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发展最新动态,涵江社会最新消息。
欢迎关注,涵江时讯一手掌握!
▲刊登于2025年1月23日《湄洲日报》A2版
建成高速、国省干线7条打通“经济动脉”,畅通内部交通“微循环”,带动产业要素加速流动,发动捐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创新“农村公路+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模式……近年来,涵江区全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过年了,回家的路更畅通了!在涵江,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如巨龙般贯穿城乡,国省干线互联顺畅,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一个高效便捷、内畅外联的现代交通路网体系在加速形成。
近年来,涵江区践行“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责任与担当,已先后建成高速、国省干线7条,农村公路网总里程1018.99公里,逐步形成了“八纵八横”的交通路网。
1月20日,G324线涵江区江口镇海星村至白塘镇埭里村路段路况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主体路面施工并通车,标志着涵江辖内3条国省干线路况提升项目在春节前主体路面施工全部完成,全面通车。
“因车流量逐年递增,路面超负荷运行,部分路段出现路面病害,不仅影响群众出行安全,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利。”涵江公路分中心工程技术人员徐远航介绍道。
近年来,为满足繁华的商业往来、快速的城镇发展和蓬勃的乡村振兴建设,涵江公路分中心以消除次差路段为首要目标,切实助推莆田市普通国省道路况提升攻坚行动。其中涵江公路分中心辖区内有3条国省干线的4个路况提升改造项目,分别是G324线涵江区江口镇海星村至白塘镇埭里村、S310线涵江区大洋乡霞洋村至庄边镇黄洋村、S211线涵江区庄边镇庄边村至白沙镇狮亭村及S211线涵江区萩芦镇崇圣村至洪南村等,总投资约1.5亿元,总里程约35.32公里。通过对旧路面铣刨后加铺沥青、“白改黑”等措施,以及实施完善沿线标志、波形护栏、钢筋砼护栏等安保措施,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接下来,分中心将继续进行其他附属设施的完善,预计今年6月底全部完工,届时国省干线次差路段将得以消除。”涵江公路分中心相关负责人林阳晓表示,国道324线是涵江区的一条重要过境公路,承担着“经济动脉”的功能。S310、S211线沿线分布着瑞云山省级森林公园、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一系列生态景点,以及红色革命基地闽中革命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不仅承载着交通功能,还兼具旅游价值。这3条线路的“白改黑”工程项目,对于推动涵江区域协调发展、城乡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涵江区坚持围绕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优化提升国省干线路网,切实强化跟踪服务,着力畅通经济发展“大动脉”,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努力提升城市交通供给质量和服务效率。随着一条条国省干线公路的逐步完善提升,将实现从路通、路畅迈向路美的不断蜕变,“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成为现实。
记者了解到,去年涵江区实施国省干线道路改造提升35.33公里,今年计划实施30.29公里,提升国省干线路网通行效率,实现国省干线路网的高效畅达。
上月月底,联十一线(莆田境)项目涵江段正式通车。联十一线(莆田境)项目涵江段起于莆田与福州交界的萩芦溪,终于三江口大桥,与荔城区交界,设计时速80公里,双向八车道,全长约14.35公里。目前A1-2、A2、A3、A4四个标段已建成通车,A1-1标段(萩芦溪大桥),A5标段(三江口特大桥)正在全力推进建设,预计今年底项目全线建成通车,将积极推动涵江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设,对构建福莆宁综合交通体系,促进福州市、莆田市区域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涵江区交通局副局长黄建东告诉记者,联十一线(莆田境)项目涵江段全线通车后,将与锦岚大道、后郭路、华涵路等周边路网相衔接,为区域内已落户的普洛斯物流园、百威雪津、食品产业园、华兴玻璃等企业提供交通便利,促进涵江区“一区引领,五园并进”链式发展,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此外,涵江区还积极推进“断头路”的打通,完善区域路网内循环,加快推进联一线交叉口及路段渠化改造工程项目、国道G228线涵江三江口杨芳至芳山段工程项目、莆炎高速萩芦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建设。
据介绍,联一线交叉口及路段渠化改造工程项目起点为荔涵大道,终点为紫霄大道,总长1012米。该项目的建成有助于解决紫霄大道“断头路”问题,便于衔接荔涵大道与紫霄大道,方便周边群众出行,有效改善周边区域整体环境,对推动涵江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国道G228线涵江三江口杨芳至芳山段位于涵江区啤酒小镇项目范围内,北起南环路,南至联十一线芳山互通。这条道路是城区通往涵江食品产业园的交通要道,是连接莆田与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通车后将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眼下,莆炎高速萩芦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和联一线交叉口及路段渠化改造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预计春节前通车,实现内联外通。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路网是一座城市的“筋骨”,路网建设承载着百姓的幸福期盼,更牵引着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涵江区在畅通“大动脉”的同时,加强城乡联结,畅通内部交通“微循环”,为沿线区域经济交流与发展打通关键脉络,大幅提升区域通行效率,带动产业要素加速流动,激发产业新动能。
从闭塞的小山村到网红旅游村,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萩芦镇梅洋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路通,春节大家回乡路不拥堵,村庄变美,产业兴旺,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1月21日,村民江玉莲向记者谈起村里的变化,脸上满是幸福之情。
如今,梅洋村的村民纷纷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种植茶叶,经营民宿等成了村民致富的一大渠道。江春霖故居、梅洋岭古道、生态茶园等特色景点吸引各地游客前往纷纷打卡。
作为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不仅保障了村民出行的安全便捷,也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涵江区以建设“四好农村路”示范为目标,积极打造一批以“畅、安、洁、优”为特色的农村公路,实现了“路网高效化、管理精细化、养护专业化、服务品质化”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目前全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000余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的完善交通路网。
记者了解到,在建设“四好农村路”中,干群同心,乡亲们踊跃捐款、筹资投劳,推动“旧路换新颜”是一大亮点。
白塘镇柯塘村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乡村振兴发展协会,向全体村民及在外游子发出倡议,积极筹措资金,目前已募得40余万元资金修建村道。新县镇大贤村、大所村、文笔村通过邻里议事,确定众筹修路的方案,共筹集近300万元捐款用于修路。大洋乡政府发出乡道Y015琼峰至南岭道路“白改黑”提升工程捐款倡议,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响应,外出经商的村民纷纷慷慨解囊,促进乡道“白改黑”工程竣工通车……全区处处洋溢着建设“四好农村路”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民间集资修建道路21公里,改造桥梁2座,筹集善款1460余万元。
为了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涵江区还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模式,以路为基,创新“农村公路+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模式,促成了农村公路产业和快递业合作。该区利用白沙镇澳柄村、新县镇张洋村示范点建设典型经验,逐步扩大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网络,综合考虑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等因素,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11条,建成客货邮综合运输服务站10个,布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145个,有效解决农村寄递物流投递“最后一公里”与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痛点、难点问题,有力助推全区“一村一品”产业格局的形成。
眼下,涵江区还积极推进“交通一张图”建设,结合正在开展的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试点建设工作,加快推动农村公路数字化转型,促进农路建设更好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道路通、百业兴。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通地域,牵手城乡,打通了经济“大动脉”,畅通了供需“内循环”,不仅便利着群众的出行,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傅梅香 林亦霞 陈少希)
来源:湄洲日报
编辑 | 林娇容 审校|杨成航 编审 | 林亦霞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