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战天斗地的红色印记

文摘   2024-11-28 17:30   内蒙古  
2024年10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乌海能源公司申报的“乌达矿务局和海勃湾矿务局”榜上有名,成为国家能源集团唯一上榜的煤炭企业,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企业入选国家工业遗产零的突破——


66年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矿区还是一片蛮荒之地,飞沙走石,自然条件恶劣;66年后,这里高楼林立、经济迅速发展,处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2024年8月的老石旦煤矿全景图。


曾经见证矿区职工战天斗地、艰辛奋斗的各种建筑和生产设备,如今满是红色记忆,默默地伫立坚守、静静地见证记录、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光辉岁月里的那些人、那些事,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后来人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企业文化,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全力以赴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在荒芜中奋进崛起


乌达矿务局始建于1958年。乌海煤田因地质结构简单、煤层埋藏浅,发热量高、品种多、结焦性能好,被原煤炭部定为包钢的焦煤生产基地,进行重点开发,成为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拉开了祖国西北地区煤炭开发建设的序幕。


绿树掩映下,黄色的门庭、红色的墙体、木质的窗棂,“工”字形的原乌达矿务局党委办公室始建于1959年,落成于1960年,建成后为乌达矿务局党政机关使用。1962年乌达矿务局办公大楼建成后,行政办公机构迁出,主要用于党委机关办公,现为后勤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乌达站等单位办公使用。虽然历经60多年的风霜洗礼,风采依旧。


1975年夏季,东方红矿(现在的黄白茨煤矿)农业一队职工在农田里耕作。


彼时的乌海地区还是沙漠戈壁,人迹罕至,数万煤矿建设大军云集这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怀着建设祖国的一腔热血,创业者们克服重重困难,使沉寂千年的乌达焕发勃勃生机。生产建设日新月异,煤炭产量突飞猛进,捷报频传。1958年11月2日,内蒙古日报头版报道了乌达煤矿日产原煤突破一万吨大关的消息。


1998年,乌达矿务局和海勃湾矿务局划归至原神华集团统一管理,分别更名为乌达矿业公司和海勃湾矿业公司;2008年,乌达矿业公司、海勃湾矿业公司、乌海煤焦化公司和蒙西煤化公司重组整合为神华乌海能源公司;2017年,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60余载沧海桑田,60余载风雨变迁。乌海矿区的煤矿工人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三特”精神,为国家煤炭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1996年7月,乌海矿区职工正在乘坐斜巷人车入井。当时的矿工已经告别了步行入井升井的日子。


曾经见证“万人上山”“战天斗地”火热场景的原乌达矿务局办公大楼、党委办公室、黄白茨煤矿平硐、五虎山煤矿副井口等建筑和遗址承载着厚重的企业文化底蕴,现已成为布满红色印记的工业遗产,成为刻印在煤矿工人心中的精神丰碑。


在改革中发展壮大


蓝天白云下,绿油油的草甸如绒毯般铺展,五颜六色的野花点缀其中,光伏板泛着蓝盈盈的明净光泽。站在乌海能源黄白茨矿业公司渣堆生态治理现场,无法相信这里曾经是煤尘飞扬、满目荒凉的排土场,如今却成为职工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


一张张古旧斑驳的照片,一个个年代久远的物件,一幅幅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乌海能源老石旦煤矿矿史博物馆内陈列的劳动用具、生产资料、文化用品等展品记录着矿井的发展和演变,承载着浓浓的企业文化,成为乌海市的红色教育基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乌海矿区,感受煤炭企业的发展变迁,接受红色教育洗礼。


2008年7月,职工们在烈日下搬运排水管。


2017年11月28日,国家能源集团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乌海能源公司作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抢抓发展机遇,锚定目标,大胆改革,创新进取,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辉煌。


乌海能源公司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4年多的时间补齐过去60多年的生态欠账。


系统性治理735万平方米矿区环境,建成完善8个煤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个矿井水处理项目;累计建成1253亩公益林、1148亩生态林;规范化整治了54个渣堆、排土场;5家井工矿井达到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多家煤矿被选树为乌海市煤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典型示范企业……矿区生态环境实现由“黑”到“绿”再到“美”的颜值大转变。


同时,乌海能源公司加快智能化矿山建设,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活力、积聚创新动力,加快影响制约高质量发展技术难题的攻关研究。


3年来,公司新增专利72项,承担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煤矿采掘设备5G融合技术创新应用”,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全国首套智能化选煤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在骆驼山洗煤厂投运,国内首个获煤安认证 AR 眼镜投用,UWB 技术精确人员定位系统实现井下工作人员米级定位全覆盖……


2023年8月,利民公司综采队职工正在调试智能化综采设备。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乌海能源公司在全力开展智能化矿井建设的同时,深入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旅游价值和科技价值,尽量保存原始的历史风貌、历史印记、历史符号和历史元素,带给人们更好的归属感、体验感和融入感。


除建筑外,该公司在全体干部职工间征集老物件和旧资料,全面搜集整理早年间的各种生产设备、劳动工具和穿戴物品等,不断扩展工业遗产的体量和多样性,并对所有工业遗产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妥善加以保护。


为延续历史文脉,该公司还深入挖掘自身红色基因,记录企业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英雄事迹,形成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丰厚文化积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增添新动力、展示新名片。


2023年9月初的骆驼山洗煤厂全景。该厂是乌海能源公司建成的第一座智能化洗煤厂。


66年筚路蓝缕,66年春华秋实。老一辈建设者们留下的工业遗产承载着一代煤矿人的精神和文化,先辈们坚韧不拔的气概和奋发图强的斗志将继续在百里煤海延续,鼓舞后来人接续奋斗、勇于进取,用实干担当、敬业奉献和创新开拓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孟荣 付兰伟

编辑:李镇

初审:李新华

二审:杨勇

终审:杨延岭

出品: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3022210396@qq.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乌海融媒
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是乌海市委、政府所属唯一的官方媒体。由原乌海日报社、原乌海广播电视台组建而成,拥有一张报纸,两个电视频道,三个广播频率,乌海融媒移动新闻客户端、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微博、网站等多个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