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二本怎么了:高校鄙视链才是最该被鄙视的!

学术   2024-11-27 00:00   湖北  

-广告-


近日,网上流传关于谢爱磊老师演讲的诸多片段,使不同家庭出身、学历背景的人的各种比较,再次成为公众的热门议题。


谢爱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精英大学农村籍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有“小镇做题家”之专家的称谓。


谢爱磊老师的讲座,展示了农村籍大学生所遭遇的一系列不适、不公、不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被各种精英标准及其话语体系所排斥与鄙视的。


他们即便进了精英大学,但却很难成为“真正的精英”。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早在黄灯老师关注二本学生的时候,高等教育鄙视链系统就已经固化得令人恐惧了。



01
无处不在的高教鄙视链!


我们之所以羞于开口甚至自觉羞愧,是因为傲慢与嘲讽无处不在。


第一,关于高校层次的鄙视链。


这是最为显著的一种鄙视现象。从Top2到C9,再到92(985与211)、双一流,再到一本、二本。层次分明,梯度森严,说话先问何门何派,“双非”吃饭不配“动筷”,二本的简历扔了当柴。层级化的鄙视不仅在本科阶段,也随之蔓延到硕博圈和海外:东南亚的一律不要,日韩的未必进得来。


第二,关于高校专业的鄙视链。


“文科就是服务业”的争论经久未息,“红袍黄领”的含金量持续走高。工科为王,物理的诺奖“花落”人工智能;理科随后,啃食基础科学的“老本儿”尚可遮羞;‘你们文科有科研吗?’‘文科除外’‘除了考公考编还能干嘛’等“判词”让文科无生可求。


第三,关于高校区位的鄙视链。


北上居高临下,南武西争来斗去,一线高教城市睥睨一切;兰大被“挖空”,浙大“吃到撑”,孽缘跨越千里,上演一幕幕“孔雀东南飞”;西部高校掏空家底,父老乡亲眼含热泪承诺福利房、安家费,却因一句“西安不度嘉峪关”而白废。


第四,关于高校符号的鄙视链。


任何鄙视链,事实上都是落到人的头上,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头上。比如,学生和教师的家庭出身、院校层次、专业类别等,教师或许会更多:平台的等级、帽子的等级、论文的等级、课题的等级、职称的等级、经费的数额、引用率的高低、薪资福利的水平……



处处宣示:这是精英的世界!


不是人上人,就是人下人!


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高等教育世界吗?


02
鄙视链,才是我们最该鄙视的!

这并非健康的高等教育生态,它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第一,高等教育功能工具化。


即便在最功利的教育思想家那里,教育都不完全是作为工具存在的。在多数教育家看来,教育以成人,才是根本目的,讲求实用的工具性价值是基于人的,也是服务于人的,如此才有意义。


在鄙视链的等级结构中,高等教育被异化为某种功利的筛选、加工与计算机制,它成为交换资本,成为物化标签,成为供给各类明码标价的“商品”的“工厂”。可视化、可比较、可测算成为通行法则,人们对高等教育的狂傲与诉求,只有“涨价”;对高等教育的自卑与疏离,皆因“掉价”。


此刻,价值被价格取代。


第二,高等教育活动内卷化。


在鄙视链结构中,“成王败寇”是唯一的逻辑,“你死我活”是唯一的选择,“两极分化”是唯一的结局。


从出生开始拼,到高考这个关键节点,循着高校的分数、档次、专业热度、就业岗位、福利待遇等给命运分流,给人生定级,看似充满斗志,实则面目狰狞。竞争白热化的不断加剧,使得彼此防备、各自为战成为普遍行为,院校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只有彼此争斗而没有切实的合作。这是因为,在排名的法则下,只有输赢,没有共赢。


但这排名的法则,于实际价值的增补,却很可能是毫无意义的。无论怎么争,怎么拼,第一永远只有一个,永远有大批的“非精英”、loser,斗来斗去,他们永远承受着嘲讽与不公。如果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都过上美好生活,那么我们的奋斗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或许说明,我们的法则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的法则没有把每个人当成每个人。


第三,高等教育社会牢固化。


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还要拿走。等级高的赢者通吃,等级低的一败再败。好大学真是好,差大学也真是差,统一的排名式标准、精英化法则,评出来个三六九等,然后按照等次分配资源,高的更高,低的更低……


这样评判的结果就是等级化的结果,使用这样的结果还会强化这样的评判标准。什么都是精英的,可是,我就是个二本怎么了?!这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案底”吗?我没有努力吗?我的劳动不该受到尊重吗?我不该得到我应该得到的吗?


