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各市高三一模二模三模古诗阅读汇编
——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4·浙江杭州十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李袁州嘉祐
窦叔向
少年轻会复轻离,老大关心总是悲。
强说前程聊自慰,未知携手定何时。
公才①屈指登黄阁②,匪服③胡颜上赤墀④。
想到长安诵佳句,满朝谁不念琼枝⑤。
【注】①公才:指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②黄阁:代指宰相。③匪服:不胜任,不称职。④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借指朝廷。⑤琼枝:比喻贤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提及人们年轻时聚散的常见心态——轻会轻离,微微透露出懊悔之意。
B.作者想到未来之路,姑且自我安慰,却又因不知何时能与朋友相见而伤感。
C.颈联写李嘉祐之才与三公相当,朝廷却说他不适合做宰相,令其愧疚至极。
D.本诗以典雅语寄托真挚情,借酬唱之词写出了对人生复杂滋味的深切感受。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浙江杭州·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桐庐
[宋]姜夔
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藉人。
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①。
钓台
[宋]范成大
山林朝市两尘埃,邂逅人生有往来。
各向此心安处住,钓台无意压云台②。
注释:①垂纶:垂钓,常指隐居。②云台:汉宫中高台名,后用以借指朝廷。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姜诗首句以“横”“仰”视角的变化,展现了桐庐的山水景色,同时也透露诗人自在闲适的行游状态。
B.姜诗中“十幅风帆不藉人”用拟人手法写出船随风动的轻盈、迅捷,“不藉人”语义双关,颇有意味。
C.范诗首句“山林朝市”与结尾的“钓台云台”所指相同,两相呼应,传达了对人生不同境遇的深刻体悟。
D.姜诗以景起兴,借景寄情,含蓄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范诗则以议论为主,富有哲理,具有宋诗典型特色。
4.两首诗都写桐庐山水,或明或暗涉及严子陵钓台,寄寓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4·浙江新高考联盟·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②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②斗:比较,竞赛。③压金线:用金线绣花。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贫女的口吻自述,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
B.贫女虽有高尚的品格和杰出的才能,但深知唯有当时流行的妆扮才能赢得他人怜爱。
C.尾联发出深沉的感慨,把悲愤的情绪推向全诗高潮,揭示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无奈。
D.诗歌用语朴实,用贫女细腻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反映了她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
6.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2024·浙江宁波十校联盟·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①
杜甫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②,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①。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注】①杜甫在天宝十一载(752)秋天登慈恩寺塔,写下此诗。慈恩寺塔是玄奘为保存经卷佛像所修,即“大雁塔”。②唐高祖号神尧皇帝,太宗受内禅,所以称虞舜。③瑶池饮、昆仑丘:《列子·周穆王》称周穆王“升昆仑之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观日之所入”。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气概不凡,“高标”与李白“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句中的“高标”意近,极言塔之高,第二句杜甫又用“烈风”来衬托其高。
B.杜甫认为自己不像“旷士”那样有着清逸风雅的心怀,因此登塔俯视神州时并无洒脱之意,而是心中翻起“百忧”,其中不无愤世之慨。
C.“七星”指北斗七星,“河汉声西流”指银河水向西流淌的声音,两句既交代登塔时夜色已深,也照应前文塔的“高标”,为后文写俯视所见做足铺垫。
D.“回首叫虞舜”写出杜甫对太宗时代清明政治的深切怀念,而此时昭陵上空的云仿佛也在发愁,这里“云正愁”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折射。
8.清代钱谦益说:“高标烈风,登兹百忧,岌岌乎有漂摇崩析之恐,正起兴也。”同为杜甫的登高诗,这首诗和《登高》在思想情感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2024·浙江宁波·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楼
李攀龙①
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瓢摇落酒杯。
