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以丝路 古渡流芳丨五佛寺古渡:石窟万象 鱼米之乡

政务   2024-11-18 10:02   甘肃  

1600多年前

人们在这里沿河开窟修龛造像

彼时,佛教兴盛

同时代先后诞生了莫高窟、炳灵寺石窟等

至唐代

这里成为古丝绸之路东段北线的

必经之地

一时间商旅军队往来行走

钱粮商品聚集一处

传说玄奘西天取经返程时

从此过黄河返回长安

敦煌藏经洞出土之《水部式》记载

“东西对夹黄河,具舟五十艘以待行旅,为西北极大津渡处。”

这里就是位于黄河白银段

景泰县五佛乡境内的

五佛寺古渡 

五佛寺古渡(来源:景泰县委宣传部)

黄河之滨 文脉涌动

景泰五佛寺石窟

与永靖炳灵寺、靖远法泉寺等连缀形成

陇中石窟群

五佛寺石窟历代均有营建

现保存有五尊坐佛像和神态各异的千尊小佛像

上至北魏下至明清

还曾出土西夏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

为古寺平添几分神秘

这里记录着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历程

说明至少五佛乃至景泰很早就成为了

古丝绸之路东段北线进入河西走廊的

交通要冲

五佛寺(来源:景泰县委宣传部)

石窟万象 古渡千秋

今天的五佛寺

拥有大量文物遗存

又以“河渡伴寺”闻名

登观河楼

前瞻田园风光,下瞰大河浪涌

万里写入胸怀间

正所谓

“登高使人心旷 临流使人意远”

古渡昔日的繁华忙碌

从高楼之上氤氲开来


         五佛乡黄河风光(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因盐而盛 百业俱兴  

五佛寺又名五佛沿寺  

最早名为盐寺  

“沿”指古寺沿河而建  

而五味之首的盐  

则见证了古渡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从元代开始  

五佛寺古渡  

成为沟通中原与北方的重要码头之一  

远方的盐商从内蒙古高原来到五佛  

将产自阿拉善察汗池的青盐集中于此  

再经渡口远销各地


      五佛寺古渡口(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寇明灿)


至清代  

五佛盐业达到顶峰  

五佛寺悬挂“盐寺”匾额  

盐商占用僧房 盐市交易繁忙  

驼队马帮汇聚一处  

南北兼容百业俱兴  

直至清末条山盐务局成立  

盐市转移 盐商离散  

五佛“盐味”变淡  

盐寺回归沿寺  

繁华终归于寂落  


岁月悠悠 千帆过尽  

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  

五佛寺古渡  

虽已不复当年车马喧嚣的盛景  

但至今仍在发挥着  

接送往来行旅的作用  

不远处的景电工程总干一泵站  

扬起滚滚黄河水  

也扬起了五佛“鱼米之乡”的美名

景电工程总干一泵站

上世纪70年代  

景泰人民不惧艰难险阻  

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建起了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  

创造了甘肃黄河提灌的奇迹  

30多万亩荒滩由此变成良田

      景电工程一期工程上水管道安装现场。(来源:甘肃日报)

      黄河水成功提灌上来,人们在泵站出水口处迎接水的到来。(来源:甘肃日报)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建设创新  

景电工程  

承担着甘肃、内蒙古两省(区)  

景泰、古浪、民勤、左旗等四县(旗)  

近100万亩农业灌溉和向民勤生态供水的任务  

被誉为“中华之最”

      五佛乡沿黄灌区(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寇明灿)

景泰川灌区

如今,古渡两岸美丽乡村  

尽享母亲河的馈赠  

既有乡土自然之息  

又有稻海渔歌之美


      五佛乡水产养殖。(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产自五佛乡的南美白对虾。(景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果说  

一条河、一座寺、一粒盐  

成就了五佛寺古渡往日的繁华与传奇  

那么,今天  

古渡依然在大河碧波中守望两岸民生  

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  

与河共生、共融、共兴的故事


      五佛乡田园风光(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寇明灿)


相关阅读:


》》》“河”以丝路 古渡流芳丨青城古镇:烟火漫卷 往事浩瀚

》》》“河”以丝路 古渡流芳丨索桥古渡:隐于乡野 遗世独立

》》》“河”以丝路 古渡流芳 | 金城关:襟河枕山 古渡重关

》》》“河”以丝路 古渡流芳 | 临津古渡:铁索轻吟 “花儿”嘹亮

》》》“河”以丝路 古渡流芳 | 虎豹口:红军强渡 镌刻忠魂

》》》“河”以丝路 古渡流芳 | 莲花古渡:小楫轻舟 梦入莲花

》》》“河”以丝路 古渡流芳 | 河口古镇:生生不息 岁月流金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都一鸣 责编:朱旺 校审:王学香


往期荐读
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作品公示
明年起,拟延长至63周岁!
兰合铁路最新进展→
【微视频】甘肃举行消费品以旧换新进机关专项活动


甘肃发布
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公众号。在这里,一起见证陇原儿女的奋进历程,领略大美甘肃的万种风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