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教师被称为“臭老九”?

体娱   2024-12-05 21:21   辽宁  
配图来自 勘书图

01

元朝入主中原后,逐渐学习汉文化,并在大都设立了国子监,相当于国立大学,专门培养高级文化人才。虽然听起来气派,但实际却是个清贫的衙门。

国子监的老师们工资低得可怜。以副校长(司业)为例,每年俸禄只有钱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这点收入甚至不够一些高官几天的开销,导致教职员工们生活窘迫,只能租便宜的房子,勉强度日。

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国子监迎来了新校长(祭酒),一位女真人,名叫孛术鲁翀(简称阿翀)。阿翀学识渊博,务实肯干,上任后便为老师们的窘境焦急不已。他经过调查后拍板道:“安居才能乐业!堂堂国子监,教授们怎么能连房子都没有呢?”

阿翀说干就干,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教工宿舍拔地而起,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老师们欢欣鼓舞,纷纷为阿翀的办事能力点赞。

用今天的话说,阿翀就是个脚踏实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干部!

02

阿翀自幼勤奋好学,师从多位大儒。青年时,他在京城的萧渼老师家学习,与一位名叫姚的高官相遇。两人一番交谈后,姚对阿翀的才华惊叹不已,向萧老师盛赞道:“我见过许多人,这年轻人是少见的出类拔萃!”

萧老师也十分欣赏阿翀,不仅栽培他的学问,还将女儿嫁给了他。正应了那句古话:书中自有颜如玉。

婚后不久,阿翀受到乡里官员的推举,出任儒学教谕,相当于县级教育局长,正式踏上仕途。他兢兢业业,治学严谨,名声日益显赫,能力也逐渐得到认可。

然而,在蒙古人统治初期,汉人儒士地位极低,社会上甚至将他们与乞丐、妓女相提并论,称之为“臭老九”。

直到蒙古人入主中原36年后,即延祐元年(1313年),元仁宗恢复科举考试(史称“延祐复科”),汉人知识分子才得以进入官僚阶层,地位略有提升。阿翀也因卓越的才能,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后来,元英宗继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宰相拜住积极提拔儒士,推动儒学官员进入权力高层。拜住出身蒙古开国元勋木华黎家族,按惯例,宰相等国家重职理应由蒙古人担任。然而,他十分欣赏阿翀的学问和品行,便有意试探他:“你觉得自己能当宰相吗?”

阿翀答道:“宰相之位,我不敢妄想。但我所学,正是宰相应具备的本领。若想胜任宰相之职,需具备福报、道德、才能和气量四者,缺一不可。”

拜住对他的回答大为赞赏,随后任命阿翀为得力助手,进一步发挥他的才华与能力。

03

随着光阴流转,阿翀在元文宗即位后更加受宠重用。元文宗自幼在汉地长大,对汉文化有着深厚的认同,因此对阿翀格外倚重。

一次,元文宗与阿翀闲聊,问道:“释家、道家和儒家,谁的地位更高?”

阿翀答道:“释家如黄金,道家如玉璧,儒家如五谷。”

元文宗听了,显得有些不悦:“这么说,释家和道家尊贵,而儒家低贱了?”

阿翀从容解释:“黄金和玉璧虽贵重,但离了它们,百姓仍可生存;可若缺了五谷,人们就无法活命。”

文宗闻言,大为赞叹:“真是高见!”

文宗对阿翀的欣赏不止于言谈,还体现于细微之处。他常亲切地称呼阿翀的字“子翚”,这在封建社会中,是极大的荣誉。有一次,文宗召在外地的阿翀回京,等了一阵后显得有些焦急,问道:“子翚怎么还没到?”

大臣答道:“他太胖了,骑不了马,只能走水路乘船,所以慢了些。”

文宗不仅不介意,反而笑着特许他这种“特别待遇”。

阿翀多次被委派到地方巡察,撰写碑文,为地方事务操劳。每当完成任务,文宗还与他打趣道:“回到大都,我再把稿酬补上。”

阿翀与元文宗的关系亲近融洽,这种君臣情谊和默契,正是阿翀德才兼备、深得人心的体现。

04
这样一个大人物,当然就有神奇故事和他相应和。

据说他年青时去向大儒萧克翁求学,克翁作了一个梦:一只巨大的鸟停在他家屋顶上,翅膀张开,把屋子都遮住了。
克翁跑出来一看,大鸟冲天而去。

第二天阿翀来了。

老萧替他改名为翀【chōng】,就是鸟直着向上飞的意思。
05

孛术鲁翀为人特别谨慎,从不越雷池一步。

有一次,宰相拜住让他到中书省传旨,他走出几步后,又返回确认:“您是让我去吗?”拜住无奈地叹息:“你真是太小心了。”

在为元文宗担任司仪时,为了不出纰漏,阿翀将所有注意事项都写在笏板上。碰到皇帝的名字,他更是小心翼翼,连字都不敢写,只画了几个圈圈代替。文宗看到后,拿起笏板笑问:“这些圈圈是代表朕的名字吗?”随即哈哈大笑。

正是这种谨小慎微的性格,使阿翀在复杂的政坛上游刃有余,成为元朝政坛的一棵“长青树”。

他仕途通达,一直做到元朝最后一任皇帝元惠宗在位时,至元三年(1338年),六十四岁寿终正寝,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平稳的句号。



历史儿那点事
挖掘历史真相,探索历史,还原史实本事!真相只有一个,带你一起回味经典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