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探索
勇攀高峰
传情达意
——让机器手语翻译不再冰冷
他们的故事
10月31日-11月2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陕西省人民政府等部门主办的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闭幕式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黑龙江大学项目《传情达意——让机器手语翻译不再冰冷》(指导老师:李海东)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该项目由电子工程学院朱铭熙担任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有王森霖(电子工程学院)、王帅(电子工程学院)、邹佳林(电子工程学院)。
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这支团队的幕后,探寻他们从初步构想到最终获奖的全过程,感受他们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坚持与挑战。
近些年,人工智能逐渐成为了当下以及未来的科技潮流,国内外很多青年都在这个领域“逐浪”“踏浪”“破浪”。“传情达意”团队也不例外,那段时间一直有一种声音在他们的内心激烈回荡:用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出来。在负责人朱铭熙的带领下,团队开始调研各行各业的市场情况,以及当下社会所面临的痛点,最终将人工智能的场景创新应用锁定在听障人士这个群体上,决定深耕体感信号在智能助残领域的创新应用。团队深刻意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因此聚焦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机交互领域,利用电子信息领域的新兴技术,解决智能助听设备成本高、使用不便捷、精准度差等痛点问题,实现双向无障碍的实时手语翻译,帮助听障群体和社会进行沟通,赋能我国标准化手语教学的推广工作。
“传情达意”团队利用课堂和自学的专业领域知识,迅速投入研发。肌电信号采集的滤波测试,电极贴片的位置测试共计4000余次,研发总时长超1500个小时。为了加速项目成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团队参加各大VC机构、创业孵化器的路演活动,受到初善创投、深圳科创学院等多家投资机构和创业孵化器的孵化指导。同时,“传情达意”团队也在积极地做产品的知识产权布局,目前团队一共拥有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在项目逐渐成熟后,“传情达意”团队决定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竞赛的参与过程中,收获了很多评委和同行的宝贵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技术方案,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技术指标,使项目更趋完善,实现了以赛促创的教育意义,最终均获得国家金奖的好成绩,也实现了黑龙江大学在“挑战杯”“互联网+”比赛国家金奖从零到一的突破,获评了黑龙江省优秀创业项目的荣誉称号,多次获黑龙江省电视台、哈尔滨日报、哈尔滨新晚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目前,“传情达意”团队依托“挑战杯”大赛的平台优势,获哈尔滨团市委青年发展部的大力支持,入驻“冰城青创汇”创业园区,并对接龙江创投、哈创投、创投爱立方等本土投资机构。
“传情达意”团队作为工科背景的青年创业团队,积极响应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计划的政策号召,致力于为建设“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属于青年一代的青春力量。
本届“挑战杯”竞赛聚焦为党育人,突出群众导向和实践导向、坚持胸怀“国之大者”,以创业竞赛为抓手,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黑大学子在挑战中不断突破用技术创新回应社会需求用实干精神描绘青春底色。未来,我校将继续搭建广阔的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引领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来源 | “传情达意——让机器手语翻译不再冰冷”团队 朱铭熙
排版 | 刘 遥
校对 | 王瑞琦 秦曼笛
责编 | 高 强 童 一
审校 | 李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