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习近平对政法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1月14日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金融发展最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我国金融发展的重大成就,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而金融系统出现的许多问题,根源就在于金融领域不少单位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力,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党的政治建设薄弱,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紧。因此,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1月1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与一些国家金融为资本服务、为少数有钱人服务的本质截然不同。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增强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如果热衷于自我循环、自我膨胀,金融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迟早酿成危机。我国金融必须守好服务实体经济本分,推动高质量发展,决不能脱实向虚。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既有管理和分散风险的功能,又自带风险基因。我国金融体量和复杂程度今非昔比,风险的系统性关联性大大增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好风险防控,增强金融体系韧性。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金融的安全靠制度、活力在市场、秩序靠法治。金融交易涉及复杂多样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信息不对称特征,对信用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有健全的监管制度。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和市场规则体系,有禁必止,违法必究,保障金融市场健康运行。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和优势是国有金融机构占主体,但存在间接融资和债权融资比重偏高、金融服务普惠性不足等问题,还存在金融泛化、乱办金融、大量非法金融活动。针对这些问题,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关系,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金融对外开放必须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既要防范开放本身带来的风险,还要防范博弈对手蓄意制造的风险。要把握好开放的节奏和力度,切实提升金融监管能力,以更高水平风险防控保障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金融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稳字当头,宏观调控、金融发展、金融改革、金融监管、风险处置等都要稳,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同时,要积极进取,把该立的抓紧立起来,在稳住阵脚、稳住基本态势中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前进。要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以上几条,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是体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整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什么是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一是拥有强大的货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外汇市场广泛使用,具有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二是拥有强大的中央银行,有能力做好货币政策调控和宏观审慎管理、及时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三是拥有强大的金融机构,运营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门类齐全,具有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四是拥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吸引全球投资者,影响国际定价体系。五是拥有强大的金融监管,金融法治健全,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中拥有强大话语权和影响力。六是拥有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我国虽然已是金融大国,银行体量、外汇储备等指标世界第一,债市、股市规模世界第二,保险规模也名列前茅,但总体上大而不强。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一是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要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发挥好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功能,有效维护人民币币值和经济金融稳定。
二是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要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发挥好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科技创新作用,强化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功能。
三是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门类齐全,关键是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各类金融机构都要坚守初心、回归本源,切实增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
四是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切实提高监管前瞻性、精准性、协同性、有效性,构建金融安全网。
五是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六是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市场准入、监管标准和运营要求,提高关键金融基础设施自主水平和软硬件安全可靠性。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要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是防控风险的重中之重。系统性风险的典型就是人们常说的“金融危机”。一个国家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现代化进程往往就被迟滞甚至中断,发展成果被洗劫,还可能带来广泛国际影响。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关键在于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法,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处理好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一时看不准、没有把握监管好的金融创新,可以先局部试点试验。要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增强监管穿透力,打造监管千里眼、顺风耳。要强化事前事中监管、早期干预纠正,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对监管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各地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金融事权主要在中央,但地方也有属地责任。地方管控不住风险,不仅会搞垮辖区内金融生态、大伤经济元气,还可能直接影响全国稳定大局。各地要立足一域谋全局,落实好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风险处置过程中要坚决惩治腐败,严防道德风险。对系统性风险要有认定办法,动用公共资源化险要审慎。还要强调,各地政府不能干预银行存贷款行为,不能靠人为增加存贷款来“制造”经济增长。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各方面要齐抓共管,形成强监管、防风险的铜墙铁壁。金融监管是系统工程,金融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都有相应职责,要加强监管协同,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要严厉打击金融犯罪。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纵观历史上和当今的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我们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但必须以我为主,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已经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要稳步推进准入后制度型开放。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要规范境外投融资行为,完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要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推动和引领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一要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重信守诺。金融行业以信用为基础,更要坚持契约精神,恪守市场规则和职业操守。要发扬“铁算盘、铁账本、铁规章”传统,始终不做假账。坚持欠债还钱,珍惜信誉,不当老赖。要加强行业自律,对严重失信者终身禁业。
二要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见利忘义一向为君子所不齿。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双重属性,盈利要服从功能发挥。金融行业要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金融与经济、社会、环境共生共荣。
三要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国际上一些金融机构能够成为百年老店,基业长青,最重要的秘诀是稳健审慎。金融行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稳健审慎经营,既看当下,更看长远,不贪图短期暴利,不急躁冒进,不超越承受能力而过度冒险。
四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关键是解决好金融为谁服务、为什么创新问题,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便利人民群众推动创新,不能搞伪创新、乱创新。
五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金融运营特别讲究依法合规。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要严格遵纪守法,遵守金融监管要求,自觉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经营,不能靠钻法规和制度空子、规避监管来逐利,更不能撞红线、冲底线,游走于法外。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和规律的认识,更加强调发展的高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从内在条件看,我国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掣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工作推进情况看,有的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实际工作中一遇到矛盾和困难又习惯性回到追求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老路上;有的领导干部观念陈旧,名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新瓶装旧酒”;有的领导干部能力不足,面对国内外新环境新挑战,不知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等。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去年7月以来,我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2月中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又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我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主要考虑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一直在思考,也注意到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原创性、基础性研究。要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此,我们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大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用创新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驱动形成的。因此,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希望天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勇担使命、开拓进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