【注】①李攀龙(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之首,“白雪楼”系其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隐居时所筑别业,取“阳春白雪”之意以名。②长白山:地处山东邹平南,章丘与淄博市之间,因山中常年云气缭绕而得名。③懒慢:懒惰散漫,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纵逸来久,情意做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伏枕四望,林间一片细雨空蒙,顿觉精神大作,于是决定登台览胜,不仅交代了写作的相关背景,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炼字精妙,“抱”与“邀”运用比拟手法,展现了眼前水山相依、日影返照的美丽风光,语言灵动传神,画面富有生气。
C.颈联诗人以魏晋名士嵇康、陶渊明作比,点出自己与他们二人有着完全相同的精神气质和人生选择,委婉表达了其独特的志趣和追求。
D.本诗选取“空林”“浮云”“大清河”“长白山”极具画面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审美体验。
10.清代学者钱谦益《虞山诗约序》云:“古之为诗者,必有深情蓄积于内。”你觉得本诗蓄积着哪些“深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4·浙江温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九日丰宜门外过裴村别业①
朱祖谋
野水斜桥又一时。愁心空诉故鸥知。凄迷南郭垂鞭过,清苦西峰侧帽窥。
新雪涕,旧弦诗。愔愔②门馆蝶来稀。红萸③白菊浑无恙,只是风前有所思。
[注]①裴村:刘光第(1859-1898),字裴村,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是朱祖谋的好友,刘光第在农历八月被处死,九月九日朱写了这首词。别业,就是别墅。②愔愔:幽深寂静的样子。③红萸:即茱萸。
1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诗人见到的裴村别墅之景,“野水斜桥”景致疏淡,意境清冷幽寂。
B.“愁心”句,“愁”字直抒胸臆,“空”字表明诗人满腔愁思却无人可倾诉。
C.“凄迷”两句,“垂鞭过”“侧帽窥”表现诗人对杀害志士的清王朝的蔑视。
D.“新雪涕”三句,今昔对比,昔日弦歌赋诗,今日独自落泪,别墅不再热闹。
12.此词结尾借红萸白菊的“有所思”写词人之思,情思蕴藉,请结合全词分析其情感内涵。
(2024·浙江温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赋雪
吴融
一夜阴风度,平明颢气交。
未知融结判,唯见混茫包。
路莫藏行迹,林难出树梢。
气应封兽穴,险必堕禽巢。
影密灯回照,声繁竹送敲。
玩宜苏让点,餐称蜜匀抄。
结冻防鱼跃,黏沙费马跑。
炉寒资爇①荻,屋暖赖编茅。
远不分山叠,低宜失地坳。
阑干高百尺,新霁若为抛。
【注】①爇:烧。
1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夜”“平明”两句以时间的推进描述一夜寒风之后、清晨洁白明亮的景象。
B.“未知”“唯见”两句指出诗人在白茫茫的天地中无法得知雪的“融结”程度。
C.“气应”“险必”两句表现诗人目睹积雪封住兽穴并使鸟巢坠毁时的忧虑之情。
D.本诗对仗工整,作者通过远望、仰望、近观等多视角呈现的方式来铺陈雪景。
14.《赋雪》一诗为雪而赋,诗歌正文无一“雪”字,却句句在写“雪”,请以“结冻防鱼跃”到“低宜失地坳”六句为例分析。
(2024·浙江温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幼安留别①
唐庚
白头重踏软红尘,独立鹓行觉异伦。
往事已空谁叙旧,好诗乍见且尝新。
细思寂寂门罗雀,犹胜累累冢卧麟。
力请宫祠②知意否,渐谋归老锦江滨。
【注】①诗人因蔡京指斥其为元祐党人,被贬官,六年后遇赦,返京复官。②请宫祠:请求辞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软红尘”在此处指都城的繁华景象,“鹓行”,以鹤群的飞行有序,比喻上朝的队列。
B.颔联“乍”字写出诗人读到友人诗后的兴奋,但从“且”字可看出诗人读诗而心不在诗。
C.颈联运用“寂寂” “累累”两个叠词,使诗句更富于音乐美,也强化了两种人生的比照。
D.尾联“知意否”是在问友人幼安“知道我的心意了吗”,“力”字表明自己心意之坚决。
16.诗人返京复官不久,便“渐谋归老”,请结合诗歌分析其原因。
(2024·浙江嘉兴·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其一)
【北宋】黄庭坚
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
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
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
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旁。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李不在意江梅托根身边,而是通过老天的恩惠获得雨露阳光,展现自己。
B.梅子自古是有用的食材,有调和鼎中食物味道的作用,得到认可进入庙廊。
C.江梅之果成才不易,需要经历时间烟雨的洗礼才能由青转黄,与桃李同盘。
D.末句以议论收结,既同情江梅被抛弃的遭遇,又表达出对其勉励肯定之意。
18.全诗以物喻人,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浙江绍兴·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道傍小憩观物化
杨万里
蝴蝶新生未解飞,须拳粉湿睡花枝。
后来借得风光力,不记如痴似醉时。
南溪山居秋日睡起
杨万里
客至从嗔不著冠,起来信手揽书看。
小蜂得计欺侬睡,偷饮晴窗砚滴干。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歌叙写诗人在道旁看到化蛹成蝶,看久了就忘记自己“如痴似醉”时的样子。
B.第二首诗歌叙述因不戴帽子而听任客人嗔怪自己,体现了诗人山居时的随意率性。
C.第一首诗歌描写蝴蝶“新生”的情态,跳出了庄生梦蝶的传统藩篱,别开生面。