我不否认精英大学及其优势师生有它的精英性,应该“按能匹配”,但即便是他们自己,恐怕都不敢说自己完全配得上那些资源、绿灯和优待吧!毕竟,优绩的把戏、精英的傲慢、精英教育的弊端,早已被中外学者们揭露得很彻底了。


换言之,或许不是精英本身最努力最优秀,只是他们享用了很多非精英群体无法接触、无从拥有的时代、家境、院校等层次化资本的福利。在高等教育的世界里,各种资本发挥着它们的幻化之力,在一大堆人“陪跑”的庸碌背景下,装点出精英的生产盛况,本应发挥阶层流动与跃迁功能的高校,可能成为了一个“下蛋的空壳”,完成着阶层复制与固化的某种流程。



所以,层次生产层次,鄙视操控鄙视,一种话语看似自然,实则暴力;一种体系看似荒谬,实则牢固。当我们要改变某些东西的时候,首先站出来反对的就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名校精英当然知道“一考定终身”是不合理的,但他们并不一定会反对,因为他们正在不断地享受着这种鄙视法则带来的种种福利。而且,群体内部也会分裂,因为在足够长的鄙视链里,受益者与受害人集于一体,这取决于往上看还是往下看,自我以上公平竞争,自我以下直接淘汰。


03
任重道远的革新与重构

改革的难,四个字:壮士断腕。但,必须要做。


第一,用新观念革新旧观念。


受传统科举文化影响,很多人将高考、名校作为谋求功名利禄的手段和工具,又因应工业化时代的潮流,高等教育的功利价值期许一再膨胀。对此,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成人的思想观念,将高等教育与当大官、赚大钱、住豪宅、开豪车等期待与目标解绑,为高学历的学生与教师等群体减负降压。


另一方面,要形成多元化的成才观。三百六十行,工作无贵贱。不要盲目信奉高等教育万能论,也不要对高等教育的实用功能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更不要将高等教育功能完全窄化为工具性价值。有必要改变观念,商界大鳄、文坛巨擘、工业巨子等并非成功的唯一标准。可喜的是,现在很多新生代家长已经认清了这些道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不盲从功利化教育观,不迷信精英主义的教育标签,逐渐接受和认同多样化、平等化的院校、专业、职业以及人生选择。


第二,用新制度重构旧制度。


一方面,要以类型思维变革层次思维。受重点建设政策及科教评估制度影响,全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都面临着层次与类型的矛盾,我国尤其严重,鄙视链就是突出表现。对此,要科学设计院校分类发展政策,为不同的院校、教师及其学生制定不同类别的竞争赛道与发展轨道。


另一方面,要持续深化教育评估制度变革。以多元分类评价观取代一元分层评价观,变革基于排名竞争的问责性评价,使肯定进步、激励增值的发展性评价成为主流,从而使得各类院校都能得到认可。如学者所言,不改变固有的资源分配框架,分类发展与评估就是空谈。对此,要协调好重点发展与全面进步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使各级各类院校、教师与学生得到足够支撑自身发展的资源。


第三,用新生态优化旧生态。


事实上,鄙视链的存在,主要在于社会层面的生态环境不够友好,民间高等教育观念、民间主体相关行为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这样的流行说法。


一方面,用人单位主体要避免歧视。学历、专业、性别等,成为一道道关卡,横亘在毕业生面前,标签化选人并不一定能够真正选择合适的人。因此,要避免学历等标签化印象,以岗位要求、真才实学、发展潜力等标准唯才是任。


另一方面,社会相关主体要积极弘扬普通人的能量。除了将镜头、鲜花与掌声投给所谓的精英群体外,更要看到很多平凡岗位、普通人的坚韧、付出与力量,对他们朴素而坚强的形象予以客观的宣介与传播。也许有人总用“终点不如别人起点”来鄙视、嘲讽,但相较于起点的低、终点的有限,努力生存、用力行走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要知道“创业”比“继承”更值得歌颂,他们也是主人,才是主流,更是我们社会最大的底色。


再者,尽管让强者扶助弱者或许过于理想化,但我们有必要为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留出空间、通道与资源,不要以高高在上、心安理得的精英姿态占用一切福利,切忌把幸运当成特权,使垂直的分层结构尽量充满一些温情的横向拉抻力量。否则,还会有更多的人不想生孩子。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均已匿名处理)


投必得预存优惠全新升级
最高赠送20%或2000元京东E卡,

还可与其他优惠【叠加使用】!

相当于折上折!
✅充值灵活,报账方便,

优化科研经费,节省改稿费用

-广告-




投必得,您身边的学术顾问

八大服务类型,助力您的科研之路

点击查看服务详情

-广告-



今日视频推荐



恭喜老师们成功发表
点开视频即可了解!
↑↑↑关注“投必得学术”视频号,更多干货↑↑↑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投必得业务类型~

请大家点击右下角

投必得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投必得学术
专注于SCI论文写作技巧分享,科研软件神器教程,学术资讯热点传播,前沿硕博交流社群聚集;我们坚持原创干货,有料实用,服务科研事业,促进知识传播。正如我们的名字一样,投必得祝您在科研道路上,投入必有所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