——习近平2024年2月1日至2日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加强科创园区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加强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习近平2024年2月1日至2日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改革开放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天津要认真总结已出台改革举措的落实情况,结合形势任务发展变化,谋划实施新的改革举措,切实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要在健全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习近平2024年2月1日至2日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我们有针对性地破解难题,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就业、物价总体平稳。我们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2024年2月7日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
全国工商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
——习近平2024年2月7日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
广泛凝聚共识,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围绕中共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继续深入调研,更有针对性地建言献策。全国工商联要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坚定发展信心,共同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习近平2024年2月7日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
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果断实行新冠疫情防控转段,推动经济恢复发展,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就业、物价总体平稳,放眼全球仍然是“风景这边独好”。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习近平2024年2月8日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习近平2024年2月2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是高端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实现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并跑领跑;一方面是基础的,端好自己的饭碗,把制造业、粮食、能源、战略物资储备等基础性的东西搞得扎扎实实,这是底气所在。夯实基础是并跑领跑的前提条件,这是“国之大者”,务必稳扎稳打、抓实抓好。
——习近平2024年2月2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我国风电、光伏等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经过持续攻关和积累,我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还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新能源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我国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
——习近平2024年2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2024年2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习近平2024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习近平2024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有效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习近平2024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习近平2024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以加快新质战斗力供给为牵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快速转化机制,构建同新兴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
——习近平2024年3月7日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习近平2024年3月20日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加强都市圈之间协调联动,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习近平2024年3月20日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全面清理纠正地方保护行为,推动各种生产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更好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增强对国内外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习近平2024年3月20日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
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习近平2024年3月20日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
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民支持制度,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县(市、区)振兴发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习近平2024年3月20日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
湖南要牢牢把握自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习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在这方面都可以大有作为。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我们愿意同世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欢迎更多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发展。
——习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聚焦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
——习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湖南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更好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融入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高标准建设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着力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习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科学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
——习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习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化东中西部科技创新合作,建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精深加工度。促进中央企业与西部地区融合发展。把旅游等服务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2024年4月23日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有序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习近平2024年4月23日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线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完善沿边地区各类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深化与东中部、东北地区务实合作。
——习近平2024年4月23日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提升“西电东送”能力。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控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加快形成一批国家级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基地。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创新跨地区产业协作和优化布局机制,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培育城市群,发展壮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促进城市间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共享。
——习近平2024年4月23日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
——习近平2024年4月23日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方面要齐心协力,把这一标志性项目建设好、运营好,带动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物流园区要积极运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联运模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在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2024年4月22日至24日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大家在物流一线,也是在对外开放一线,通过你们的辛勤劳动,很多商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推动西部大开放、促进西部大开发,物流很重要,大家要继续努力,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2024年4月22日至24日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重庆的制造业有自身的结构特点、有相应的优势,希望重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扬优势、补短板,抓当前、谋未来,坚定不移、久久为功,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2024年4月22日至24日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发挥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用。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习近平2024年4月22日至24日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重庆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手抓深化国企改革、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企业,一手抓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习近平2024年4月22日至24日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挖掘互利合作广阔潜力。双方将促进双边贸易向上平衡,扩大农食、金融等领域合作,推进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领域联合研发和创新,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拓展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第三方市场等新兴领域合作。中方已经实现制造业准入全面放开,将加快开放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我们鼓励扩大双向投资,致力于为对方国家企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此访期间,双方签署18项部门间合作协议,涵盖航空、农业、人文、绿色发展、中小企业合作等领域。
——习近平2024年5月6日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共见记者时的讲话
