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送煤工,他们如今都去了哪里?
70年代、80年代家家户户都流行烧藕煤,随着社会发展,烧藕煤已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但是当年很苦、很累的做煤工、送媒工失业后不知去了哪里?
做藕煤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70年代、80年代,农村里开始流行烧藕煤、也有人称是蜂窝煤,那么,到底是叫藕煤还是叫蜂窝煤呢?这里给大家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中间有许多圆形的孔,形似莲藕和蜂窝,在南方叫藕煤,而在北方叫蜂窝煤,其实南方的叫法更贴切,因为许多人喜欢莲藕,而喜欢蜂窝的人应该不多。
70年代、80年代的童年,最辛苦的事,就是做藕煤,70年代、80年代的农村许多人家用上了藕煤炉,藕煤炉节能,做饭取暖移动方便。当时煤店供应藕煤很少,居民都是自已用藕煤钢模制作,筛煤、和煤、打煤,还要赶睛天晒干。
最累人的就是使用手提藕煤机。这种藕煤机虽然不是太重,但每做一个藕煤都须把圆状的模具头使劲地跺进煤堆里,把里面塞满了,再提起来在旁边的木屑上蘸一下,走到另一块平地,单脚独立,另一脚踩上机关,使劲一踩,藕煤就挤出来了。
送煤工充当着挑夫的角色
记得那时候有专门开藕煤店的,有现成的藕煤卖,大多是雇请农民工做,后来还有送煤上门的服务,所以说送煤工充当着挑夫的角色,送煤工很辛苦,能通板车的路还可以用板车拉,遇上高楼、渡口,送煤工就要用肩挑,送到后码到主人家的楼梯底下、厨房旁。
自从藕煤出现后,农村就很少见到美丽壮观的炊烟了,如今又改为烧液化汽、电器了,炊烟已不再在农村升起,烧藕煤的年代是我们回不去的年代,已成为一种乡愁。如今,游走在乡村与城市的边沿,在我们谈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城市的灯红酒绿以及醉生梦死之后,才真正醒悟,藕煤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