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
他是群众的“身边人”
唐健生前工作的靖安派出所距离市区近50公里。担当着守护“南京东大门”的平安重任。
唐健的办公桌上整齐地垒着一叠反电诈宣传单,日历上好几处圈点,写了一大半的工作笔记本上用笔压着一张备发的回执件。门前的去向栏中,“唐健”这个名字永远地停在了“在岗”这一格。
时间回溯到2016年,怀揣着对公安事业的向往,已经在山东老家某公司任技术主管的唐健毅然辞职,参加社招,进入了南京公安队伍。除第一年在巡特警大队锻炼,他在靖安所社区岗位上工作整整7年,如一枚螺丝钉,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片异乡的土地。
“知道唐警走了,心里太难受,他就像长在我们村子里的一样,天天能看到,有事一个电话就下村......”飞花村支书张仲山难掩悲伤。唐健几乎每天泡在村里,村民捧着饭碗,他蹲在门口,总能唠嗑上几句。
唐警官的手机号被记在了各家堂屋里;他的山东口音渐渐磨去,和那些方言重、讲话快的老人沟通也更为顺畅;他对村里的草木社情了然于胸,报上个名字,他就能说出人住哪户、家有几口、关系如何。
2019年几个村子的二维码门牌都是唐健一户户跑,爬上爬下钉上的,警服干了又湿,也不嫌累,乐呵呵地。
唐健正是用一双“铁脚板”久久磨砺成了“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招牌,警民近了,平安的基石就有了。
真情帮扶
他是群众的“暖心人”
像老侯一样,上了唐健“关爱名单”的还有十几户人家。上坝村的孤寡老人唐奶奶常常打他电话,说是报警,讲的都是家里的事,他体悟到老人的孤独,只要来村里,就去看她,陪她聊天。辖区里一家敬老院、一所特殊儿童学校,也是他的牵挂,逢年过节他总会拉上同事一起去送温暖,包过粽子、煮过饺子、送过玩偶。“他们需要陪伴,像家人一样的温暖。”唐健的话还记在所里内勤童瑞的心里。
执法为民
他是群众的“贴心人”
2023年元旦,村里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被盗财物不多,但结合前期邻近村庄连发的盗案,让大家有些不安。唐健接连走访受害人的邻居,判断发案时间是当天下午14时许,立即认真排查、查看嫌疑人有可能经过路段的监控视频。他对村里的人熟,视频画面里的生面孔一看就知道,迅速锁定了骑车流窜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将其抓获后带破多起“白日闯”入室盗窃案件。
小案不小看,快侦快破护民安,这是唐健用心守护群众财产安全的一个缩影。
“他常说,群众的事无论涉案价值多少,都是大事。他是农民的孩子,知道乡亲最想要的就是个说法,你把人抓住,就是说法,乡亲今后就会信你。”军转民警张朋环在采访中几度哽咽,他还记得今年4月下旬,村里一户人家汽车发动机夜间被盗,唐健第一时间摸排收集线索。他脑袋活,又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注意到失主院子里有发动机机油滴落的痕迹,沿路仔细去找,当天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身份,连夜在句容找回了已变卖的发动机,为村民成功挽损。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村民们也不会忘记那个凌晨时分在田间蹲守的身影。去年,村里的有农田被偷倒了大量的渣土、泥浆,大家看得既心疼又忿忿。唐健带着几个年轻人一连蹲守了好几晚,终于等来凌晨1点左右从某工地运输建筑垃圾的渣土车,抓获相关涉案人员。
平日里总是笑呵呵、很和善的他,在该冲上去的时候从未犹豫过。追溯唐健因公殉职前的行程:5月18日当天主班,当晚23点,他接到近期在手案件的线索,当即向所领导请战:“我去!”5月19日一早5点,他和同事简装奔赴外地,四天辗转奔波,5月22日晚21点,他还在核实新线索,忙碌至生命之光将将熄灭。
那万家灯火中,他把群众的安危挂在心头,群众把他的名字默默刻在了心底。
善处纠纷
他是群众的“热心人”
乡间警情不多,可一旦涉及地界、道路等纠纷,为着切身利益,房前屋后、邻里邻居往往会因“你家树高挡阳光、他家多种半垄田”生起事端,易引发治安冲突乃至“民转刑”的风险。
唐健善用“接地气”的方式,充分发挥联动共治的合力,贯彻“小事不出村”的理念,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线,打造“最小单元”的平安。
▲唐健(右二)帮助群众化解纠纷后群众送来锦旗
2018年,在水美乡村建设中,考虑到屋舍间距小、外出道路狭窄,靖安地区将修路放在环境整治首位,但一些村民开始并不配合,阻挠施工。唐健在走访发现矛盾苗头后,对无理要求,他耐心安抚,“‘要想富、先修路’,条条水清,道道路通,粮食能运出去,游客愿意进来,还愁富不起来吗?”对有理诉求,他详尽记录,积极联系施工方进行沟通。那个盛夏,他基本“泡”在了江堤边,随身一支笔、一个本子、一杯浓茶,把村民们心中的“路”耐心疏通。
“他是我见过最优秀的警察,没有之一。”村治安主任陶森闽用最纯朴的话语道出了最真挚的感情。在他看来,唐健矛盾化解做得好,一是法律基本功扎实,讲话有依据、有出处;二是群众基础好,真心换来信任;三是做事有韧劲,“不论节假日、不论值班,只要村里有事,事还没了,他都来。”
村里一个生产队的两户邻居因地界不清,结下了三代人的怨。近期竟扬言动手,矛盾猝然升级。面对这样棘手的积年纠纷,唐健半个月登门5、6次,去一趟起步3小时,摆事实、讲道理、普法律,从情理法入手细致做工作,一点一滴融化了矛盾的坚冰。
在他的工作下,双方都愿意各退一步、重归和睦,只差一些小细节还未商定。“唐警官临走前说等他回来就签协议......”两家人挥泪。
甘于奉献
他是平安的“耕耘者”
一年365天,唐健却只回10趟家。
他的父母、妻女都在山东平邑县,妻子在当地卫健委工作,夫妻两人都对各自平凡又能做些实事的岗位不舍,长期两地生活,相互支持打气。所里体谅他的不易,特批他每月回山东可以多留两天。他往往在周五晚上坐夜班火车出发,囫囵一夜,为的是多陪家人一刻。他每每聊及此事,却总笑笑说:“我们比牛郎织女好多了,他们一年才能见一次面呢。”
一年365天,唐健把派出所当作了家。每逢等级勤务或节假日安保,他总是主动申请在所值班,帮其他同事分摊不少;他有一句口头禅:“反正回去也是一个人。”
“和他一起干活,很放心,很踏实。”所里的领导、同事都这么说。遇上疑难的警情,他从不推脱,总能独当一面处理好;对于社区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他从不吝惜,乐于分享......不止工作,同年社招入警的夏雯清记得“唐哥”曾帮独自在宁的自己把家里灯通通换过,已考取安徽公务员的原辅警小刘记得“唐哥”曾用亲身经历一直激励支持他。
今年“五一”,因为村里有事唐健又没能回家。”他在电话里哄女儿,等端午节来南京玩,给她们买个小鱼缸,再买几条小鱼。
他食言了,两个女儿再次见到他,已是黄菊垂首,哀乐低回。小女儿还不懂,大女儿要上小学了,她哭得伤心,知道爸爸不能再买小鱼了,爸爸不会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