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奏响同心筑梦的恢弘乐章;图们江畔,开遍民族团结的绚烂之花。
延边大地上,各民族于奋斗中共存,于发展中凝聚,大家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共同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壮丽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重要论断,旨在让各族群众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互融共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
从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部署“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到2021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再到2023年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要求“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时代意义,为我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
我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深化互嵌共融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打造交融社区,在空间上“嵌入”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时深刻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要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
从基层社区抓起,传递出鲜明的工作导向和方法论。2024年初,我州召开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动员部署会,按下了建设工作的“启动键”——实施互嵌交融工程,总结提炼、复制推广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经验,以“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和“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为主要内容,在全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部门各单位精心组织、认真谋划,推动互嵌式社区建设工作迅速铺开。
“欢迎到‘红石榴之家’来参观,快请进!”自开展互嵌式社区建设工作以来,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讲解员于潼已多次向前来学习的创建单位介绍情况。各单位组织人员到丹英社区参观学习取“真经”,实地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路、“红石榴之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长廊、党群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工作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借鉴参考丹英社区在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和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个特色一个品牌,一个社区一个家。如今,全州189个城市社区全部建设成为“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各社区设立民族工作服务站,建立邻里互助帮扶对子,认领居民“微心愿”,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文艺活动,各族居民在情感互动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共建美好家园,共创幸福生活。为进一步优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针对首府延吉市东西发展差距大、南北发展不平衡等状况,州委成立了首府城市规划委员会,对延吉市城市规划进行提级管理,在延吉市东部和南部分别新建第二医院、第六中学、养老服务中心等社会服务保障项目,不断改善民生福祉,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个个“温馨小家园”串联成“幸福大家庭”,催开了火红的“石榴花”。我州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让居民群众在“互嵌式”社会环境中幸福生活,让更多民族团结故事由“融”而生。
丰富文旅内涵,在交流中“嵌”入
山水相逢,情谊自涌。旅游是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是各民族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重要渠道。
深秋时节,漫步我州旅游促“三交”基地——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随处可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文化景观小品、展板、标语。这些精致的景观与传统民俗建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道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我州充分利用延边文旅火爆出圈的机遇,依托延边红色、生态、冰雪、民俗等资源优势,精心打造30个旅游促“三交”基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景区建设、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宣传推广之中,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有形有感有效地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故事。
参观博物馆、倾听红色故事、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今年暑期,来自天南地北的孩子们到我州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观摩学习,了解延边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灿烂历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于心灵、深植于血脉。为加强研学交流,我州依托州内各类博物馆、展陈展馆、少年宫等文化场馆,统筹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题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公共设施和景区景点等资源,建设了3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并精心设计开发“寻访红色足迹”“体验国学艺术”等5大类20余堂精品研学课程,让各族青少年在“行走的课堂”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30个研学中心已全部挂牌,累计接待研学人员13万余人次。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走进延吉市北山小学校,《爱我中华》的歌声欢快回响;教室、楼道、活动室里的民族团结文化墙,展示出了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在这里,各族孩子学习生活在一起,不分彼此。我州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通过建设112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校、举办“老少同上一堂课,同心共筑中国梦”大思政课活动等,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入脑入心。
跨越千里,山河情深。今年8月,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亮相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进一步增进了我州与其他民族地区的交往交流。一直以来,我州十分注重与其他民族地区的结对共建工作,2024年,组织表演团参加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承办“援疆情”专题文艺演出,并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签订《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跨区域协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整合两地优势力量,实现了延边与阿勒泰地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联动。
行而不辍。我州通过多领域创建、多渠道交往交流交融、多维度传播推广,进一步铸牢民族团结之根,凝聚民族和睦之魂,持续深挖地域文化特色,用不同形式讲好延边多彩民族融合发展故事。
完善创建体系,在互动中“嵌”入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载体,是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力打造延边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推进我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测评体系》为依据,引导各部门单位准确把握新标准新要求,定期开展互观互检活动,以创建提升能力、引领发展,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过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
——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广泛开展“凝中国心·铸中华魂”“民族团结·安边固边兴边”等主题实践活动,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讲好延边故事,展现各民族团结发展的繁荣景象。
——大力选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进典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延边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等评选活动,深入宣传金春燮、王淑清等先进事迹,发挥好榜样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我州8个县(市)全部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我州3个先进集体和3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名列前茅。
水乳交融,情深意笃。一系列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互嵌融合”举措,让延边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抱得更紧更密,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情谊越来越深厚,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借鉴,彼此之间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初审:田俊怡
复审:金星丹
终审:郭晓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