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阆中古城马拉松赛后引发大规模舆情,众多参赛选手吐槽赛事组织水平太差、领存包时间太长、场面混乱,甚至完赛证书上落款的日期都写成了“二O二三”,办赛水平遭到质疑。
11月25日上午,组委会发布致歉信“由于运营方对完赛选手同一时间段内领物取包情况预判不到位,对发放包裹和物品的工作人员匹配不足,致使半马完赛选手在赛后领物取包环节中排队等待时间较长”,并表示“事发后,我们立即增设领物取包窗口并加派人手,拥堵情况在半小时内全面缓解”。
典型的运营方背锅
“对完赛选手同一时间段内领物取包情况预判不到位”,领物混乱、领存包排队时间过长,这事不是第一次,我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只不过阆中古城马拉松这次,“锅”由运营方背了。
不仅现场混乱是由“运营方预判不到位”,电子版成绩证书出现时间落款错误也是由于“运营方工作疏忽”。但是“我们”(也就是组委会)对现场立即增派人手、对完赛证书及时进行了更正,“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本次赛事由四川路跑体育运营,在赛事的海报上都没有运营公司的名字,但出了事却让运营方来背,那主办单位四川省田径协会、阆中市人民政府三,承办单位阆中市教育和体育局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呢?
消失的田协认证?
在2024阆中古城马拉松官方发布的赛事信息中,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然而在中国马拉松官网,目前仍查不到认证信息,仅显示2023阆中古城马拉松为A类认证赛事,2024年的A类、B类、C类里都没有。
对于引发了这么大舆情的赛事来说,选手排队一小时以上还是半小时内全面缓解拥堵似乎已经不重要了。这个“锅”已经由运营方背了,但是宣传中有中国田径协会认证,实际上却查不到是什么原因呢?
比赛已经结束,认证还没下来?
小赛事的困境
对于国内的一些小赛事来说,赛事认证并没那么重要,相反跑友认可和赞助商的支持更重要。
在阆中古城马拉松组委会发布的致歉信中,有几个数字很值得关注“共有 15671 人参加,其中全程马拉松 1703 人、半程马拉松 7615 人、欢乐跑 6353 人”。根据组委会的竞赛规程显示“比赛项目及规模:男、女子马拉松(42.195公里)6000人;男、女子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10000人;欢乐跑(5公里)6000人”。
可见赛事都没有报满,尤其全马的参加人数连规模设置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可见,跑友对阆中古城马拉松的需求远没有赛事最初设计时预想的那么大。
阆中古城马拉松的规模没报满,但是赛事的报名费并不低。根据官方的竞赛规程显示,报名收费标准(1)马拉松:每人180元人民币(其中含一次性计时芯片);(2)半程马拉松:每人150元人民币(其中含一次性计时芯片);(3)欢乐跑:每人120元人民币。
这个报名费,从数字上来看不算高,但是结合我们的国情和国内赛事的报名费对比,阆中古城马拉松的报名费并没有什么优势。
赞助商方面,在赛事官网也没找到太多信息,甚至都没有“冠名赞助商”“官方赞助商”等赞助商等级分类,所有的信息都集合在一个“合作单位”里。赛事从赞助商中获得的收益也可想而知。
赛事报不满,赞助商支持力度不大,就注定赛事不会有太大的精力放在运营上。
至于致歉信中“工作人员匹配不足”是不是跟赛事报名没报满有关系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确定的是,跑友对阆中古城马拉松的需求远没有组委会想象中的那么大。阆中古城马拉松也是一个运营了六七年的赛事了,办赛不应该只想着盲目扩大规模,而应该多把精力用在运营上,做出一定口碑之后再根据实际需求扩大规模。盲目把规模做大,不仅容易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也会像这样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国内的马拉松发展态势越来越好,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静下心来考虑:现在国内有这么多赛事,哪些赛事是跑者们真的需要,哪些赛事是政府(或其他有关方面)需要,有没有哪些赛事是根本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