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马组合再出江湖,喜忧参半的讽刺之作

旅行   2024-07-19 15:40   上海  



2024

56




沈腾和马丽这对搭档,时隔多年终于再度合体,虽说前年的《独行月球》也能看到他俩的对手戏,但我个人认为那部电影里沈腾真正的搭档是那只靠CG技术做出来的袋鼠。所以,《抓娃娃》这部电影可以算是他俩自《夏洛特烦恼》之后,最贴切的一次合作。


电影满满两个多小时的时长。电影中几乎把“开心麻花”的演员都拉出来过了一遍,还加上了萨日娜、贾冰等相当不错的演员加盟。所以从演员质量上来说,不差。


看完整部电影,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不能算是一部喜剧之作,反而更像是一部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讽刺之作。“开心麻花”以前不是没尝试过,也找了不少国外的剧本做本土化改编,但这次的剧本显然要比之前的作品显得更加荒诞、讽刺、甚至有些惊悚。




故事很简单,沈腾和马丽的儿子从小被他俩放到了沈腾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里生活,目的就是在沈腾的大儿子练废的前提下,希望能通过复制自己的成长经历促使小儿子能成为像自己一样的企业家,最终接手整个家族企业。


于是,整个故事中就能看到很多荒诞不经的场面。为了刺激儿子好好学习,他们找了个相当厉害的老师来cos成他的奶奶,在他的生活周遭环境里加入了很多帮助他“学习”的“演员”,目的就是潜移默化中影响他未来的求学之路。


所以,影片的前半段都在讲小儿子小学时的那些生活缩影,营造了不少笑点,让开场后的30分钟是轻松、快乐、荒谬中却又显得能合理解释的环境。但一转眼到了高三,儿子长大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怀疑。他就想《楚门的世界》中的楚门那样开始怀疑自己周围的生活是被人操控,最终拆穿了沈腾和马丽为他辛苦维持了十几年的乌托邦式的环境。


而作为父母的沈腾和马丽终于不用在生活中继续“演戏”,他们做回了自己,也明白了两个儿子的志向,最终慨然接受了这一切。




对比前半段的嬉笑,才让后半段更显得讽刺,才让我觉得是影片真相想要表达的内容。

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家长,从小到大城里的孩子大多没有什么兄弟姐妹,所以自己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曾经留下的遗憾都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替自己去完成、消解。所以,沈腾会想要让小儿子像他一样从小吃苦,锻炼意志品质,考入最高学府,成为下一个自己,接手家族企业。


可我们大多数人也从未考虑过孩子自己的想法。在这个不卷不行,鸡娃鸡家长的时代里,什么“双减”,什么“减负”也不过是给了懒人一个借口。但凡有点想法的家长,势必会给孩子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争取更多的提升分数的机会。只不过在电影中,这种行为被导演做了无限放大,加入了荒诞的元素,让观众看着更好笑而已。


可笑着笑着,但当家长们看到后半段的时候,就会发现沈腾和马丽身上多少都有点自己的影子。或许表现形式不同,但核心诉求却是一样的:考上好大学!


与此同时,喜忧参半的部分也就出来了。我看有人说这简直是部恐怖片,这我不认同。这充其量只是用了夸张的手法营造出一种令人感到荒谬的空间感。试想之,现实生活中谁会这么干?从小穷养的孩子未来就一定能成材?这一路上的各种buff加成,不断地考验人性就真的能讲一个人塑造成功?若果真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数典忘祖的事情发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心理落差太大造成的人性的扭曲?


真正有实力的家庭,孩子从小在国际幼儿园成长,然后按部就班上一个体制外的“贵族学校”,到了高中可能就去了英国or美国求学,再一路向上考入世界前50的大学。毕业后或被世界知名企业录用,或回国后成为家族企业的接班人。


当然,也总有些孩子天赋没点好,怎么也无法获得想要的成绩。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国外混和二流大学的学位,更不妨碍他们回国后进入一个知名的企业或进入体制内工作。如今这时代里,文凭只是一张用来包装自己的包装纸,核心竞争力唯有人脉。


所谓的上“清北”,去“剑牛”真的是为了一张文凭么?四年求学期间建立起来的人脉才是最重要的一笔人生财富!所以,我说这电影只能算是喜忧参半,很多更深层的东西并没有说出来,浅谈了一下皮毛,真正的肌理、骨髓哪敢拍出来啊?!




到了影片最后,这个小号还不是练废了啊。

他学习优秀,品德良好,却没有如父之愿成为“清北”的学生,反而去了个体育大学。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说,辛苦十几年还不如小学的时候就让他去体校读书,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说,这才是他最喜欢做的事。


要说更有意思的一点,恐怕就是最后沈腾对马丽说的:“给他们一个弟弟或妹妹。”对于真正有志向要培养接班人的家庭来说,既然现在都不限生也不限购了,不如趁年轻多生几个吧!唯有增加分母,才能保证未来不至于看着诺大的家业败在孩子手里。




推荐指数:🌟🌟🌟

上一篇:小黄人这个IP终该落幕,没有传说可以长久



骚叔瞎聊聊
单纯从艺术角度聊聊影视剧,只谈风月,不谈其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