60年来,中法是共赢的伙伴。双边贸易和投资从少到多。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长了近800倍,达到789亿美元,双向投资额累计已超过260亿美元,2000多家法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中国已经成为法国在欧盟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大亚湾核电站、空客天津A320总装线等一批有代表性的项目成为两国互利合作的典范。两国还积极探讨拓展绿色低碳、数字经济、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合作。经过60年发展,中法两国经济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强大共生关系。
——习近平2024年5月6日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
面向未来,我们愿同法方一道充实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经贸内涵。法国是最早参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国家之一,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并从中受益。深化友谊就要经常来往、加强合作。我们始终视法国为优先和可信赖的合作伙伴,致力于拓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开辟新领域、创造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中方愿继续积极利用“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全链条快速协同机制,让奶酪、火腿、葡萄酒等更多法国优质农产品出现在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中方决定,将对法国等12国公民短期来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这将有利于促进两国人员往来。
——习近平2024年5月6日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
面向未来,我们愿和法方共同推动中欧互利合作。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双方要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不断增强政治互信,排除各种干扰,共同反对经贸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泛安全化。期待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对话增进理解,以合作化解分歧,以互信消除风险,将中欧打造成为彼此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中方将自主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开放市场,为包括法国和欧洲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遇。
——习近平2024年5月6日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
面向未来,我们愿同法方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中法同为独立自主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担负责任和使命,以中法关系稳定性应对世界不确定性,加强在联合国的协调,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领和支持,促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中法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全面深入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法应该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合力,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和原则框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进程,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2024年5月6日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当前,中国正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正在谋划和实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这将为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欢迎在座的法国企业家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习近平2024年5月6日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
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双方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照顾双方合理关切。
——习近平2024年5月6日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时的讲话
挖掘互利合作广阔潜力,促进双边贸易向上平衡。中国愿进口更多法国优质产品,推动“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机制取得更多务实成果,希望法国向中国出口更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双方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航天航空等传统优势领域合作,加强核能、创新、金融领域合作,拓展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中国已经实现制造业准入全面放开,将加快开放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欢迎更多法国企业赴华投资,同时也希望法方为中国企业赴法投资合作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和稳定发展预期。
——习近平2024年5月6日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时的讲话
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首个自由贸易伙伴。去年,中国是塞尔维亚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兴未艾,助力两国各自现代化进程。2016年我到访的河钢斯梅戴雷沃钢厂已是塞尔维亚三大出口企业之一。塞尔维亚的蜂蜜、红酒、牛羊肉等农食产品备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习近平2024年5月7日在塞尔维亚《政治报》发表的题为《让铁杆友谊之光照亮中塞合作之路》的署名文章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习近平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5月17日电
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分工协作、狠抓落实,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习近平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5月17日电
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支持全面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
——习近平2024年5月23日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日照港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港口,近年来推进科技创新,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还积累了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肯定。
——习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要深度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习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山东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要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要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精心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习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不断细化优化社会分工,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要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习近平2024年5月27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方将同阿方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空间信息等领域共建10家联合实验室;愿同阿方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共同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愿同阿方共建空间碎片联合观测中心、北斗应用合作发展中心,加强载人航天、民用客机等合作。
——习近平2024年5月30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中方愿同阿方设立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继续推进中阿银联体扩容,加快实施中东工业化专项贷款、中阿金融合作专项贷款合作项目。中方支持双方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欢迎阿拉伯国家在华发行“熊猫债”,欢迎阿方银行机构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愿同阿方深化央行数字货币领域交流合作。
——习近平2024年5月30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中方将同阿方进一步加强油气领域战略合作,对接供应安全和市场安全;愿同阿方联合开展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装备生产。中方将支持中国能源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阿拉伯国家参与总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习近平2024年5月30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中方将继续积极推动实施30亿元人民币的发展合作项目;愿同阿方加快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推动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建设。中方欢迎阿方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愿扩大自阿方进口非能源类产品特别是农食产品。
——习近平2024年5月30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必须着眼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习近平2024年6月1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顺应开放发展的时代潮流。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解决好发展失衡等问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2024年6月12日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发表的视频致辞
要把握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打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数字经济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在联合国框架内加强人工智能规则治理,积极推进绿色转型,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潮流。
——习近平2024年6月12日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发表的视频致辞
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有效集聚资源要素,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广泛应用新技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统筹省内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好西宁、海东、海西支撑作用,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特色产业。
——习近平2024年6月18日至19日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
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习近平2024年6月18日至19日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深化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国际合作,为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增进各国人民福祉而努力。
——习近平2024年6月20日致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贺信
