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金融紫禁城”一键关注,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请将“金融紫禁城”设为星标🌟
请将“金融紫禁城”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文 / 小椰子
微信: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
最近,有这样一个监控视频流出,唤起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奶奶做的汤里放了猪油渣,小女孩实在不爱吃,一开始不肯动筷子,后来才慢慢吃。
没想到被奶奶凶狠地连打了三下,爷爷更是直接冲过来,把小女孩从座位上硬拽起来教训。
小女孩不断尖叫哭喊着求饶,妈妈从监控里看到这一幕很是心疼。
无独有偶,有路人在一家小饭馆里也目睹了类似的一幕:
一个男孩被爷爷逼着吃饺子:“吃不吃?“你吃不吃?”
小男孩说不吃了之后,爷爷就用力地扇了他两巴掌。他下意识地捂住脸,小小的身影让人心疼。
而这家店的老板娘说,这家人经常这样教育孩子,孩子不吃就打他。
知乎上更是有这样一个被浏览了4千多万的问题:“孩子就算饿死也不吃韭菜馅的饺子,怎么办?”
直接把我给看懵了,不吃韭菜馅的饺子,难道就不能吃白菜馅?吃芥菜馅?非得逼着他吃韭菜馅才行?
这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呢到底?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为什么有些家长总是喜欢强迫孩子一定要吃呢?
那些被逼着吃的东西,孩子可能长大后一辈子都不会再碰了;
那些被打骂、边流眼泪边咽下讨厌的食物的场景,有可能成为TA一生都难以修复的心灵创伤。
你会发现,这种现象根本不是个例,而是很多中国孩子都经历过的服从性测试。
有位在国外留学的网友,原本开开心心回国,结果在家吃饭又被父母上了一课。
她从小到大最不喜欢吃三样东西:姜、豆制品、虾皮,但是她爸妈每顿饭都要故意放。
紫菜蛋花汤偷偷撒虾皮,番茄炒鸡蛋放3大块半个手掌那么大的姜,酸菜炖排骨、踏板鱼里也要硬塞进冻豆腐。
你以为是不是她父母忘了她不爱吃的食物,但并不是,当她闻着姜味想吐的时候,爸爸脱口而出:“这毛病还没改呢?”
尊重孩子喜好是什么很丢人的事吗?非要把养孩子变成驯服,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是不肯正视她的意愿。
有些家长更奇葩,甚至逼着孩子吃自己养的宠物。
之前就有个热搜,爸爸把儿子当宠物养的两只大闸蟹煮熟了,还端给两个儿子让他们吃。
小男孩看到后崩溃大哭,爸爸全程怼着他的脸拍视频,取乐般地问他:“大闸蟹什么味道?”
孩子哭得满脸鼻涕泡,一边吃着蟹肉一边流泪:“香的味道。”
配上搞笑的背景音乐,打上“萌娃”的视频标签,仍无法脱离这是个中式恐怖故事的本质。
这种服从性测试,本质上就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霸凌。
打着“不能挑食”的名义,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控制欲。
而这种控制欲,根源就来自于父母的“全能自恋”:
如果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期待,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全能自恋受挫,所以一定要逼着孩子服从自己。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就在《深度关系》一书中分享了一个来访者的故事。
有孩子不喜欢吃韭菜,跟妈妈说过很多次了,但妈妈却依旧继续用韭菜做饭。
有一天,孩子实在受不了了,大喊:“我说了很多次,我不吃韭菜!”
当时那位妈妈的反应是,震惊地反问孩子:“你不是一直喜欢吃韭菜吗?”
然后这位妈妈问完,第二天照常用韭菜做饭,对孩子的哭诉就如同没听过一般。
这就是很多东亚家庭都存在的“听话哲学”,其实就是父母全能自恋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是你的父母,你必须听我的,不然就会受惩罚。
所以说做父母是门槛最低的获得权力的方式。
为了保持这种居高临下的权力感,父母就会忽略掉孩子的诉求,日复一日,孩子的自我便被渐渐扼杀。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很多孩子在对父母心灰意冷后,成年了选择远离逼迫自己的高压环境。
有网友就分享过自己邻居的事,她女儿不爱吃土豆,她就直接给她做了一个月的土豆,除了土豆啥都没有。
直到她女儿给她下跪了,说,妈妈我再也不挑食了。这件事就成了邻居的谈资,眉飞色舞地讲给很多人听。
后来,她女儿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得好:“家长经常想象出一个孩子,拿这个想象的孩子去要求一个真实的孩子。
如果真实的孩子不像他幻想的那样,他就会折腾自己的孩子。
对孩子小时候处处苛刻,长大了又抱怨孩子不回家,跟自己不亲。会不会太贪心了?”
