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同一个检查检验项目在不同省份价格相差几倍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血栓弹力图试验为例,有的地方价格高达 360 元 / 次,而有的地方仅需 100 元 / 次,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种价格差异不仅让患者感到困惑和不满,也给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带来了挑战。全国各省份普遍有 2000 多个检查检验项目,部分项目价格差异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检验试剂或设备采购成本虚高是导致价格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以血栓弹力图试验所用的试剂盒为例,有的价格为 350 元 / 人份,有的仅 60 元 / 人份,相差近 6 倍。这种采购成本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 “一地区一价”“一方法一价” 的局面。采购成本虚高可能与供应商不正当抬价、医院采购缺乏有效成本控制机制等因素有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同地区采购成本有差异是正常现象,但差异达数倍之多,就需要引起重视。医保局通过分析检验项目的试剂、设备采购成本,统计各省份价格的中位数、众数等具有代表性、指导性的水平,为各省开展本地价格治理提供参考 “锚点”,以促进地区间价格相对协同均衡。
国家医保局为尽快减轻患者负担,规范检验项目价格,根据集采降价情况,结合不同地区价格比较情况,分析检验项目的试剂、设备采购成本,统计各省份检验项目价格的中位数、众数等具有代表性、指导性的水平,确定各省份价格治理参考 “锚点”。这样既能覆盖物耗成本,为回报检验人员的劳动付出留出空间,同时有利于促进地区间价格相对协同均衡。例如,对于血栓弹力图试验,通过对不同省份的价格分析,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范围,为各地医保部门调整价格提供依据。
国家医保局选取血栓弹力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B 型钠尿肽测定和 N 端 B 型钠尿肽前体测定这四个检验项目开展全国统一调价。起因是国家医保局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这部分检查检验类医疗服务地区间价格差异大,项目成本相差悬殊。从具体检验项目治理目标价格上看,降价幅度非常之大。如血栓弹力图现行指导价最高的辽宁为 360 元,治理目标为 170 元;糖化血红蛋白(色谱法)现行指导价最高的甘肃 88 元,治理目标为 30 元;B 型钠尿肽(BNP) 测定(化学发光法)现行指导价最高的河北 330 元,治理目标为 180 元等。国家医保局要求高价省份需在 10 月 31 日前落实价格治理工作,目前全国 31 个省份均已发文下调项目价格,其中上海、江西、青海等省份已率先执行。初步测算,单个项目平均降价超 40 元,直接减轻了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
医学检验科成本收益率高达 89% 成为医院创收主要项目,这一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医学检验科的工作具有规模效应。随着医院接诊量的增加,检验样本数量增多,而检验过程中的边际成本相对较低。例如,一台检测仪器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本,试剂的采购也可以通过批量采购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医学检验科的技术不断进步,自动化程度提高,减少了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如全自动化的检验流水线,可以实现样本分拣、传送、处理、分析和存储的全流程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医学检验科的病人数量多且周转快,不像一些临床科室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过程,这也使得检验科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更多的样本,从而实现较高的成本收益率。
医保调价后,检验科的收入被明显压缩,利润空间大幅下降。首先,随着检验项目价格的下调,检验科的直接收入减少。以深圳为例,检验项目费用调整后,全市公立医院的检验收入净减少 2.04 亿元。其次,由于价格调整触发机制与药品耗材集中采购不直接挂钩,调整总量不直接平移置换,这使得检验科不能简单地通过增加检验数量来弥补收入的下降。再者,随着集采的推进和价格的下调,临床实验室对所在医疗机构的经济贡献正在弱化。例如,江西医保局对肾功和心肌酶检验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后,平均降幅达 23%,这使得检验科的利润空间受到极大挤压。同时,为了适应调价后的市场环境,检验科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进一步增加了成本支出。
调价对检验人的收入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随着检验项目价格的下调,检验科的绩效奖金可能会减少,从而影响检验人的收入。尽管检验人员的个人绩效薪酬与科室创收逐渐脱钩,但在目前的情况下,科室收入的波动仍然会对检验人员的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调价也促使检验人员更加关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医务人员的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这意味着检验人员的绩效薪酬更多地取决于医院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因此,检验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专业水平、学历和职称,以提高自己在医院内部的竞争力,从而获得与自己的教育背景、技术积累和劳动付出相匹配的收入。此外,调价还可能导致检验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为了弥补收入的下降,检验人员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检验项目,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工作压力。
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未来将根据检查设备、检验试剂采购成本下降情况,分批开展检查检验价格规范治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检验试剂和设备的采购成本有望持续下降。例如,近年来,随着国产检验试剂和设备的不断发展,其质量逐渐提高,价格相对较低,这将为医保局进一步下调检验项目价格提供空间。同时,医保局将继续加强对检验项目价格的监管,确保价格调整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通过持续规范治理,逐步缩小不同地区之间检验项目价格的差异,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服务价格的相对协同均衡。
医保局对检验项目价格的调整,虽然在短期内对检验科和检验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一举措为新技术进入临床应用留出了费用空间,将促进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降低检查检验价格腾出的费用空间,将指导符合调价的省份按一定比例用于护理、门诊、手术等项目价格的专项调整优化,也为支持满足临床急需的高水平真创新留出费用空间。例如,更多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将加快进入临床应用,如小型化学发光仪等先进设备,能够提高门急诊实验室的检测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这也将促使医疗机构更加注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医疗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检验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