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再次将镜头对准了济源太行山深处的野生金钱豹。据一分多钟的视频报道介绍,近半年来,济源同一红外相机监测点位频繁捕捉到金钱豹的身影。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了社会对济源生态环境的广泛关注。
此次并非央视等国家级媒体首次关注济源野生金钱豹。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和生态修复项目的稳步推进,济源的生态环境日益向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栖息空间。在济源太行山深处的红外相机监测点,金钱豹等野生动物的频繁“出镜”,成为济源生态保护成效的生动注脚。
11月18日,济源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回收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惊喜地发现在同一监测点位,近半年内金钱豹几乎每个月会“打卡”一次。镜头中的金钱豹霸气十足,慢悠悠地走来,微微张着嘴巴,吐着舌头,嘴里不时传出粗粗的喘息声。
“通过对近十年的动态监测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济源金钱豹的数量稳定增长。经过花纹比对,发现金钱豹数量为9至13只,且金钱豹下游食物链资源丰富。”济源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任迎丰告诉记者,金钱豹数量的增加和频繁出现,充分说明了济源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生态修复项目的持续实施成效显著。
据了解,近年来,济源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系统治理,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四大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标准完成沿黄生态廊道、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形成了“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一体修复、一体管护”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济源模式。截至目前,济源已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9000亩,自然保护区面积稳定在济源国土总面积的15%以上。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整理统计,自6月份以来,该监测点位的红外相机已累计拍摄金钱豹照片13张、视频资料6份。此外,还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林麝、褐马鸡,以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猕猴、豹猫、勺鸡、红腹锦鸡等珍贵影像资料。这些影像资料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也向公众展示了济源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来源:济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