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教育手记·教学人生的第一个大循环
教育
教育
2024-11-28 19:05
福建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2017年8月之前的五年时间里,我一直沉浸在省规划办课题《提升儿童语文表达品质的阅读课例群开发研究》,发表了系列论文和课例。我想,研究的最佳方式就是以课题来推进。2017年8月开始,我从溧阳市外国语学校调到了溧阳市燕湖小学(当时还叫溧阳市实验小学燕湖校区),分管教学和教科研。当时学校创办第二年,没有五、六年级,二至四年级的班级很少,一年级倒有10个班,一年级是统编版新教材第一年投入使用。大家都抢着到二至四年级去任教,都不愿意去一年级。面对这样的情况,分管教学的我带头去教一年级,很快,课务就安排好了,杨一波、虞文伟两位男教师也跟着我去教一年级。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把他们动员去,我理应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我提前把课件做好,上完课,以叙事的方式把课堂记录下来。课件分享给同事们,叙事发在“彭文峰会”公众号,同事们可以随时去看。同事们说,运用课件前,认真地阅读叙事,上课时心里就有底了,不再对新教材有恐慌了。教学叙事很受同事们和公众号用户的欢迎,每篇阅读量几乎都在3000以上,这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于是我天天坚持制作课件,撰写教学叙事。转眼到了国庆节,我自费参加了导师张文质的教育写作研修班,当我向导师说我在教一年级时,他很高兴,希望我多教几年一年级,把一年级研究透,后来我还成了他一年级研究中心的创始研究员。导师的话启迪了我,我想,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名师将每一篇课文研究后,制作课件,写出叙事,我虽不是名师,但这并不影响我做这项研究。在做着这项研究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将自己的课题研究丢下,虽然我主持的省级课题于2017年11月年就已经结题了。在这之后,因为我不用写课题研究计划、总结,也很少写教学论文,所以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做统编教材的教学研究。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研究中,我要求自己着重研究三个方面。首先,要研究语文课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细节,在我看来,语文课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教育生活,同学们在课堂中的交往,对他人及课堂的尊重,彼此的鼓励,等等,都是教育应该关注并引导的,然而实现这种引导,需要生成无数的“教育的细节”。前几天,每节课前两分钟,我都带着已在座位的小朋友背诵《上课歌》。那些在教室外的小朋友们,看到我们在背,大多数会迅速归位,背诵。但是,总有几位要等上课铃声响完了才进教室,连语文书都没有拿出来。常规与习惯的核心是“礼”,即对老师和同学的尊敬,对公共秩序的遵守,对学习生活的尊重。这样的常规与习惯,才有“灵魂”。今天,我们一样背诵《上课歌》,背完,我一边画一边说:“左边是示,祭祀的意思。右边上面的两串,是玉串,下面的是有脚架的鼓。所以,礼这个字,表示敲鼓,献上玉石,敬奉神灵。所以,如果小朋友会背诵《上课歌》,能提前两分钟坐到位置上,并静静地等待上课,这就是懂'礼’,有'礼’的人,要大大地赞美。”以上叙事片段中,我呈现“礼”字的解读,以天天诵读《上课歌》的方法,来引导小朋友做好学习的相关准备。语文课的第一要务就是育人,而育人的目标就是借助这样的一个个细节得以实现。其次,我以“语文品质”的角度去解读课文,我以“感悟课文美好的语文品质”和“提升每一位儿童的语文品质”为核心教学任务,不断探索教学策略。“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后来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小朋友朗读第三、四自然段,相机正音,重点是三个感叹词:呀、啊、哇。首先,我出示词组让小朋友朗读。第一组: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这三个,主要是要读正确,并且注意要读成轻声。第二组:不好啦、快跑哇、逃命啊。