事实上,孩子不爱吃某样东西,有时候真的不是挑食,也不是所谓的非要挑战父母权威。
就像知乎上有个热度居高不下的问题:“如何看待父母让你吃极为讨厌的东西的行为?”
点赞最高的回答,从医学层面分析了原因:挑食是有生理学基础的。
比如缺锌的孩子就容易不爱吃茄子,感觉茄子有一股糟糕的铁锈味;
有乳糖不耐受的孩子不喜欢喝牛奶,对醛类物质敏感的人就不爱吃香菜......
所以啊,做家长的,可以了解清楚,孩子具体讨厌食材的哪一部分?原因是什么?
如果改变了料理方式,孩子依旧不喜欢那样食材,那也可以通过换成别的食材来补充相同的营养物质。
还是那个道理,为什么大人都不挑食?因为大人买菜都会买自己喜欢吃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尊重他们的喜好和意见。
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一股脑地强加在他们身上,不服从就打骂。
希望能给更多的家长,学会给孩子“授权”:
“允许你离开我的身边,脱离我的掌控;
允许你变得和我不一样,甚至超越我;
允许你奔向广阔的世界,成为你自己。”
共勉。
作者简介:你好呀,我是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的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b站知名up主,全网粉丝量破200万,陪你每天一起认知升级。公众号: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欢迎关注。
文 / 小椰子
微信: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
最近,有这样一个监控视频流出,唤起了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奶奶做的汤里放了猪油渣,小女孩实在不爱吃,一开始不肯动筷子,后来才慢慢吃。
没想到被奶奶凶狠地连打了三下,爷爷更是直接冲过来,把小女孩从座位上硬拽起来教训。
小女孩不断尖叫哭喊着求饶,妈妈从监控里看到这一幕很是心疼。
无独有偶,有路人在一家小饭馆里也目睹了类似的一幕:
一个男孩被爷爷逼着吃饺子:“吃不吃?“你吃不吃?”
小男孩说不吃了之后,爷爷就用力地扇了他两巴掌。他下意识地捂住脸,小小的身影让人心疼。
而这家店的老板娘说,这家人经常这样教育孩子,孩子不吃就打他。
知乎上更是有这样一个被浏览了4千多万的问题:“孩子就算饿死也不吃韭菜馅的饺子,怎么办?”
直接把我给看懵了,不吃韭菜馅的饺子,难道就不能吃白菜馅?吃芥菜馅?非得逼着他吃韭菜馅才行?
这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呢到底?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为什么有些家长总是喜欢强迫孩子一定要吃呢?
那些被逼着吃的东西,孩子可能长大后一辈子都不会再碰了;
那些被打骂、边流眼泪边咽下讨厌的食物的场景,有可能成为TA一生都难以修复的心灵创伤。
你会发现,这种现象根本不是个例,而是很多中国孩子都经历过的服从性测试。
有位在国外留学的网友,原本开开心心回国,结果在家吃饭又被父母上了一课。
她从小到大最不喜欢吃三样东西:姜、豆制品、虾皮,但是她爸妈每顿饭都要故意放。
紫菜蛋花汤偷偷撒虾皮,番茄炒鸡蛋放3大块半个手掌那么大的姜,酸菜炖排骨、踏板鱼里也要硬塞进冻豆腐。
你以为是不是她父母忘了她不爱吃的食物,但并不是,当她闻着姜味想吐的时候,爸爸脱口而出:“这毛病还没改呢?”
