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6项目进决赛拿下4金,山东队靠什么笑傲三大球运动会?

体娱   2024-11-29 17:37   湖南  

山东队在第一届三大球运动会上6个小项进决赛拿到4个项目的冠军,尽显统治力。


11月28日晚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在湖南理工学院体育馆闭幕,山东队可以说是本届赛事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6个小项的比赛,山东队全部晋级决赛,并且在其中的4个项目夺得冠军,分别是男足、女排、男排、女篮,斩获4金2银,尽显统治力。


即便将统计的范围扩大到本届赛事的四强,也只有上海队(5项进入四强)和江苏队(4项进入四强)能与之匹敌。但遗憾的是,上海涉及项目广,但是没有拔尖,无一项能站上最高领奖台,摘得银牌的也只有男足一项;江苏队排球是明显的优势项目,但面对山东队也只能遗憾两项均屈居亚军。


据了解,第一届三大球运动会就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甚至连山东省体育局的一些领导也没有想到,算是意外之喜,毕竟竞技体育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6小项能稳定进入到四强,就不是运气这么简单了,山东的青少年三大球项目领跑全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那独孤求败的背后,山东的“武林秘籍”是什么呢?


根据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山东省的常住人口达到1.012亿,仅次于广东,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二。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口多意味着选材面广。


三大球的选材极其看重天赋,比如身高、弹跳、臂展等硬性条件,但依靠硬性条件去“框人”,难免会刷掉一些人才。这时山东省雄厚的体育基础就发挥作用。自2009年全运会开始,山东省实现金牌数的“四连冠”,在开展项目上十分广泛,多方面的体育人才在这一过程中被挖掘,而三大球省队的教练会前往这些项目,选拔适合的天赋,补充到足篮排的体系中,查漏补缺。


人口众多的山东省也是一个教育“内卷化”的大省,体育给了学生除了文化课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体教融合迅速发展。


2020年,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2023年首届学青会以及今年的首届三大球运动会,都是在其指导下开展的。而山东省的实践则更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彼时开始,山东省省体育局就已经和教育厅每年开展全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推动体教融合。


山东省在体教融合上可以说相当有创意,除了中小学生体育联赛这样的常态化赛事外,还建立有“1小时交通圈竞赛”,以便利为原则,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地区间的比赛交流,最大化比赛供给,给学生运动员提供更多磨练的机会。


三大球本身的花费较少、群众基础好的特点减少了家长的抵触心理,“练一练总没坏处”;而随着三大球运动开花结果,不少学生获得了升学机会,这也让学校转变了思想,乐于配合,最终实现了良性循环。


首届三大球运动会之所以备受重视,各省精锐尽出,关键点还在于赛会的比赛成绩会放进下一届全运会结算,推高了各省体育局的积极性。这一招也是山东省在推进三大球运动发展时使用的“杀手锏”。


山东省省运会是青少年运动员相互竞争的舞台,而三大球更是省运会的金牌大项。据了解,2022年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进行赛制改革,加大三大球的记分计牌力度,足篮排的前八名都计入金牌。要知道,足篮排可以各分为男女,这就是6小项,而山东省每项还划分了甲乙丙丁最多四个年龄组,最小的丙组和丁组,基本都是12岁甚至10岁左右的孩子参加——较少的付出可以获得最大化的金牌奖励,这根“竞赛杠杆”激励着各地方体育局大力推动三大球运动的普及,为山东省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三大球最多分出24个小项,这一夸张的数字并不是为了扩大参赛人群硬凑出来的,而是实打实有这么多人参赛的需求。这就不得不提山东省在2016年推出的体校改革,在4年时间里实现了16个地级市的每个县“县县有体校”的目标。这些体校各有特色,而足篮排则是必不可少的项目,由他们在当地选拔,培养训练,再向上输送,可见山东省三大球专业队人才选拔的扎根之深。


山东男足29号贾伟伟出自曹州武校。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曹州武校。这家武术专业体校在近年来积极开展足球培训,打响了“武术+足球”的名号。其实所谓的“功夫足球”更多是噱头,武术只是用来作为体能、身体柔韧度等训练的手段,专业的足球训练还是邀请了韩国外教来做总监,与北体大合作引进讲师和教练。本届三大球运动会男足半决赛,山东3比0击败四川的比赛中,打进最后一球的贾伟伟,正是出自这家体校。曹州武校的模式甚至还吸引来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调研,不得不感慨山东人发展三大球运动的创造力。


首届三大球运动会的开展,标志着顶层设计上要迈向一条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型发展之路。山东省在本届赛事的巨大成功,也验证了“举省之力”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除了体教融合和体校专业队之外,职业俱乐部与社会培训机构也为山东省三大球人才的培养贡献了力量,在男足、男篮这样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上,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当我们放远眼光来看,却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山东省三大球青训如此出色,但职业赛场却鲜有闪光呢?


即便不看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的耀眼成绩,每四年一届的全运会上,山东省的足篮排也是全国顶尖的存在。但是到了职业赛场,山东省自己的职业队伍近年来战绩下滑明显,山东省籍的运动员到了国家队层面也缺少集团优势,只有几个男排国手的零星亮点。


职业乏力,球星不足,是山东青训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讨论的大背景是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上海、广东、江苏等地体育迅速发展,离不开当地的经济支持。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聊聊三大球青训的指导思想。


以男足为例,山东队主教练殷铁生曾直言“山东队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板凳深度。”换个角度而言,相比浙江有王钰栋,上海有蒯纪闻,山东更多依靠整体,确实没有独当一面的超级明星。而就在山东队夺冠后,网上也对山东队的战术选择存在争论:抱着防守打反击,是能赢球,但是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真的有好处吗?


青少年比赛,特别是集体项目,到底是成绩重要,还是球员的成长更重要?很多时候需要教练员的权衡,这也是“政绩导向”刺激下成长起来的山东三大球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编辑|齐雪峰

记者|姚明男

育晨报记者郭伟对本文亦有贡献


【金球荣耀】——68届金球奖全史400+页精装典藏版开启预售,点击上图选购,预售包邮+赠礼多多








体坛周报
体坛周报,权威源自专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