D.两诗与《插秧歌》一样都体现“诚斋体”的特征,抒写诗人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20.两首诗歌把常见的小昆虫写得富有情趣,请简析。
(2024·浙江绍兴诸暨市·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多景楼落成①
[宋]李演
笛叫东风起。弄尊前、杨花小扇,燕毛初紫。万点淮峰②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又婉娩③、一番春意。歌舞相缪愁自猛,卷长波、一洗空人世。闲热我,醉时耳。
绿芜冷叶瓜州市。最怜予、洞箫声尽,阑干独倚。落落东南墙一角,谁护山河万里!问人在、玉关归未?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④。歌哽咽,事如水。
[注]①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为天下名楼。南宋淳祐年间重建此楼,落成后知府设宴庆贺。②淮峰:淮水边的山峰,位于宋金边界。③婉娩:天气和暖。④新亭泪:晋室南渡,士大夫每于景物佳美日游宴新亭(位于今南京),名士周颜感又“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人皆相视流泪。
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弄尊前”二句,写美酒盈樽,状如小扇的杨花轻落,毛色刚刚变紫的乳燕飞过。
B.“万点淮峰”二句,状写词人倚楼北望之景,号角声使绮丽动人的夕阳受惊而落。
C.“抚佳期”,指不见人归、难以团聚之痛,与秦观词中“佳期如梦”句的意蕴相近。
D.从词的语言风格来看,起首婉约悱恻,后渐转慷慨悲壮,可见词人登楼感慨之深沉。
22.有评论说,本词的多重反差蕴含着词人的不平之气。请结合全词简析。
(2024·浙江绍兴·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怀辰州教授赵学舟①
【宋】张炎
一点白鸥何处去,半江潮落沙虚。淡黄柳上月痕初。遐观情悄悄,凝想步徐徐。
每一相思千里梦,十年有此相疏。休休寄雁②问何如。如何休寄雁,难写绝交书③。
【注】①赵学舟:赵与仁,字元父,号学舟,南宋宗室,作者的文友,元朝时任辰州教授之职。②《汉书·苏武传》中传说苏武牧羊时以鸿雁传书。③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写给人生抉择相异后的友人山涛(字巨源)绝交的一封信。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起笔以白鸥象征友人。白鸥是自由飞翔于江海之上的水鸟,极像元初飘零江湖的赵学舟等人。
B.“凝想”句写出月上柳梢时,词人远眺不见友人踪影,暗中回忆其步履从容徐徐而来的情形。
C.“相思”句写出词人对友人的思念,词人与友人一直交往甚密,而今第一次因为两地距离遥远而疏远了。
D.词的下阕词人综合运用用典设问等手法,委婉曲折地传达出自己欲语难言的复杂心绪。
24.后人评价这首词:“赵以宗人仕元,词是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的写法。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024·浙江金华·一模)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小题。
物理六首(选二)
林希逸
其一
以鸟养鸟尽性,惟虫能虫知天。万物与我为一,反身乐莫大焉。
其六
非鱼知鱼谁乐?梦鹿得鹿谁诬?若与予也皆物,执而我之则愚。
【注】①梦鹿得鹿:典出《列子·周穆王》,郑人采樵,毙鹿之后,十分高兴,为不让人知,他把死鹿藏匿在土坑,盖上蕉叶,后来他找不到所藏之鹿,就怀疑是个梦。②诬;假象。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中“以鸟养鸟”的道理与《种树郭囊驼传》中的道理一样。
B.根据诗歌句式对仗的特点可以推知“尽性”“知天”语义相近。
C.其六第一句中的“谁乐”,包含了“鱼的欢乐”和“观者的欢乐”。
D.其六借用“梦鹿得鹿”的典故所表达的哲理和庄周梦蝶不一样。
26.这两首诗提出了“物”“我”的概念,强调要知物、知我。请结合诗句谈谈“知物”“知我”的内涵。
(2024·浙江金华东阳市·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①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②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吴松:江名,古称松江。②亚:接近。长亚门:长得靠近门楣。
2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空彤云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大雁南飞心切,正如词人归心似箭。
B.“恶”,猛、厉害,可见船头风高浪急,词人恐不能与家人团聚过年,忧愁渐深。
C.迎着归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渐生出一层嫩绿,词人笔锋骤转,以乐景写哀情。
D.下片既有对眼前之景的实写,也有想象之景,以灯火催人快回家结笔,语淡而情浓。
28.前人认为本词由上片至下片,有“柳暗花明”之感,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2024·浙江金华义乌市·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元和十年(815年)夏,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寄赠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所作。四者与柳均为王叔文集团要员,永贞革新失败,同谪南方为司马。至本年奉诏入京。时执政大臣有拟启用之者,但阻挠势力太大,仍发边地为刺史。②乱飐(zhǎn):吹动。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诗人登高所作的抒情诗,诗人遥望海天,引发茫茫的愁思,以一“愁”字挽结全诗,是诗眼所在。
B.“乱飐”“斜侵”两个动词忽起狂澜之意,形象描绘了风急雨骤之景,使南国景象于粗犷中透出凄美。
C.诗歌通过变换写景视角,描写诗人举目遥望,因岭树重叠,阻隔了他回望故乡的视线,因而愁肠百结。