这三个,重点在于读出感觉,三个感叹词要读得响亮、持久些,唯有如此,才有紧迫感。“所谓语文品质,就是一篇语言作品(口头和书面)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质量高下。”手捧每一篇课文,我都会从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两个方面来解读。《咕咚》这篇课文中,就第三、四自然段的几个感叹词,我解读时发现,根据表达需要,不同的情景,要用不同的感叹词。不好啦、快跑哇、逃命啊,这三个词组,需要表现小动物们的恐惧、呼救,所以用“啦、啊、哇”这三个感叹词,如果用“呀”,就不太能够表现这种感觉。更加微妙的是,即使两组词组,都用了相同的“啊、哇”,在朗读时,音的长短、高低也应该不一样。我解读时,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两方面去发现课文表达的美好,课堂上,带领孩子们去感受这份美好。这样的研究以及生成的课堂,总是让我觉得余味无穷。最后,我始终不忘对儿童的研究,理解儿童的需求,激发儿童的兴趣,帮助儿童的语文品质取得进步,获得发展。成尚荣先生说,“儿童立场是价值的载体,也是价值本身,而其价值还应从情感、思维的价值中追索。情感要沸腾,思维也要沸腾,情感与思维沸腾了,学习生活便会沸腾起来,于是美就来到了课堂,来到了儿童的心灵。”儿童的情感与思维都沸腾起来了,这是多么美好的课堂样态。我的儿童语文教学探索,自然要研究儿童立场了,自然要研究如何让儿童的情感与思维沸腾起来。“这样丢三落四的贝贝,一回家就向妈妈要新的橡皮,新的铅笔。谁来演一演?”一位小朋友演回家问妈妈要橡皮、铅笔的情景。第一次,演得不成功,因为小朋友走进教室门(家门)半天,也没有开口说话。第二次成功了。我接着让小朋友圈出“一……就……”,并用这个造句:我一见到彭老师,就……。小朋友们说的句子可有意思了。“我一见到彭老师,就说彭老师好。”这位孩子真有礼貌,今天他真的是这样做的。“我一见到彭老师,就想起来,我要在彭老师面前展示我已经会背诵的《声律启蒙》一东一和一东二。”是的,这位小朋友昨天还专门写过一张纸条给我呢。“丢三落四的贝贝,一回家就要新铅笔、新橡皮,每一天都这样,难怪妈妈那么吃惊,那么奇怪,那么生气。现在我们再朗读下。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妈妈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一位小朋友皱着眉头读道。我立即赞美,并有意引导:“你妈妈生气的时候,是不是也皱着眉头?”他点头。接下来几位,读得实在太好了,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他们读出了“疯狂”的妈妈,读出了“惊讶”的妈妈,读出了“用手指着责怪”的妈妈,当联系了生活体验,配上了动作、表情,朗读也变得很“生动”了。让儿童情感与思维沸腾起来,需要帮助儿童在学习中链接、运用、丰富自己的经验,需要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支架让他们的情感与思维的沸腾拥有“跑道”,需要帮助儿童细腻地发现课文美好的语文品质,需要让儿童体会到创作自己的语言作品的成就感……立德树人、语文品质和儿童立场,是我的语文教学研究始终关注的关键点。教学研究,需要和持续的系列写作结合在一起,才会不断深化,不断提升。研究的成果表达,我以前大多采用教学论文和课例两种形式。因为这两种形式是官方认可的研究成果表达形式。然而,我们更加喜欢的表达方式是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那样,像阿莫那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三部曲》那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爱故事是人的天性。当我以教学叙事的方式对语文课堂进行记录时,我重点描写课堂里语文教育的场景、情境、细节,细致描摹一些学生典型的学习样态,具体描写我的内心体悟,叙事中总有那么一点“故事味”。出示课文第一句,指名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突出了“到处”这个词,我板书“到处”,并问她为什么,她讲不出所以然。于是,我请小朋友们来演一演。一位小朋友东找一下,西找一下。这可不能算“到处”!“他找了这个地方,又找了那个地方,这能说到处找吗?”他听后,似乎明白了。“乌鸦是会飞的。”我又提醒了一句。这次,他像模像样地演了起来:他先是摸着自己的喉咙,很难受的样子,并沙哑着说:“真是渴死我了!”(大家笑了)他“飞”了起来,在教室的各个方向寻找。