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在所难免,应对逆境的能力就是“逆商”

文摘   2024-09-26 16:31   北京  

坚持读书,坚持投资,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您好,这里是由银华基金播出的读书系列节目《银华书房》。今天给您推荐的一本好书是《逆商:我们该如何应对坏事件》

这本书出自逆商理论的提出者保罗·史托兹博士,译者石盼盼。

过去我们预测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比较高的成就,首先会关注他的智商高不高。大家倾向于认为,智商越高的人,成功的概率越大。后来人们慢慢发现,这种评判标准过于单一,智商不足以完整描述一个人的水平,就又引入了情商的概念,要进一步观察他待人接物、跟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但是你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不算高,甚至在有些时候让人感觉憨憨的,但他们就是能在自己的领域里闯出一片天地,取得让人钦佩的成绩,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就是其中的典型。

其实,人的一生不管再怎么顺利,总会遇到挫折,会感受到压力。在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看待逆境的、怎么处理逆境的,这决定了你有多大的概率从逆境中走出来,成为更好的自己。本书作者保罗•史托兹博士把这种应对逆境的能力命名为逆商。他认为,逆商是一种可衡量、可培养的能力,不论个人还是组织,都能够在接受逆商训练后产生明显改变。

接下来,我会用两集的篇幅,来为你介绍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在第一集里,我们会回答两个核心问题:什么是逆商?逆商为什么是可培养的?打好理论基础之后,第二集我们会重点讲解如何测量和提高逆商

好,我们现在正式进入这本书。

我们前面提到,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按照挫折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逆境分为三类:来自社会的、来自职场的和来自个人的

所谓社会带来的逆境,说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难免受到其他人、事、物的影响,从而产生压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些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听爸妈的话,上好学校、找好工作,年纪轻轻家庭事业双丰收。你甚至不用知道他叫什么,就可以从持续的比较中感到沮丧。

来自职场的逆境有多难熬,每个工作过的人都不难共情。有一期《新闻周刊》杂志的封面直接写道:“工作就是地狱。”这篇文章的题目虽然特别耸动,但里面提到的一个观点却引人思考。文章里说,职场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工作者必须面对各种要求和不确定性的持续打击。频繁的变化是工作者产生压力的重要原因。

在个人层面,逆境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书中提到,一个6岁的孩子,平均每天笑300次,但是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只笑17次。随着时间推移,你还是你,但没有那么快乐了。

每一天,我们都承受着来自社会、职场和个人的层层逆境,本书作者保罗•史托兹博士认为,如果你想要改变,想要摆脱逆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好的方法是从自身做起,专注于提高自己的逆商。只有每个人的逆商提高了,我们身处的企业、组织和社会才能通过层层传递,形成积极的改变。可以说,改变逆境的钥匙,就在我们每个人手中。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研究,为这个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卡罗尔是情绪发展领域的专家,她的研究指出,一个人对逆境的反应受到父母、老师、同辈以及童年时期其他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某个时间段内体现出的逆商并不是一个永久的印记,也不是最终的审判。我们可以通过逆商这个新视角,去深入了解大脑的潜意识区是如何支配我们的行为和情绪的。相应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善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提高逆商。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对逆商三大理论支柱的介绍,来详细讲讲为什么逆商是可培养、能提高的。

逆商的第一个理论支柱来自认知心理学。

1967年左右,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研究生进行了一项实验,实现了人类心理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在实验的第一天,一组小狗被背带绑住并受到轻微电击。它们可以用鼻子去按控制杆,让电击停止。很快它们就学会这样做了。第二组的小狗也是被同样的背带绑住并受到同样的电击,但它们无法让电击停止。这些狗只能忍受痛苦。第三组是对照组。这一组的狗被背带绑住,但没有受到电击。

第二天,这个研究生把这些狗逐个放进一个叫作穿梭箱的装置里,这个箱子中间立着一块低矮的挡板。每只狗都被放到挡板的一侧并受到轻微电击,它们只需要跨越矮挡板跳到另一侧就能停止电击。结果第一组能控制电击的小狗和第三组没有受到电击的小狗很快就明白怎样跨越挡板,摆脱不适。但第二组不能控制电击的小狗则有不同的反应,它们躺下来呜咽啜泣,没有尝试逃脱。实验证明,这些狗学会了无助,这一行为几乎摧毁了它们采取行动的干劲。此后,科学家还发现,猫、鱼、狗、大鼠、蟑螂、小鼠和人类都能学到这一特性。

