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家上市公司,是开市之初的三倍多;超760万户合格投资者,三年间增长超300万户……这是北交所开市三年来,交出的成绩单。
第一财经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开市三年来,除了合格投资者大幅增长,该所的公募基金、私募创投基金等参与度持续提高;在交易方面,日均成交额超95亿元,日均换手率超4%,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
11月15日,北交所将迎来开市三周年。记者了解到,下一阶段,北交所将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举措包括有针对性地完善上市标准、优化审核机制、丰富产品工具等,并推动投融资两端协调发展,进一步丰富北交所产品和功能体系,具体包括推动公开发行可转债、ETF业务落地,研究推出北交所专精特新指数。
金长川资本董事长刘平安对记者表示,从企业平均首发市盈率、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北证50指数点位等指标来看,较此前,北交所市场流动性有根本性改善。不过,市场流动性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
初步聚集一批优质中小企业
今年出台的“新国九条”明确,坚持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错位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发展。与科创板和创业板相比,北交所服务的对象更加广泛,一些规模还不是很大、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也能进入交易所市场。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北交所初步聚集了一批优质中小企业,市场功能逐步完善。
较开市之初,上市公司总量、投资者群体规模都有明显增长。北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该所上市公司共计257家,较开市之初的81家增长两倍多,总市值6694.95亿元,总股本346.87亿股。
上市公司中,超八成是中小企业,近九成为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超九成,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
投资者数量充足,是证券市场交易活跃的基础。北交所开市之初,有400多万合格投资者和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入场;目前,合格投资者数量超过了760万户,三年间增长超300万户。
对于北交所目前的上市公司质量,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告诉记者,“质”上,北交所聚集了一批高科技企业,集中于高端制造、科技、新材料、医药生物等新兴成长领域,在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表现出色;“量”上,北交所三年间上市企业数量增长明显,反映了市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从绝对数来说,北交所上市公司规模体量仍偏小。但从相对数来说,与现有的市场资金体量和交易情况相匹配,能够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和活力。”他说。
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瓶颈之一,北交所提供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多种权益融资工具,实行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向特定对象定向发行等多元融资方式。
据北交所数据,股权融资方面,开市三年来,北交所上市公司累计发行融资超540亿元,平均每家2亿元;债券融资方面,债权融资品种不断丰富,已形成包括公司债、企业债、科创债和绿色债等10个信用债专项品种。
此外,制度建设方面,整体来看,北交所基本构建了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横向上,建立了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发行上市、持续监管和交易等制度体系,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支持;纵向上,坚持与新三板协同发展,通过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机制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通过转板机制与沪深市场互联互通,匹配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需要,完善了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市场交投逐步活跃
北交所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上市公司规模普遍较小,提升流动性成为市场建设的重要方向。
自9月下旬,宏观政策刺激之下,A股放量大涨,开启新一轮行情,北证50指数表现强势。据统计,9月24日至今,北证50指数累计涨幅超125%,领先市场主要指数。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认为,近期,北交所市场形成了较好的赚钱效应,一方面,北交所二级市场日成交额放大,11月6日的单日成交额超600亿元;另一方面,指数和个股冲高,北证50指数盘中一度达到1469.57点,多只个股涨幅和换手率等数据抢眼。
“市场流动性得以根本性改善。”刘平安援引数据分析称,目前北交所平均首发市盈率20倍左右,二级市场的平均静态市盈率已经超过50倍,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已经由市场低迷时的10亿元左右,目前已经上升至26亿元,北证指数由市场低迷时的600多点,经过一个多月,已经涨至目前的1400点左右。
目前,北交所市场交投逐步活跃。数据显示,今年北交所日均成交额超95亿元,日均换手率超4%,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
田轩认为,北交所流动性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但也需要看到,与成熟资本市场相比,北交所目前的流动性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进一步提升流动性?田轩认为,可从优化交易机制、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等方面着手。“未来,(北交所)还需要对市场交易机制进行持续优化,优化投资者准入政策、降低交易成本,简化交易流程,提高交易效率,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他说。同时,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上市,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吸引长线资金,并简化跨市场交易流程。不断丰富投资品种,推进投资者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等。
刘平安认为,在以注册制为大背景的市场监管环境下,监管重点应该放在资产端,即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确保信息披露的高质量。资金端的监管,总体方向应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同时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构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
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作为一家年轻的交易所,北交所的发展还面临机遇和挑战。在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背景下,北交所当前和下一阶段有哪些改革方向?去年落地的“深改19条”将如何深化?
记者了解到,北交所已筹划多项举措深化改革,包括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推动投融资两端协调发展、进一步丰富北交所产品和功能体系等。
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将提高对新质生产力的适应性,立足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完善上市标准、优化审核机制、丰富产品工具,增强北交所制度包容性,建立精准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重点领域企业上市发展的适应性安排。
在推动投融资两端发展方面,投资端,优化投资者结构,培育耐心资本,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融资端,深入开展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丰富并购重组和支付工具,完善“小额、快速、灵活”的再融资机制,优化股权激励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
同时,将进一步丰富北交所产品和功能体系。稳步推进政府债券交易功能落地,持续优化债券交易机制。优化新股发行定价管理机制,推动公开发行可转债、ETF业务落地,研究推出北交所专精特新指数。
此外,北交所还将更好发挥新三板培育规范功能,研究优化分层制度,进一步推进三四板对接等,并进一步完善共建共享的市场生态。
市场各方对改革有哪些期待?
对于后备上市力量,刘平安认为,目前北交所上市后备企业十分充足,在审企业和辅导企业已经达到三四百家,企业上市积极性较往年显著提高。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优化,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上市需求进一步增强,北交所市场高质量发展可期。
长线资金入市方面,他提到,目前北交所仍处在市场发展初期,市场规模较小,上市公司多为中小型企业,现阶段客观上仍较难吸引机构投资者大规模入市。
“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的持续优化,以及上市公司高质量的证券供给,机构投资者大规模入市北交所也是大势所趋、水到渠成的事。”刘平安认为。
从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角度,田轩认为,资本市场对创新的支持能力在不断提升,陆续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下一阶段可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基础机制及配套制度改革,完善上市发行标准,放松对科技企业硬性约束,完善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推进估值改革,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包容性等。
值班编辑: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