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时期打造大国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体现在数字技术创新对产业的赋能,将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生巨大影响
作者|肖素琳「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22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下简称数实深度融合)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新时期打造大国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体现在数字技术创新对产业的赋能,将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生巨大影响,进而重塑实体经济形态,为新时期经济增长贡献重要力量。
我国数实深度融合发展现状
数实深度融合速度加快、程度加深,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数字产业化是数实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数字产业化不断加深,数字核心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9.2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18.3%。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其核心是技术应用,目的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数实深度融合。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超过41万亿元。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数字经济的比重由2015年的74.3%上升至2022年的81.7%,产业数字化极大地推动了数实深度融合,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
数实深度融合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间的不均衡、产业主体发展不均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从三次产业视角看,数实深度融合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中呈现“三二一”的逆向渗透特征,第三产业融合较好,但第一、第二产业明显滞后。从产业主体视角看,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总体呈现大型企业数字化程度高、小型企业数字化程度低的特征。目前我国89%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处于深度应用阶段的企业仅占3%。由于中小企业资金保障能力有限、人才储备等关键核心要素缺乏,难以依靠自身力量提升数字技术能力,在促进数实深度融合方面力不从心。从区域发展视角看,在数实深度融合进程中,经济发达地区凭借充足的资金、丰富的人才要素储备、完备的数字经济政策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为数实深度融合建立了有利的支撑条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竞争新优势尚未激活,数字经济发展条件较为落后,一定程度阻碍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数据要素流通不畅且核心技术储备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数据结构、数据标准、系统设备类型和功能参数侧重不同且不统一,数据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互联互通,抑制了数据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另外,数据的非排他性、可编辑性、可复制性特点加剧了数据失真、篡改、泄露以及数字资产暴露等风险;数据基础设施单位的数据存储容量不足、供应链中断风险较高等问题也影响异构、异地、异组的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和存储功能以及数据互操作功能。另一方面,我国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仍然是数实深度融合的短板所在。当前,我国高端芯片、精密机床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国产化替代率较低,对外依赖度较高;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不强,在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金融支持数实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
数字经济由数字技术创新驱动,是技术革命的产物,符合技术—经济范式的分析范畴。金融以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两种形式动态支持数字技术—经济范式不同阶段下的数实深度融合。一是导入期爆发阶段。由于金融逐利本性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该阶段下新一代数字技术将成为社会主导技术,其迭代更新速度快,不断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二是导入期扩张阶段。在科技金融的大力支持下,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数字产业集群形成,该阶段下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三是转折阶段。该阶段为调整与重构阶段,此时,与数字技术—经济范式发展相适应的数字治理制度将逐步调整完善,新的制度体系逐渐形成,将为数字技术—经济范式以及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四是展开期协同阶段。该阶段下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并充分发挥出制度优越性,伴随数字技术的成熟、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以及金融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金融和科技金融共同支持数实深度融合。五是展开期成熟阶段。该阶段下的数字产业生态系统迭代性降低,数字技术革命接近尾声,数字技术—经济范式潜力耗尽,金融将减少资金支持,开始寻找下一次技术革命。
总体而言,金融不仅推动了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而且有效支持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随着范式演变,金融将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长期资本,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支持数实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技术层面的金融支持。技术层面的数实深度融合主要表现为数字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的融合发展。金融在每一次科技革命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支持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在数实深度融合技术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供多元化资金融通服务,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融合需求。高新技术领域具有风险高、收益高、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等特点。科技金融通过银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金融衍生品等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高新技术产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均保持高速增长,科创板上市公司茁壮成长。
有效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功能,重点支持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技术融合的“卡脖子”环节提供长期资金支持。数实深度融合面临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技术相融合的“卡脖子”堵点,科技金融精准有效地为“卡脖子”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从国际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经验来看,长期金融支持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至关重要,科技金融可以为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提供足够时间的支持,促进其与传统技术深度融合。具体而言,通过建立科技型企业债券发行绿色通道,从融资对接、增信、评级等方面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债融资;鼓励银行机构将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支持重点,不断扩大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提升服务专业能力,开发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
产业层面的金融支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共同推动产业融合。一方面,数字产业化是数实深度融合的技术底座。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并催生出新型数字化产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是数实深度融合的重点。数字技术与产业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加速渗透,提高产业数字化程度。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共同支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有效融合。
发挥科技金融集聚效应,助推数字产业化发展。金融集聚效应主要通过两方面提高金融服务质效:一是通过提高服务便利性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二是通过提高服务专业性、多样性以提升资金利用率和金融服务质量。便利且专业的科技金融资源能够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支持,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最终提高数字产业集聚程度及数字产业化水平。
筑牢数字金融基座,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数字金融能够使产业链全链条的信息数据更加透明,穿透资产情况,监控潜在风险,有效融合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满足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各项金融需求,并解决金融服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降低信息成本、风险成本与交易成本。此外,数字金融能够助力金融机构全面及时有效了解产业发展动态,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降低产业链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流动性及交易成功率。基于此,应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地方发展重点开发行业产业链,探索新型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促进制造业网络提档升级,强化工业互联网新业态、智能装备等创新领域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 张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