D.整首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哀怨忧愁之情溢于言表,沉郁顿挫之感撼人心魄。
30.在为这首诗歌拟写文学评论时,有同学认为尾联体现了诗人“更深的孤独”,你认同吗?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024·浙江台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捣衣
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①辞捣熨倦,一寄塞垣②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注]①宁:岂,怎能。②塞垣:指丈夫征戍之地。
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戍不返”既指戍边秋至不能返家,也含难以生还之意,沉痛悲凉之意毕现。
B.颈联“深”字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一语双关,还呼应了首句“不返”。
C.尾联写妇人用力捣衣,声音响彻云外,而丈夫也听到了这饱含浓浓思念的捣衣声。
D.诗歌借捣衣妇之口,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片段,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32.诗中句首大量运用虚字,如“亦”“已”“况”“宁”等,前人评价此诗通篇俱用虚字,“曲而弥挚”“何等宛转呜咽”。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这些虚字运用的妙处。
(2024·浙江台州·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摊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①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②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③远,小楼吹彻④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忆余杭·长忆孤山
潘阆⑤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注]①菡萏:荷花。②韶光:美好的时光。③鸡塞:即鸡鹿塞(又作鸡禄山)。泛指边塞。④彻:把所有曲子吹过一遍。⑤潘阆(?~1009)宋初著名文人。曾居住杭州。
3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词“销”“残”写出了荷花荷叶的特点,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
B.李词中“倚栏杆”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人物内心,写出了人物的孤独寂寞,同时与词中的“吹彻”相呼应。
C.潘词以孤山为圆心,以西湖为圆周,构成一幅由圆心向四周流动、扩散的图画,展示了环境的清静、幽美。
D.两首词中的荷花意象处于不同季节,各具特点,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34.两首词都出现了“梦”字,分析两首词中“梦”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2024·浙江9+1联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泉城田舍
苏辙
泉城欲治麦禾囷,五亩邻家肯见分。
莫问三吴朱处士,似胜吾乡杨子云①。
阴晴卒岁关忧喜,丰约终身看逸勤。
家世本来耕且养,诸孙不用耻锄耘。
【注】①朱处士、杨子云都是古代有名的隐士。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想要在泉城买块地建囷,刚好邻居家愿意出让,诗人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B.诗人非常享受这样的田园生活,觉得胜过“杨子云”,就更别提“朱处士”了。
C.诗人回顾世代耕作的家世背景,教育子孙要勤于农事,表达对农耕生活的肯定。
D.诗人运用真实的自然景物描写表达情感,使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
36.颈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2024·浙江Z20联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离怀
王观
别岸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绣屏珠箔①绮香囊。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桃花应是我心肠。不禁微雨,流泪湿红妆。
[注]①珠箔:珠帘。
37.对这首词内容和情感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连用“扁舟”“垂杨”“别岸草”等具有典型意义的离别意象,烘托出离别时的凄凉之感。
B.“绣屏”一句富有画面感,仿佛眼前有位美丽的女子正在绣花屏风和珠帘之间,美人身上散发出香囊的香气。
C.“燕子”两句写离巢的燕子又飞了回来,人却要走了,表达时光流逝、不忍别离的无奈之情。
D.桃花常被视为爱情和婚姻的象征,其粉色花瓣象征着爱情的甜蜜和浪漫,词中“桃花”一句也是借此表达男女之间的心意。
38.“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与李清照《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在愁情的表达上有相同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4·浙江Z20联盟·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幽居偶题①四首 其三
陆游
昔如转战堕重围,今幸骞翔②脱骇机。
晓树好风莺独语,夜窗细雨燕相依。
安居不恨蜗庐迮③,得食宁论鹤料④微?
