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内容丰富的青年夜校文化公益课,在石家庄市裕华区河北日报生活区乐龄学堂开讲。活动以“话说古中山——从历史地理角度谈中山国的一脉相承”为主题,通过多角度的分析讲解,揭开了古中山国的神秘面纱。
图为文化公益课活动现场。伊新华 摄
本次活动由张梅英作家工作室、纵览传媒、《杂文月刊》杂志社、河北省古琴协会主办,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乐龄生活工作室、古韵龙吟·铭鲲琴院、北窗诗会、河北省红楼梦学会、全民阅读·周末读书分享会、河北省社区美育教育委员会、石家庄市图书馆美诗团、诗雅读书会、谷静首席教师(初中语文)工作室、孙昊鹏音乐家工作室、守望常青藤书院、知非心理咨询中心、梁玉瑾书法家工作室承办。
图为李国江讲解古中山国知识。 伊新华 摄
活动期间,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协会员李国江从河北博物院“战国雄风——古中山国”主题展馆入题,阐述了中山国文化作为石家庄文化源头的独特地位,并辨析了先秦时期的周朝中山国(又称古中山国)、汉朝中山国及宋元明时期的中山府等概念,加深了听众对中山国的印象。
图为现场观众倾听课程讲解。 伊新华 摄
“由于古中山国史料不足,人们对它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战国时期。”李国江重点讲述了古中山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演变历程。他结合周武王伐纣、周成王“二次分封”等历史事件,推测出古中山国的规模等级;参考春秋时期秦晋扩张、晋楚争霸等史料,分析得出古中山国在战争中幸存的原因。同时,李国江还对照太行八陉示意图、石家庄地形图等图片,为听众介绍了古中山国国都灵寿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条件。“我研究中山国已经7年多了,作为灵寿人,我应该讲好中山国故事,传承好中山国文化,希望这次活动能激发大家对中山国的热爱。”李国江说。
此外,李国江还从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角度对中山国做出分析,细致的讲解与独特的观点得到了听众的广泛认同。活动现场,悠扬的古琴乐曲《梅花三弄》响起,为这场公益课增添了几分典雅气息。
对中山国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何楚歆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我从小就生活在石家庄,中山国文化能体现石家庄的本土特色。虽然中山国不存在了,但是它的文化可以继续流传下去。”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米勤练表示,听完这次课程收获很多,中山国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