎与所有机械设备紧密相连,
故事从1950年开始,
抗美援朝的前线,零下三四十度,
志愿军战士们与敌人奋战。
彻骨寒冷让枪支失灵,
战士们面临巨大的挑战
——没有润滑油,枪支卡壳,
子弹无法发射。
战场的残酷性让这个问题显得格外迫切。
就在这时,
一种神奇的油脂诞生了。
在华北军区油脂厂的实验室里,
科研人员没有先进的设备,
只有一本外文的技术手册和简陋的大锅。
他们反复试验,经过无数次失败,
终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熬出了能够在极寒环境下
正常工作的“擦枪油”,
这便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擦枪油”。
这个发明,
激活了战士们手里保家卫国的武器,
也成为新中国润滑油工业
自主前行的起手式。
1949年9月,华北军区生产合作社油脂厂在北京西城区孟端胡同成立,为军械提供润滑养护产品
如果说“擦枪油”
是中国润滑油工业迈出的第一步,
那么研发中国航天事业中的润滑油技术,
则是一场伟大的战役。
20世纪60年代,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
苏联撤走了援助专家,
并且中断了对中国“含氟润滑油”的供应。
这一事件让中国的航天项目面临巨大挑战,
没有氟油,
火箭发射、卫星运行都会被 “卡住喉咙”。
面对国际封锁,
当时的石油工业部621厂,
肩负着巨大的压力。
实验室里的灯光从未熄灭,
侯祥麟和他的团队不断挑战极限,
无数次失败后,
终于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全氟碳油。
1962年1月,石油工业部621厂成立,开始研发和生产特种润滑油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国航天事业步步高升,
润滑油技术也随之不断升级。
科研人员研发出的新一代全氟聚醚油,
不仅能够在太空的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
还极大地提升了航天设备的可靠性。
它的制造过程复杂无比,
每生产出一公斤润滑油,
就需要消耗1吨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可以说价值堪比黄金。
中国人自己研发的润滑油,
飞上了太空。
科研人员刻苦攻关,不断研发出尖端设备的配套润滑油
时光荏苒,
到改革开放初期,
市场上充斥着进口的“洋油”,
它们占据了汽车和工业设备配套的
主导地位,
国产润滑油一度背负着
“廉价、低端”的印象,
在高端领域几乎被外国品牌
挤压得举步维艰。
面对这种局面,
国产润滑油是否会就此败下阵来?
这是一个紧张的时刻,
但也是变革的开始。
国产润滑油开始聚焦科研攻关,
着眼于技术升级,
慢慢地,
从飞机发动机到高新科技的机器人,
从雅万高铁到白鹤滩水电站,
无数高端设备都用上了“自家油”。
中国机器人润滑油走向市场
最初,国产润滑油仅限于汽车领域,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
应用范围不断扩展,
就连家里的空调、楼房的电梯,
都离不开它们。
如今,中国润滑油
还远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那些曾经主导市场的“洋油”,
不得不面对中国品牌的崛起。
中国润滑油
成为了“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正在国际市场上以一种自信、强劲的姿态,
展示中国润滑油的科技魅力。
这场从“洋油”到“中国制造”的变革,
不仅仅是润滑油行业的胜利,
更是中国制造整体崛起的缩影。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
你可能会疑惑:
润滑油的时代是否已经进入尾声?
毕竟,电动汽车没有了传统的内燃机,
润滑油的需求是否也随之消失?
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
汽车工业对润滑油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电动汽车内部的变速箱、冷却系统、
制动系统等核心部件,
依然依赖于润滑油的有效运行。
这些专用润滑油
不仅要能够适应电气化系统,
还需要具备低能耗、高效能和环保的特性。
中国的润滑油企业早已未雨绸缪,
不再满足于过去的成就,
而是积极投入到适应电气化需求的
专用油液的研发中。
北京西南的燕山脚下,
此时秋高气爽,层林尽染,
这里有一家中国石化的润滑油生产车间,
一场智能化的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这个华北地区自动化程度最高、
设备最先进的润滑油生产基地,
生产线上几乎看不到人工操作的身影,
取而代之的是高度智能化的机械手臂,
精准、高效地生产着
新能源汽车配套润滑油。
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国石化润滑油北京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
润滑油的故事,
已经从新中国初年的临危受命,
讲到了今天的与时俱进,
跨过近75年的征程,
而它现在还很年轻,
属于中国润滑油的命运交响曲,
才刚刚开始演奏。
作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润滑油默默无闻,
却支撑着整个工业机器的正常运转。
未来,它将继续作为
中国制造业和科技发展的无声英雄,
推动中国从地面到太空、
从传统工业到新能源领域不断迈进,
伴随中国工业更加顺畅地走向未来!
75载岁月峥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今天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千千万万国有企业建设者用智慧和血汗筑就了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如今,国有企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出一大批领跑全球的重大成果,推动我国工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历史性变革。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新华网、云听APP、喜马拉雅APP、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网络互动传播活动,以国有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为起点,回顾国资央企打造工业体系的生动故事,解析宝贵经验的奋斗密码,展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