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汉江关注我们吧!
杨从仪在任洋州知州兼管内安抚使期间,体察民情,得知洋州西(今湑水河东岸)有古八堰,经年失修,严重影响农耕灌溉,民众苦其已久,随决计对其进行修浚以利农业。杨多方筹措钱粮,组织人力疏通淤塞,同时对八堰中最大的湑水旧堰,填石筑堤,截湑水河入堰,扩充水量,因工程甚大,时民多有议论,杨从仪便以诗答之:“拆屋变成河,恩多怨亦多,当知千载后,恩怨俱消磨。”堰成,开渠引流,灌溉城固东、洋州西田地共五千余顷。这一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灌溉条件,使得两岸农田变为丰壤之地。当地老百姓为了感念他为民造福兴修水利的不朽功绩,在堰旁为杨从仪立生祠,并把修复后的渠堰改称为“杨填堰”(据考:杨填堰,取始建者杨从仪之姓。“填”,古文通“镇”,军事驻防之意,杨以军职授洋州知州,倡修此堰,民以其姓、职命名)。
元、明、清各代不断整修,灌溉面积有所扩大。民国三十七年(1948)杨填堰纳入湑惠渠灌区,其水流经今日城固县丁家村、宝山到洋县马畅镇,又从马畅镇流至谢村镇,最后汇入汉江。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修复和扩建,灌区受益面积达一万一千多亩,所灌区域成为汉中地区的米粮仓之一。2017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联系微信:Hsgqsg
投稿邮箱:1343357932@qq.com
汉江微信平台
传播地域文化 展现家乡之美
投稿邮箱:
1343357932@qq.com
联系微信:Hsgqsg
欢迎关注支持 投稿荐稿
汉江阅读微信平台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投稿邮箱:
1343357932@qq.com
联系微信:Hsgqsg
欢迎关注支持 投稿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