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9 年落地推广以来,国内 5G 网络已经商用了差不多5年时间,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少数用户能直观感受到高速网络带来的便利,更多用户则抱怨 5G 套餐资费居高不下,甚至表示 4G 套餐已满足需求坚决不用 5G。
其实 2019 年也是我国成立 6G 推进组的时间,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 的发展也是当今全球都瞩目的焦点之一。
日前,著名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上表示,在制定6G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应重视满足大众基本需求的合理指标,而非仅仅关注那些特定的高要求指标。
邬贺铨认为,与 5G 相比,6G 在应用场景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更高的运动速度、峰值速率、区域流量、极低时延、高可靠确定性、高精度定位以及通感融合、大连接和星地互联等多个维度。但这些要求之间可能存在矛盾,且并非所有需求都是刚需,而是针对特殊场景的小众需求。
其表示,6G 未来的应用可能不会像 4G 那样实现全国无缝覆盖的网络。这些特殊场景要求针对的是小概率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局部的。对于某一个用户来说不需要同时满足,也并不需要在同一个终端上完全实现这么多功能要求,这些要求应该考虑在不同频段上适应。
回顾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邬贺铨提到,从 1G 到 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既源于需求,又牵引需求,目标比较单一,发展较为成功。
然而,到了 5G 时代,人们希望它面向行业应用,从消费扩展到行业,需求开始多样化。
对此,邬贺铨直言,尽管 5G 试图在同一个频段上适应这么多目标,但并未完全达到用户体验的预期。6G 的要求更高、更多、范围更宽,如果继续将小众需求在同一个网络架构和频段上兼容,可能会重蹈 5G 的覆辙,无法很好地适应大众需求。
类似的观点,邬贺铨已经不止一次的公开提及了。
在今年 4 月份,邬贺铨就曾表示,5G 红利不及预期。面向消费端,5G 的频谱效率和单位能效尽管远远优于 4G,但用户难以感知到这一优势;用户流量成倍增长,也没有反映到运营商的ARPU值上。
邬贺铨还曾在2023世界5G大会上指出,“5G下行为4G的7倍,上行还不到3倍,5G与4G还未拉开差距。在一般的消费应用场景下,用户体验不出5G的优势,市场上有一些需要5G特点支持的应用,但5G网络能力又显不足。”
你用上 5G 套餐了吗?
编辑: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