更喜暮年强健在,又看刀尺制缣衣⑤。
【注】①选自《剑南诗稿》,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时作四首《初夏幽居偶题》,此为其三。②骞翔:飞翔。③迮:通“窄”。④鹤料:泛指官府给的俸禄。⑤缣衣:双层丝服。
3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起句,诗人追忆了往昔抗击金兵的军旅生涯,曾经多方转战却都陷入重重的包围。
B.“骇机”原指猝发的祸难,诗中实指危机四伏的官场,“骇”字传达出诗人当时的心理。
C.颔联运用多个意象渲染初夏特有景色,既勾勒了幽居之所,又景中寓情,点题可谓巧妙。
D.颈联中诗人用“蜗庐”的比喻极言居室窄小,“宁论”表示反问, 意思是“难道要说”。
40.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说:“务观(陆游的字) 此诗乍读是‘喜’ ,深读皆‘悲’……”你能从诗中解读出哪些“悲”?
(2024·浙江精诚联盟·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晓梦
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晓梦随疏钟”中的“疏”字形容钟声缓而轻,这恰好能起催眠作用,飘忽身轻,跻入云霞,飘飘欲仙,梦见仙人,衔接自然。
B.“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天衣无缝地化用李少君说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的话,把在梦境中与仙人们在一起的兴奋愉悦之情尽情展现。
C.“翩翩坐上客”带出意妙、语佳、思捷、手巧,真是无一不好。虽说只是梦中幻境,实际上却完全是作者自己生活理想的反映,所以叙来也充满热情。
D.“何必”一词流露出作者对神仙生活的羡慕,此处以感想代替叙述,略去如何从梦中惊醒过的描写,化虚为实,使诗意更为紧凑。
42.李清照《晓梦》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构思命意上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202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腊月书事
张耒
荆棘连昌①路,珠玑久化尘。
青山飞白鸟,野水渡行人。
寂寂繁华尽,悠悠草木春。
人间有兴废,何事独伤神。
【注】①连昌:连昌宫,唐代皇家最大的行宫之一。
4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腊月途经连昌宫,见荆棘满路,心生感慨,“珠玑”代指昔日的繁华景象。
B.颈联“寂寂”与“悠悠”形成对照,繁华落尽,而草木冬枯春荣,虚实相映衬。
C.尾联诗人感叹人世间的兴衰成败,由事及人,独自黯然神伤,流露出悲苦之情。
D.本诗用词简练朴素,凝练隽永,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节奏韵律感。
44.分析本诗景物描写的作用。
(202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醉落魄
周紫芝
江天云薄,江头雪似杨花落。寒灯不管人离索。照得人来,真个睡不著。
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飘泊。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在阑干角。
4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以写景发端,写出了游子漂泊江湖的特定环境,营造了凄冷、黯淡的氛围。
B.游子独宿客舍难以入眠,不写人本睡不着,却说是灯“照”的结果,表达新奇。
C.结尾以想象之笔,表现了游子情意深挚热切,又暗暗道出闺人愆期之自愧自责。
D.这首词语言浅显平直,偶有口语穿插其间,而表达的感情曲折委婉,醇厚浓郁。
46.分析上下片中两个“寒”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C 2.①离别时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离别生“悲”,期待再见。②对朋友才华与能力的赞美之情。认为李嘉祐有三公之才,入相指日可待。③对朋友美好前程的祝愿之情。只要李嘉祐到达长安,一定会崭露头角,满朝闻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朝廷却说他不适合做宰相,令其愧疚至极”错误。“匪服胡颜上赤墀”的意思是,如果不称职,怎会有脸面进入朝廷?这是在表达对李嘉祐的才能的赞美,表达对其的敬佩。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强说前程聊自慰,未知携手定何时”,一想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与友人再次相聚,诗人的离情别绪一下子冲决了理性的堤坝而泛滥肆虐。通过展露情感的起伏,流露出诗人分别之际浓重的离愁、深深的不舍和低落黯然的心绪。
“公才屈指登黄阁”,写友人才华横溢,可以比美三公,很快就能封侯拜相,使用热烈的话语,高度赞美了友人的才华,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殷殷期许。
“想到长安诵佳句,满朝谁不念琼枝”,在诗人笔下,友人一到长安,他美妙的诗文定会被人们广泛传诵,说不定还会再现洛阳纸贵的景观呢!当整个京城都为友人的诗文如痴如醉的时候,朝廷上下有谁会不想一睹友人的风采呢?这样写,一方面进一步表现了友人高妙的才华和美好的未来,一方面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热情赞美、深情祝福与深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