等他表演完,大家都乐了,还鼓起掌来。我采访他:“你到处找水,身体和心理感觉怎样?”“我身体感觉很累,心情很着急。”“为什么很着急啊?”“因为到处找,都没有找到。”“那你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吧。”这次他读得更入味。后来几位小朋友读得也很入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课堂中这样的故事情境,很多时候是课前就预设的,例如“演一演到处找水喝的情境”。只有精心为学生语文学习预设一些有趣的活动,课堂里才可能发生一些“故事”,于是叙事才会拥有“故事味”。我在教学叙事里,对儿童集体和个体课堂学习的描写和感悟记录得比较多,对儿童语文品质的表现及其进步会记录得比较具体,尽量呈现现场的鲜活与生命活力是我写叙事时的立场。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朗读。接着出示三个瓶子,让学生说说乌鸦看见的是哪个瓶子,为什么?小朋友大多只说到了一个方面。我就引导学生用上“而且”,说出两个方面:因为中间的瓶子,瓶口小,而且里面有半瓶水。但是左边的瓶子里面没有水,右边的瓶子瓶口很大。看图辨别,说出理由,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又锻炼了说话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但是”前面部分,朗读时的心情是高兴;“但是”后面部分,朗读的心情是失望、着急、难过。通过关注“但是”这样的话语,让小朋友感受到心情的变化,效果的确非常好!他们读得真是不错。我请小朋友们带着表情来读。语气、语调、表情以及蕴含的感情“区分度”很明显,读得有味。课堂“故事”,无法等出来,需要课前解读出来。上面这个叙事片段中,对于“但是”一词的关注,能帮助学生理解“但是”一词前后情感的不同。这节课,我带着同学们理解蜗牛爬行之慢所带来的有趣的“错位”,适当引导他们运用一些字词。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从哪个词能看出蜗牛家离小树林很近?”(旁边)让小朋友先朗读,补充喜爱的两个句子:朱峻熙的旁边坐着( );( )在我们学校的旁边。“朱峻熙的旁边坐着徐馨语。”大家笑了。“燕湖公园在我们学校的旁边。”“小树林可是一个好地方,而且离小蜗牛家这么近。转眼到了春天,谁来读一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小朋友朗读——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想象说话:春天来了,阳光洒到小树林里,小树( ),花儿( )。小朋友想象说话,感受小树林的美好春光。课堂“故事”,无法等出来,需要有意让学生成为主角。这个叙事片段中,朱俊熙和徐馨语就成为了主角,这样的情节,就让语文学习变得很有趣。总而言之,课堂“故事”,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语文学习、育人行动的一个个细节。就是以这样的理念为宗旨,我和学生共同创作“故事”。课后,我写完教学叙事立即发布在公众号上,竟然受到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喜爱。这份喜爱,是我写作之初没有料到的“惊喜”。然而坚持写教学叙事太不容易了,因为每天我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还得花三四小时在课件制作和叙事撰写上。一册书,一般有28篇课文,少说也有50课时,一学期我至少花150小时。大多数时候,每天用两小时左右写作没什么太大问题,但有时候身体已经比较疲惫了,而公众号的更新又不能停下,所以,不管怎么疲惫,也要及时写完。写教学叙事,对记忆力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一般这样做,一上完课,如果没有其他工作,就会立即写教学叙事,这样对于课堂上的场景记忆比较清晰,复盘得就相对更加具体、鲜活。一开始那阶段,哪里记得住那么多细节,写起来又费时又费神,后来锻炼多了,竟然对课堂的记忆力也强了很多。即使隔了一天,我还能把课堂现场原原本本复原在笔下。有很多老师在公众号里问我,怎么记得住的?用录音笔吗?这里揭秘下,我从来没用过录音笔,因为太费时。当然也没什么秘诀,其实就是练习多了,对课堂的记忆力自然就强了。早在2017年9月之前,我就经常写教学叙事了,那时候课堂记忆力就得到了一定的训练。一年后,原本想继续留在一年级,但同事们都希望我继续教下去,我思考良久,决定教个大循环,这样就能把统编版教材教学探索一遍了。