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村史村事】钟山区新华村:“古彝村”里品乡愁

民生   2024-11-20 23:26   贵州  


“贵州省民族特色村寨”——新华村,距钟山区汪家寨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她北接水城、南邻威宁、西壤赫章,故有“鸡鸣四县”之称。居住的彝族人口近百分之八十,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古彝村”。今天,请跟随记者的镜头,一同品味古彝寨的悠悠乡愁。

新华村奇峰峭壁、山川秀丽,是云贵高原典型的新生代早期喀斯特地质遗址,这里有高山、峡谷、森林、草原,还有花海、日出。走近她,不但能领略高原的雄浑,还能感受大山的质朴和宽广。


吉布峡是村内著名的景观之一,峡谷幽深狭长,谷底溪水潺潺,清澈见底,两岸悬崖峭壁,上千溶洞。箐沟水库波光粼粼、清冽甘甜,它不但是汪家寨镇及周边群众的生活水源,滋养着一方百姓,还犹如一块璀璨的宝石抑或一个安静的蓝色梦境,熠熠闪光。

“新华”是建国后1951年政府命名的行政村号,寓意“新中华”。历史上十里八乡的各民族都用彝语将这个自然村叫作“竹女”,也作“佐扭”。“竹女”和“佐扭”均为彝语谐音的汉字书写,“竹”和“佐”谐音,彝意为生长、生存的意思,“女”和“扭”谐音,彝意为树木葱葱郁郁,植被很好的意思,即为生长着青翠树木的地方。


“‘竹女’是根据我们彝族的谐音去喊的,当时没有汉族在这里生活,都是彝文,所以好多地名都是根据我们彝族来称呼的,‘竹’的意思是这个地方那个‘绿’,‘女’就是这个地方‘清’,是我们的彝文,是清幽的意思。”钟山区汪家寨镇新华村村民陈克昌说道。
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这里的彝族母语保留较好,不仅本民族同胞能熟练使用,村里的汉族和苗族同胞也都能流利地用彝语进行交流,各族同胞一起过彝节、行彝礼、唱彝歌、跳彝舞已成为新华村的一种家常和时尚。

“彝族年,汉文说是十月初一,我们彝族说的是‘往哄倒头’,家家户户插着松毛,小姑娘要穿着花衣服,像我们其他男人全都是穿着长衣服,到处游。跳铃铛舞,撒麻舞,全部男的女的点火把,围成圆圈到处转,到处走。”钟山区汪家寨镇村民杨忠军告诉记者。


新华村有独特的彝族音乐和舞蹈。音乐主要有彝族民歌和器乐两大类。民歌又主要有情歌、出嫁歌、丧歌及叙事歌、儿歌、劳动歌、敬酒歌等。《恳合呗》(铃铛舞)、《木书署》(撒麻舞)和《阿买恳》(婚礼舞)等是新华村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

新华村的彝族服饰五彩缤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了这支民族悠久的历史渊源。传统女装,最具乌蒙山彝族服饰代表性,是彝族文化的“活化石”。该服饰为头缠剪式青布帕,抑或方形绣帕盖顶,穿右衽绣花长袍,着绣花长裤,束白腰带或刺花彩色腰带。传统男装,衣有长短二式,有坎肩长衫也有绣花马甲,穿长衫时系白腰带,宽裤,外出时常披羊毛披毡。

除了具有代表性的彝族服饰,新华村的美食也值得一提,其中有八卦鸡、羊汤锅和咂酒等,八卦鸡味正汤鲜,让人垂涎,羊汤锅肉质鲜嫩,滋补养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咂酒历史悠久,风味独特,这些都是具有彝族特色的传统美食)

2014年前,新华村因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还是钟山区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新华发生了华丽蝶变。2013年新华村修建了到赫章县珠市乡的水泥路,扩修了村里到镇政府的公路,交通得到了极大改善,出入更方便了。2015年,新华村在吉布峡上建起了箐沟水库,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同年,政府出资将村内住房不达标户、散落户等全部进行无偿集中安置,并在村内各村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同时,建成了新华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民族文化广场等。古老的彝寨旧貌换新颜,风生水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新华不但有了美丽的颜值,也有了应有的气质。


“因为我是从小就在这个地方生长的,新华村原来和现在比差得很远。过去是茅草房,没有公路,吃水要用缸子背,不像现在通路通水。现在变化太大了,你看,到处都是大平房,两三层的大平房。”钟山区汪家寨镇新华村村民杨光顶说道。
现如今,新华村如其寨门所题对联“党恩沐浴年年岁岁春光好,彝风传承家家户户福禄多”的美好愿景和祝福,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共同发展进步,新华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幸福村。

记者:罗定冯 王玉形 孙澎 陆选聪 白坤

往期推荐

钟山区茶叶林社区: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剪纸艺术

钟山区周家寨村:“民生之痛”变为通民生之路

钟山区官寨社区:划线设点  让“地摊经济”开放又规范

2024年11月15日钟山新闻


总监制:张 

监   制: 

编   审:彭玉曦 崔银平

责   编:岳 

编   辑:张韩睿

钟山融媒
新闻转播、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