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宋依宁。
从进入无极太极跟随赵冀龙老师修行至今,已满两年了。这期间,我曾多次想要跟大家分享些什么。但要么是觉得时候未到,要么是觉得动笔便错。唯有此次,虽是临时起意,却感到诸缘具足,因此姑且一试,应此缘法。
【缘起】
我与无极太极的相遇是在我身心最低谷的时期,这很寻常,很多人是在生活中失意到了极致,才接触了修行这条路。
所谓“心不死道不生”,我当时的“因”再普通不过,仅仅是因为——腰痛。
我是一名中医大夫,我太知道当时的腰痛是怎么一回事了。那时因为工作忙,坐诊一坐就是一大天。
一则耗气严重,我当时话说得太多,中气亏虚,都已经到了需要屏住小腹,才能把气提上来说话的程度,拔了肾气;二是久不运动,腰背肌肉束脊无力,出现塌腰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强行运动或者找人按摩放松,对解决问题都是无益反害。
我当时思路很清晰,我需要一个至少不消耗正气但能提高核心力量的锻炼方法。这种方法基本只能在传统功法里找,于是以往一位患者给我推荐的无极太极修炼体系,就进入了我的脑海。
我在咨询时得知,刚好三天后就是新课开课,所以加入无极太极就显得如此自然,而无极太极功法极其符合我的期望,在练习的第一周,我的腰痛就已经完全解决了。
可能会有人问,你是中医大夫,为什么不给自己吃点中药?
很多人应该会有感受,人在情绪低陷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连自救都提不起兴致的。前面我说过,加入无极太极时,是我身心最低谷的时候。仅仅一个腰痛,显然是不至于如此。
其实在那个时候,我无论是在事业发展,还是经济实力,在我自己的生命实践里,都是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但内心由于内耗过重,十分痛苦。这种痛苦,在我如今看来,依旧心有余悸。还是那句“心不死道不生”,我内心的挣扎和我为此付出的努力,在遇到无极太极后,催化出了我的第一次顿悟。
——人人自渡
关于第一次参加一时正念,现在想想,我依然觉得是十足的幸运,这几乎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节点性事件。我在站桩精髓课的第27天,就报名了无敌卡(吃桃),参加了第一次线下聚会。而那次聚会的主题,是觉醒。在那之后,体系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更好的体验,好像很少有那么大、那么高维的主题了。但我就是这么幸运,赶上了这一次的小闭关,实现了我的第一次顿悟——人人自渡。如前面所说,我是一个大夫,世间普遍对医生有较高的道德要求,其实医生自己也是。给人看病治疗,其实并不能给我带来多少成就感,多难的病都是。从业过程中一直督促我的,是我的责任感。给人看好了,我不觉的我有多大的功劳;但是如果没有给人看好,我却会有负罪感。当时我手中大部分患者,都是癌重症和情志异常类的患者。他们对于医生的依赖和把生死寄托在医生身上的那种压力,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我发现到的这些病上因果业力的干扰和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的无力感(也就是说有些情况下,治疗是有效的,但会出现各种其他情况导致他终止治疗或者死亡),都成为我心头沉重的负担。公司内部的一些人事制度、言行不一,也严重的消耗我的能量。一度我甚至觉得我像是被绑在架子上的耶稣,身上被四面八方涌来的绳子缠住,动弹不得。直到我心里涌出一个选择题:继续这样付出,还是死?直到这次闭关正念,回归到宇宙的广袤后,四个字出现在脑海——人人自渡。我渡不了任何人,也没人需要我渡。我不过是能提供一把梯子,或是搭一把手。放下助人情结,才是自利利他的开始。这次闭关过后,那个选择题消失了。“是继续付出,还是死?”在某一种特定认知下,它成为了一个问题,将人逼近了死角。但一旦跳出这个认知,它甚至不成为一个问题,天地依旧广阔。所以是什么困住了人心呢?认知罢了。之前随手翻到了自己记下的一些感悟,有一句让我再看到依旧很有感触:“心为形役。身体是形,认知更是形。”我们通过功法,增强了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那我们如何能增强对生命的掌控感?那便是心法了。对于心法,我修行日短,不敢妄言。但生命中,确实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考试,来检验你的“心法”真不真。所以,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我们要能将“心法”贯彻到每一件事的实践里,同时,也是在用事检验“心法”的真理性。即是所谓“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悟了”,大抵并不意味着一了百了,或是解脱。有句话叫“悟后起修”。反倒是悟了之后,我们才会看到生命中存在着这样多那样多的问题需要去一一解决。那解决的方向在哪呢?我觉得大部分都在我们未成长完全的人格上。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不必如此被动,一定要等到开悟。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的一些理论和工具,提前去窥探这个方向。反者,道之动。我个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有点近似于对“压强差”这个概念的理解。它提供的是一种内部的动力趋势。因此,“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把这句话用在人格成长上,我把它理解为是应用我们人格里的优势功能,去突破我们人格里未成长起来的人格死角。在这方面,大家可以参考荣格八维理论。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个世界总会发生一些让你觉得很难理解的事?假设我们发自内心的认可“存在即合理”,那我们应该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发生在这个世界里的一切,都能泰然处之。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能够包容每一个人吗?能够真的认为每一个人的所言所行,都是“存在即合理”的吗?不会“表面笑嘻嘻,心里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有病”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做不到的理解一切的,因为人格天生就是缺陷的,人格的缺陷意味着,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这个世界都有一部分不对他开放。所以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人或者事,落在他的思维死角,让他难以理解。仅仅是“不理解”,而不会因此动情绪,这已经是人中的高修养者了。我们中有多少人,都曾经拿着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让自己身边亲近的人,一定要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生活?如果我们连看都看不到这种差异性,谈何理解?更谈何尊重呢?去年,我个人在心性上最大的一个突破,就是认识到了人和人之间没有真正的理解,追求被别人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妄念。我们出生时,其实不仅仅是身体这个硬件不同,思维方式这个软件,差别更甚。因为具有不同人格优势功能的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感受世界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基于思维的不同,他们眼中的世界,就是不同的,而我们修行的方向,就是沿着这些差异,一点点去兼容各种思维模式。所以,烦恼即菩提。看不透,这些差异性就是老天爷在磋磨你;看的透,那这些就都是老天爷在提点你。反者,道之动。生活里,其实我们很容易被一些与我们有完全不同性格特质的人所吸引。青春期的小孩子表现的可能会更明显。心之所向,如何不是修行的方向呢?赵老师指点我们时也常说:对于那些大佬,指点我们怎么做时,理解不了就不要去理解,直接做,做的过程中就会有感受了。一路走来后再看,对待思维盲区的部分就真的是这样。没有切身的实践,这一部分的世界很难在面前展现。不知不觉,竟也说了这许多。这其中,很多是我个人的领会,难免因为层次不足而有偏差,也请各位师兄师姐见谅!注:无极太极线上功夫养生教学,始于2013年,面向全年龄段爱好者,致力于养生功夫教学、身心疗愈、优秀文化传承,多次被CCTV报道。无极太极日常分享同学们身心锻炼的体验和感悟,仅作交流分享,不涉及宗教信仰,不替代医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