这个决定,意味着我还要继续写二至六年级的教学叙事。现在看来,我已让这个决定成为了现实。随着一篇篇叙事发布在“彭文峰会”公众号上,关注者越来越多,现在已有21万了。我的语文教学也被很多一线教师所知晓、喜欢。正是这份甜蜜,让我坚持了六年。就这样写了一年多。突然有一天,我收到导师张文质的微信,他说:“差不多了,该出书了。”我当时看到信息非常激动,因为2017年参加教育写作研修班的时候,我就有这个想法。其实,更早的时候,我就有过从出一本专著的念头,甚至还拟好了书的目录,书的内容设想分两个板块,一块是系列论文,一块是成熟的课例实录。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暂缓了。 而当我的教学叙事系列写了快两年时,导师却说差不多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有导师文质先生的牵线搭桥,我很快就和出版社签下了一、二年级两本书的合同。负责我两本书策划的刘艳春编辑,根据我的叙事风格,给我做了非常好的策划,她还写了策划书,我当时一看,一阵惊喜。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叙事按照教材单元来划分,每个单元分为以下四个板块:课堂教学叙事(教学心理穿插,包扩“洞悉孩子心理”“课堂妙招”“好课的细节”等等);名师手把手(课堂常规怎么做才有效?怎样让孩子喜欢我……);家校有默契(本栏目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阐释家长什么样的配合能让孩子在学校表现更好,更受老师欢迎;或者是一些知识方面,如何辅助,才能让老师的教学更为顺利,孩子的学习更为高效;或者是直接的核心教育点的提示)。这样的板块设计,让每一个单元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我立即着手开始完善一年级书稿。一边完善,一边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这个过程,非常艰苦。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总算完成了。在完善的同时,我又和导师商量如何起书名。导师思考了几天,帮我的一年级书稿想了一个很好的书名,因为我还决定写完六个年级,所以又给书名加了个副标题,最后完整的书名是这样的:《一年级如何教得更容易——彭峰儿童语文教学探索》,看到书名,我开心极了。改完一年级的书稿,又马不停蹄地改二年级的书稿《二年级如何教得更扎实——彭峰儿童语文教学探索》。因为完善需要大量时间,一个人来做实在来不及,幸好有团队的老师们帮忙校对。终于,两本书在2020年7月底面市。一面市,就有很不错的销量。这给我很大的信心和鼓舞。教三年级的第一天,我就和班里的孩子约定,我会把每个孩子的姓名都写进我的书里,课堂上谁发言、朗读等,我都会写进去。孩子们喜欢这个约定,课堂表现也越来越好。这个约定,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使命感和神圣感。因为有了前两本书的出版经验,《三年级如何教得更顺利——彭峰儿童语文教学探索》《四年级如何教得更清楚——彭峰儿童语文教学探索》《五年级如何教得更精要——彭峰儿童语文教学探索》都相继顺利出版,总字数在120多万字。截止2022年11月,一口气出版了五本叙事(五年级那本是和徐菲老师合著),2020年出版两本,2021年出版两本,2022年11月出版一本。这五本的销量截止到现在已经超过3.5万本了。这个销量,连编辑老师都说,是很了不起的,更何况五年级的这本才出版两个月不到,售出的还不多。第六本《六年级如何教得更高效——彭峰儿童语文教学探索》也已经写完,正在完善、修改中(这本书是我们工作室成员一起完成的),预计在暑假出版。每一个年级,我都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特点等,来确定一个教学主题词,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是:容易、扎实、顺利、清楚、精要、高效。这六年,是研究的六年,是写作叙事的六年,是出版的六年。一心一意,持之以恒,心中有信念,笔下流真情。这六年,是教学人生的第一个六年,大循环,让我有了与众不同的体验,有了踏踏实实的成就感。只要认真研究,用心课堂,呈于写作,勇于出版,积极分享,那就让自己的教学人生的价值得以积淀,取得升华。
点个“在看”,把我们“设为星标⭐”!
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的推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