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魁梧,脊背挺直,眼神坚毅深邃,说话掷地有声,做事雷厉风行……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焦化部职工周明自2008年入职以来,一直从事设备管理工作,从一名煤焦作业区工程师,逐渐成长为出色的点检区域作业长。十六年来,周明在工作中秉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态度,当好设备的守护者。
为设备精准“把脉”
周明每次去现场,都会带上他制作的大号听音棒,仔细“聆听”设备的“心声”。一次脱硫脱硝湿法引风机定修,在空载试车过程中,周明带着自己的听音棒爬上设备,听到轴承有细微的异音,同行的维检人员诊断后却没有发现问题。脱硫脱硝是焦化重要的环保步骤,而脱硫引风机更是焦化部的核心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整个炼焦就会停产,这也就意味着焦化部的停产。
“这么重要的设备容不得半点马虎,咱们还得再仔细一点。”周明拍着点检人员的肩膀说。经过再次确认,周明果断决定打开轴承座,复查轴承。在对轴承进行细致检查时,维检人员发现轴承存在缺陷,随即进行了更换。再次试机,异音消失。周明的坚持使定修任务圆满完成,大家纷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还有一次,一台出焦除尘调速液力耦合器输入端振动有些许波动,点检人员拿不定主意,专业技术人员用频谱分析仪进行诊断,但由于设备结构复杂,先进的仪器也失灵了,无法判断哪个部件出现了问题。一筹莫展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周明。周明赶到现场后,拿着听音棒围着设备转了几圈,前听听、后看看,胸有成竹地说:“准备备件吧,联系生产人员打停机申请。”检查后,正如周明所料,液偶内轴承体出现了锈蚀损坏。
在周明的带领下,炼焦作业区消除了多个重大的设备和生产隐患,为首钢京唐公司焦炭产量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炼焦区域点检员也开展了大比武,苦练基本功,点检员的设备故障诊断处理能力明显提升。
成为创新能手
周明善于改善、勇于创新,每次发现了设备缺陷,他就像发现了“猎物”一样兴奋,竭尽全力为生产排忧解难。焦炉炉顶装煤车装完煤后,炉盖一直采用人工手动浇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浇浆不均匀,存在装煤口冒烟的隐患。周明暗下决心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他顶着炉顶的高温,穿梭在几台装煤车之间,仔细观察原有设备缺陷、现场空间和设备结构,用米尺测量各位置的空间和尺寸,并用本子详细记录下来,再结合原有图纸,利用CAD软件设计浇浆系统图纸,反复与现场验证完善,终于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自动浇浆系统。
然而,系统投用不久,很快就出现了一个难题:浇浆管路经常出现堵塞,需要停车拆除管路实施清理。这让周明意识到,改善不能解决了一个问题,又衍生出别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后,他马上着手对系统再次进行优化,组织人员在浇浆的管路上增加了两个气动阀,在装煤车接完煤后立即对管路实施一次吹扫,这个方案解决了管路易堵的问题。改善完成后,周明成功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
当铸魂育人先锋
点检队伍中,很多“新人”都亟待进一步提升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周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段时间,他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经常加班熬夜查阅标准、资料和图纸,结合日常的检修和故障总结形成了一系列标准、规范、文件等技术资料,编制计划对区域点检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整个点检区域的技术管理水平,为企业“蹲苗育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点检员,要沉下心、扑下身,在现场扎下根。”周明经常叮嘱大家。在一线奔波的同时,他勤耕不辍、挑灯夜战,接连总结形成了滚动轴承失效形式及故障排除案例、干法脱硫引风机润滑油站关键技术参数指标及控制要点,起草并编制了炼焦区域设备维修使用规程、焦炉四大机车维修技术标准、焦炉液压交换机典型故障排除方法等专业性技术文件,为点检员送去了第一手宝贵的专业知识。
近期,周明又把目光聚焦在库房管理这一领域。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库存,摸清“家底”,周明带领点检团队对库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盘点与整理。他们把各个库房串在一起,分门别类摆放备件材料,建卡立档,确保每项物资都能被准确追踪,实现随用随取、即时核销。这番举措不仅为每名点检人员提供了清晰明了的物资账目,极大地减轻了点检人员在备件梳理上的负担,而且有效避免了众多备件材料长期闲置的情况。
近年来,周明先后获得首钢京唐公司先进职工、首钢劳模等荣誉,发表专业技术论文5篇,获得国家技术专利30项。他将继续以创新驱动、改善争先的工作理念,不断在设备管理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阔步前行。
通讯员:李洪光 刘仁娟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