宁夏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独特,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宁夏的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产业,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要精耕细作、持续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宁夏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各有特点,要把准各地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容量、开放开发潜力,加强统筹规划和产业合作,推动形成山川共济、城乡融合、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习近平2024年6月19日至20日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提高内陆开放水平。保护好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生态环境,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习近平2024年6月19日至20日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各方面作用,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形成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依托我国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中方愿同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商谈自由贸易安排,继续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发起的促贸援助倡议并持续注资“中国项目”,欢迎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加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从现在起至2030年,中国自发展中国家累计进口额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
——习近平202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14亿多中国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意味着形成一个超过现有发达国家规模总和的巨大市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我们正在谋划和实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措施,继续扩大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只会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习近平202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全体参与者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高质量完成了工程任务。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下一步,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好服务保障。
——习近平2024年6月30日致信祝贺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
我们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创造了务实合作新佳绩。去年,中哈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410亿美元。中国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札纳塔斯风电站、图尔古孙水电站、奇姆肯特炼厂现代化改造等重大战略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中哈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安全稳定运营,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实现全覆盖,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优质绿色农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两国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潜力不断释放,西安陆港码头落成启用,“双西公路”、中欧班列畅通无阻,为两国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习近平2024年7月2日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哈萨克国际通讯社发表的题为《同心笃行 续写中哈关系新篇章》的署名文章
中哈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经济产业各具特色,互补优势明显,合作潜力巨大。中方愿加快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公正的哈萨克斯坦”经济政策深度对接,进一步向哈方开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我们要深化经贸、产能、投资、能源矿产、农业等传统领域合作,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行和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完善立体多元高效的互联互通格局。充分挖掘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跨境电商、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合作潜力,打造高附加值产业链供应链,为两国合作增添更多新动能。
——习近平2024年7月2日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哈萨克国际通讯社发表的题为《同心笃行 续写中哈关系新篇章》的署名文章
中方愿同哈方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确立未来尽早实现双边贸易额翻番的新目标,进一步扩大进口哈萨克斯坦优质商品,打造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合作新增长点。双方要做大产能投资合作规模,挖掘科技创新合作潜能,拓展电动汽车、新能源、跨境电商、卫星通信等领域合作。中方愿同哈方积极推进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建设,构建多元立体联通格局。
——习近平2024年7月3日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会谈时的讲话
双方确立了尽早实现双边贸易额翻番的新目标,商定不断深化经贸、投资、产能、互联互通、能源等传统领域合作,执行好经贸合作发展规划落实路线图,推动更多产能合作项目开花结果,加快推进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和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建设。双方还将共同培育关键矿产、新能源、科技创新、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新增长点,助力两国务实合作不断提质升级。
——习近平2024年7月3日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共见记者时的讲话
双方要开拓思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扩大经贸投资合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拓展新质生产力合作。中方愿进口更多吉尔吉斯斯坦优质绿色农产品,支持中资企业赴吉尔吉斯斯坦投资兴业,加强新能源汽车、跨境电商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中吉乌铁路项目建设。
——习近平2024年7月3日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时的讲话
中国长期是塔吉克斯坦最大投资来源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一。2023年,中塔双边贸易额接近4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今年1—4月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塔方是最早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之一。双方共同实施的亚湾水泥厂、哈特隆州农业科技示范中心、丹加拉农业纺织产业园等项目,帮助塔方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为当地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中国企业修建的中塔公路、亚湾-瓦赫达特铁路隧道等连接起塔吉克斯坦的东西南北。塔吉克斯坦的樱桃、柠檬、葡萄等优质绿色农产品也源源不断走进中国千家万户,备受消费者青睐。
——习近平2024年7月5日在塔吉克斯坦《人民报》和“霍瓦尔”国家通讯社发表的题为《共创中塔关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
双方要探讨进一步提升贸易规模的新举措,同时加快推进中塔公路关键路段建设,结合两国人员往来需求开通更多直航航班,开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卫星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合作。中方愿扩大进口更多塔吉克斯坦优质农产品,鼓励有实力的中资企业加大对塔投资,帮助塔方打造现代化工业体系。
——习近平2024年7月5日在塔吉克斯坦《人民报》和“霍瓦尔”国家通讯社发表的题为《共创中塔关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
双方商定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为主线,全面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助力各自现代化建设。中方愿扩大进口塔吉克斯坦优质产品,不断提升中塔经贸合作质量和规模。持续深化互联互通合作,支持塔吉克斯坦更多发掘过境运输潜力。深化矿产资源合作,提升农业合作水平,培育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质生产力合作增长点。
——习近平2024年7月5日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共同会见记者时的讲话
《决定》突出促进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安排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等7个部分,就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
——习近平2024年7月18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上半年,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得以巩固,积极因素增多,各方信心增强。同时,经济运行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困难挑战和不确定性仍然不少,要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予以应对。要落实好宏观政策,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着力做好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各项工作。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研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品以旧换新,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要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开展碳达峰专项行动。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问题,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扎牢社会保障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习近平2024年7月18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搞好“五年规划”总结评估和谋划工作。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明年是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情况如何,“十五五”规划要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任务,要提前研究,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
——习近平2024年7月18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7月21日电
决定稿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着眼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着眼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提出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等等。这些举措将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7月21日电
决定稿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围绕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7月21日电
决定稿对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作出部署。提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7月21日电
决定稿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7月21日电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习近平2024年7月26日在中共中央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年上半年,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顶住压力、积极作为,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改革开放,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又迈出新的步伐。