尊重孩子喜好是什么很丢人的事吗?非要把养孩子变成驯服,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是不肯正视她的意愿。
有些家长更奇葩,甚至逼着孩子吃自己养的宠物。
之前就有个热搜,爸爸把儿子当宠物养的两只大闸蟹煮熟了,还端给两个儿子让他们吃。
小男孩看到后崩溃大哭,爸爸全程怼着他的脸拍视频,取乐般地问他:“大闸蟹什么味道?”
孩子哭得满脸鼻涕泡,一边吃着蟹肉一边流泪:“香的味道。”
配上搞笑的背景音乐,打上“萌娃”的视频标签,仍无法脱离这是个中式恐怖故事的本质。
这种服从性测试,本质上就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霸凌。
打着“不能挑食”的名义,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控制欲。
而这种控制欲,根源就来自于父母的“全能自恋”:
如果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期待,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全能自恋受挫,所以一定要逼着孩子服从自己。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就在《深度关系》一书中分享了一个来访者的故事。
有孩子不喜欢吃韭菜,跟妈妈说过很多次了,但妈妈却依旧继续用韭菜做饭。
有一天,孩子实在受不了了,大喊:“我说了很多次,我不吃韭菜!”
当时那位妈妈的反应是,震惊地反问孩子:“你不是一直喜欢吃韭菜吗?”
然后这位妈妈问完,第二天照常用韭菜做饭,对孩子的哭诉就如同没听过一般。
这就是很多东亚家庭都存在的“听话哲学”,其实就是父母全能自恋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是你的父母,你必须听我的,不然就会受惩罚。
所以说做父母是门槛最低的获得权力的方式。
为了保持这种居高临下的权力感,父母就会忽略掉孩子的诉求,日复一日,孩子的自我便被渐渐扼杀。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很多孩子在对父母心灰意冷后,成年了选择远离逼迫自己的高压环境。
有网友就分享过自己邻居的事,她女儿不爱吃土豆,她就直接给她做了一个月的土豆,除了土豆啥都没有。
直到她女儿给她下跪了,说,妈妈我再也不挑食了。这件事就成了邻居的谈资,眉飞色舞地讲给很多人听。
后来,她女儿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得好:“家长经常想象出一个孩子,拿这个想象的孩子去要求一个真实的孩子。
如果真实的孩子不像他幻想的那样,他就会折腾自己的孩子。
对孩子小时候处处苛刻,长大了又抱怨孩子不回家,跟自己不亲。会不会太贪心了?”
事实上,孩子不爱吃某样东西,有时候真的不是挑食,也不是所谓的非要挑战父母权威。
就像知乎上有个热度居高不下的问题:“如何看待父母让你吃极为讨厌的东西的行为?”
点赞最高的回答,从医学层面分析了原因:挑食是有生理学基础的。
比如缺锌的孩子就容易不爱吃茄子,感觉茄子有一股糟糕的铁锈味;
有乳糖不耐受的孩子不喜欢喝牛奶,对醛类物质敏感的人就不爱吃香菜......
所以啊,做家长的,可以了解清楚,孩子具体讨厌食材的哪一部分?原因是什么?
如果改变了料理方式,孩子依旧不喜欢那样食材,那也可以通过换成别的食材来补充相同的营养物质。
还是那个道理,为什么大人都不挑食?因为大人买菜都会买自己喜欢吃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尊重他们的喜好和意见。
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一股脑地强加在他们身上,不服从就打骂。
希望能给更多的家长,学会给孩子“授权”:
“允许你离开我的身边,脱离我的掌控;
允许你变得和我不一样,甚至超越我;
允许你奔向广阔的世界,成为你自己。”
共勉。
作者简介:你好呀,我是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的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b站知名up主,全网粉丝量破200万,陪你每天一起认知升级。公众号: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欢迎关注。
如果您觉得有所收获,请转发朋友圈或点击右下角在看,谢谢!
如果您觉得有所收获,请转发朋友圈或点击右下角在看,谢谢!
由于公号改版,为了和您再次见面,请设为星标,点亮在看
由于公号改版,为了和您再次见面,请设为星标,点亮在看
点击下方卡片免费关注我,和20万读者一起洞察世界!
另:大量读者还有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谢谢大家。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谢谢!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谢谢!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金融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