这个故事里的研究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他依据这项实验提出的“习得性无助”,被美国心理学会誉为“20世纪的里程碑理论”。习得性无助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面临人生的挑战时会选择放弃或中途退出。可以说,这个理论是逆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习得性无助把“做什么都没有用”这一想法内化,从而削弱一个人的掌控感。一旦习得,人们就很容易为自己的无助感找理由,进而对无助感免疫。比如,在企业宣布裁员的时候,逆商高的人很快就会恢复,他们会带着化危机为机遇的心态去应对,而逆商低的员工立马变成体系的受害者。他们认为,公司体系比他们强大而且不受控制、影响深远,但解决问题是别人的事。一些人将难题接管了过来,而一些人则选择了放弃。虽然逆境是真切的,但受迫害心理却不是绝对的。

那么,习得性无助是从哪里来的呢?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家长为孩子包办所有事宜,不让孩子应对自己的难题,就会无意间将无助感教授给了孩子。无助感也可以在之后的生活里习得或者增强。比如,如果老板对员工新颖的观点进行打击,那么他很快就发现大家提出的想法越来越少。除此之外,伊利诺伊大学的卡罗尔·德维克补充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来源。她观察到,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女性更倾向于将逆境归咎于自己做的不好。而男性则更倾向于把失败归咎于暂时性的因素,比如“我不够努力”。这可能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女孩更可能会受到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的批评,如“你的数学不是很好”。而男孩受到的批评却是比较暂时性的,如“你没有集中注意力”。

逆商的第二个理论支柱来自身心关系方面的研究。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曾经做过一项跟踪研究。他找到了122位心脏病首次发作的人,研究他们是怎么应对逆境的。8年后,在最坚定地认为逆境是内在的、持久的25人中,有21个人去世。在坚信逆境是暂时的、外在的25人中,只有6人去世。研究的结论是,一个人应对逆境的方式比其他任何医学因素,比如他的动脉堵塞症状、心脏病首次发作造成的损伤、胆固醇含量或血压值等等,更能预测出存活率。而且如果一个人能更建设性地应对逆境,他从疾病中恢复的速度会比较快,并发症也相对更少。

为什么所谓的心态和身体健康有这么明显的相关性呢?《免疫力性格》这本书的作者亨利·卓尔提出:“许多免疫学家惊讶地发现,我们的想法和感受是由大脑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传达的,这些物质也会调控身体的防御系统。也就是说,传递人类情绪的化学物质会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逆商理论的第三个理论支柱来自脑科学方面的研究。科学家们证实,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练习,在大脑中开辟新的神经通路,让自己在遇到逆境的时候条件反射般做出高逆商行为。那么,这个奇妙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

前沿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能够塑造习惯,这些习惯在大脑的潜意识区里变得根深蒂固。潜意识习惯可以立刻发生改变,构建出长期强化而成的新习惯。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这个过程。

人类学习的过程发生在位于大脑表层的意识区,这个区域被叫作大脑皮层。当你开始学习一个新技能的时候,会非常的专注,你很清楚自己做的每一个动作。但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或行为经过反复践行后,久而久之就会进入大脑的潜意识、无意识区域。这个区域叫作基底神经节。你做某件事做得越多,这件事就越发变成无意识和潜意识的。这个习惯会立即改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强化。

开始的时候,神经学上的“道路”还没有被开辟,因此神经上的连接是比较低效的。当你越是做某件事或越想某件事时,这些连接就变得越高效。实际上,大脑中的连接物,也就是树突,会变厚,处理神经冲动的速度也变得更快。你反复地做某件事或想某件事,大脑为适应这一情况就会开辟出更加密集和高效的神经通路。这条“道路”最终变成了神经学上的“高速路”。

所以说,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逆商,可以选择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不断强化大脑中正向的神经通路,让高逆商反应成为自己的新习惯。

到这里,对于逆商的基础知识就了解的差不多了,我们总结一下。

第一,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来自社会、职场和个人的挫折,感受到压力。在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看待逆境、处理逆境的,决定了你有多大的概率从逆境中走出来,成为更好的自己。这种应对逆境的能力就是逆商。

第二,认知心理学、身心关系、脑科学是逆商的三大理论支柱。这些领域的研究证明,逆商是一种可培养、能提高的能力。

在对逆商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您肯定非常迫切地想要知道如何测量和提高自己的逆商,下一集我们就将重点介绍这些内容。

欢迎关注银华理财家电台,银华基金,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我们下集见。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end……

欢迎关注银华理财家电台,银华基金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获取更多财经书评,欢迎关注喜马拉雅银华理财家电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读书公会
读书公会是一个为所有怀抱理想的读书人、写作者、出版人服务的公号平台,致力于高品质人文阅读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