——习近平2024年7月26日在中共中央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应对问题和挑战,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成效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习近平2024年7月26日在中共中央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2024年8月22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方愿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推动中国大市场成为非洲大机遇。扩大非洲农产品准入,深化电商等领域合作,实施“中非质量提升计划”。中方愿同非方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为中非贸易投资提供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
——习近平2024年9月5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中方愿同非方打造产业合作增长圈,着力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启动“非洲中小企业赋能计划”。共建中非数字技术合作中心,建设20个数字示范项目,共同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习近平2024年9月5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中方愿在非洲实施30个基础设施联通项目,携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陆海联动、协同发展的中非互联互通网络。中方愿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帮助,深化物流和金融合作,助力非洲跨区域发展。
——习近平2024年9月5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中方将向非洲提供1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建设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派遣500名农业专家,建设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实施500个公益项目。鼓励中非企业“双向奔赴”投资创业,把产业附加值留在非洲,为非洲创造不少于100万个就业岗位。
——习近平2024年9月5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全流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习近平2024年9月12日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布局,最大程度降低对地表径流、地下水的影响。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规划建设,加快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着力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等布局建设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机制,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
——习近平2024年9月12日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深度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决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沿黄城市群要提升人口集聚和产业协作能力。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其他区域战略的对接,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协调联动。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习近平2024年9月12日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和各项重大举措,抓好三季度末和四季度经济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习近平2024年9月12日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服贸会已成功举办十届,是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将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服务贸易,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服务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有序扩大服务市场对外开放,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平台功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共享机遇、共商合作、共促发展,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增进各国人民福祉贡献力量。
——习近平2024年9月12日致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贺信
甘肃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2024年9月10日至13日在甘肃考察时的讲话
要以更大勇气和决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主动服务和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拓展跨省域合作,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习近平2024年9月10日至13日在甘肃考察时的讲话
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各有特点,经济互补性强、依存度高。各民族始终保持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经济联系,有力增强了国家整体实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各地区各民族只有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经济交流合作,才能更好推动国家经济繁荣、更好实现自身经济发展。
——习近平2024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支持民族地区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民族地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2024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我曾两次到一重,大家对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执着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年,你们聚焦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奋力攻关,取得不少新突破,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产业工人的爱国心、创造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坚守技能报国初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苦练内功、提高本领,继续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央企业要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做强做优做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4年9月27日给中国一重产业工人代表的回信
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科技重大攻关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牢牢守住实体经济,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
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充分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活力。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优先抓好民生领域各项改革。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巩固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功能。建设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习近平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
壮大县域经济,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守耕地红线,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不断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习近平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习近平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
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效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作用,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习近平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要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带动省域内区域协调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加大吸引外资、稳定外资力度,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习近平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壮大县域经济。
——习近平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要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举措,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习近平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是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坚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着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打造全国性、功能性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推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就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天津2024年10月18日电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40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天津2024年10月20日电
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要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国际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助力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打造数字产业、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天津2024年10月20日电
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习近平2024年10月2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
——习近平2024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围绕重点产业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多叫得响的品牌。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习近平2024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湖北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深化区域合作,有序优化产业布局。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习近平2024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扛牢粮食生产责任,抓实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挖掘特色产业和多种经营潜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习近平2024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今年还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抓紧抓实,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习近平2024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