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之前讲过一期手术切口及愈合情况的内容,有一类切口需要单独讲讲,也就是病案首页填写中的“0类”切口,这个内容一直存在一些争议,因此临床对于此情况的填写问题还是挺多的,结合一些主流的观点和官方资料来说明。最后一句比较重要:“本期的观点仅供参考”。
一、定义
0类切口手术,也常被称为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是一种现代微创手术技术。
0类切口是外科手术分类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类型,主要指的是那些通过人体自然腔道进行手术操作或治疗的过程。这类切口的特点在于,它们并不需要通过皮肤做大切口来进入手术部位,而是借助人体自身的生理通道,如口腔、鼻腔、尿道等,从而达到诊疗或治疗的目的。
这类切口在医学文献和实践中有时也称为经皮腔镜手术,它涵盖了一系列通过细针穿刺、活检、血管介入等技术实施的操作。
二、“0类切口”手术的特点
(1)“创伤小”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0类切口手术的微创特点是通过人体自然腔道进行,减少了对患者身体的创伤,缩短了恢复时间,并且降低了感染风险。
(2)“恢复快”是另一个重要优势,由于手术对人体的干扰较小,术后患者通常能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住院时间缩短,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3)“美观”是该手术方法的一大亮点,术后几乎看不到明显的手术疤痕,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尤其受到年轻爱美人群的欢迎。
0类手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操作难度较高,需要专业的内镜医师和先进的设备支持。此外,由于手术路径的特殊性,这类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穿孔、出血等,因此在实施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适应症。
三、常见手术示例
常见的“0类手术”举例:
(1)射频消融术
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它通过将一根细小的射频针插入患者体内,在影像设备的精确引导下,对病灶组织进行精准定位。随后,通过射频针释放高频电流,产生热量,从而对病灶组织进行热消融,达到治疗的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肿瘤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优点。
(2)血管造影术
是一种用于诊断和评估血管疾病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将一根细长的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内,医生可以将造影剂注入血管中。造影剂是一种特殊的染料,能够在X光或其他影像设备下显示出来。通过观察造影剂在血管内的流动和分布情况,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的结构、形态以及是否存在病变。这种方法对于诊断血管狭窄、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栓塞治疗
是一种通过堵塞血管或病灶的供血动脉来达到治疗目的的医疗手段。医生将栓塞材料注入血管内,这些材料会随着血流到达病变部位,堵塞病灶的供血动脉,从而切断病灶的血液供应。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止血,防止出血性疾病的恶化,同时也能用于治疗某些肿瘤性疾病。栓塞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微创治疗手段。
(4)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这是一种在内镜的直视下进行的手术方法,通过使用高频电刀,可以精准地切除消化道中早期出现的肿瘤或者病变的黏膜组织。
(5)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在内镜的帮助下,医生可以使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对消化道的黏膜层进行精细的剥离,从而实现对较大面积病变组织的切除。
(6)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
这是一种通过内镜技术在食管壁内创建一个隧道,然后进行肌层切开的手术方法。它主要用于治疗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例如贲门失弛缓症。
(7)经自然腔道内镜下胆囊切除术(NOTES-cholecystectomy)
这种手术方法通过胃或阴道等自然腔道进入人体,利用内镜器械进行胆囊的切除。
(8)经阴道内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NOTES-myomectomy)
通过阴道进入,医生可以利用内镜技术精准地切除子宫肌瘤。这种方法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微创的治疗选择,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恢复时间。
(9)经尿道内镜下前列腺切除术(NOTES-TURP)
通过尿道进入,使用内镜器械对前列腺进行切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10)经胃内镜下胃肿瘤切除术(NOTES-gastrectomy)
通过胃壁进入,使用内镜技术切除胃部肿瘤,这种方法为胃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11)经胃镜或肠镜下的结肠息肉电切术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结肠息肉患者开始接受这种微创手术。医生可以在不切开腹部皮肤的情况下,通过口腔-肠道这一自然通道,将内窥镜插入患者的结肠,找到息肉后进行切除。
(12)冠脉造影术
这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检查方法。医生利用冠状动脉导管插入技术,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等血管途径进入人体,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从而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这种手术方法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3)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这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其独特之处在于充分利用人体自然生理结构的特点,以脐部这一人体天然的凹陷和褶皱区域作为手术的主要操作通道。医生在脐部边缘选择合适的位置,经过精细的术前设计和定位后,仅需做一个约为1厘米左右的微小切口,然后通过这个切口插入腹腔镜器械,包括微型摄像头、操作钳、剪刀、抓持器等各种手术器械,从而实现对患者体内病灶的精准观察和有效治疗。
四、经皮的腔镜手术是否属于0类切口?
笔者查找了一些说法,对于这里经皮腔镜手术很多医疗机构是按照常规手术切口来统计的,比如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的阑尾切除术等等,这种观点认为,手术的是在体表上制造了切口、即为腔镜放置制造的一公分左右的切口,这虽然与传统动辄几公分的切口不同,但也需要缝合。那是不是也应该按照常规切口来判断?
笔者认为:对于皮肤上有小切口并进行缝合处理的腔镜手术,虽然其初始入路有小的创伤,但由于手术的主要操作是通过腔镜完成,且这类手术的切口通常较小且恢复较快,通常无需对切口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因此在病案首页的切口分类上,不建议将其归入有切口的手术分类中。
再者对于微创手术,其特性在于尽可能避免大范围的皮肤切割和损伤,因此通常在进行此类手术时,不会产生需要特别标注愈合等级的较大切口。(微创技术,如内镜手术、经自然腔道手术等,是通过精密的器械操作,使手术部位的组织受到最小化的创伤,术后无需对皮肤的大切口进行愈合等级的评估和记录,不能按照常规手术切口进行统计。)
因此笔者更倾向于将其归类与0类切口,以突显其微创的特性。(对此观点不同的看法可以评论区留言)
四、0类愈合等级填写的适用性
在实际操作中,微创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皮肤的小范围切开(通常只有1公分左右,作为腔镜入路),并且进行了缝合处理,在出院时,这些切口尚未到达常规的拆线时间或者不需要拆线操作的情况,为了完整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可以使用“其他”这一选项来指代尚未明确的愈合状态(即“0/其他”)。这样做既能反映手术后的实际情况,又避免了因无适当选项而导致的信息缺失。
0类切口手术由于其设计原则上的微创特性,通常无需填写愈合等级,但当手术过程中包含小切口且愈合情况未明时,可通过特定标识来准确记录,以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进行准确跟踪和有效管理。
最后说一句:
0类切口是病案首页填写的特有项目,这点也是由于微创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原卫生部制定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并没有包含“0类”切口的概念,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微创手术是否要按照常规手术切口进行评估也存在缺漏,这就对日常工作造成了困惑。病案首页是2010年改版,2011年全国推行的,对于0类切口有一句简短的官方说明:“0 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大家自行体会吧。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