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师诤友、育人有方
董老师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导师,他传道授业、悉心指导;治学严谨、事必躬亲;亦师亦友、关怀备至。他是我人生中的一盏指路明灯,时刻催人奋进。
传道授业,悉心指导。董老师对自己的每一位学生都倾囊相授、循循善诱。对学生在学习、毕业论文撰写、论文发表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都一一耐心分析解剖,及时答疑解惑,不仅授人以鱼,同时授人以渔,引领学生不断攀登地学高峰。
治学严谨、事必躬亲。董老师发表和指导完成的每一篇论文、每一项实验数据、每一块野外标本和镜片,他都要亲自审核、严格把关、反复核对校正,不容丝毫马虎。这种“事必躬亲”的精神,让我体会到科研的严肃与认真,也明白了学术研究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与汗水。
亦师亦友、关怀备至。董老师经常跟我们聊人生、聊理想、聊未来、聊生活,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我们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让我们能够全心投入学习和科研,不断突破自我、攻克难题。他是良师、是益友、是领航员。
——2015届硕士毕业生 邓明荣
二、成长引航、师恩如父
在学习中,董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研究方向。依稀记得2012年7月份去往改则县的路上,晚餐后的闲暇时光,我鼓起勇气向董老师吐露了自己对花岗岩研究的浓厚兴趣。董老师非但没有忽视我的这一小小火花,反而以极大的热情和支持,为我点燃了探索的火焰。他鼓励我深入研究不同期次花岗岩的野外地质特征,为我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这次交谈,让我坚定了研究花岗岩的决心,这一坚持,便成就了我至今的学术追求。
在学术之外,董老师更像是一位慈父,当我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陷入困境,经常为生活费发愁时,董老师伸出了援手。不仅在经济上给予了我慷慨的帮助,更用他那温暖的话语和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不要为眼前的困难所羁绊,要全身心投入到学业中。正是这份来自董老师的无私关怀与坚定支持,让我得以无后顾之忧地追求学术梦想,最终顺利完成学业,迈向了人生的新阶段。
董老师广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谦逊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董老师不仅是我的导师,更是我以后科研道路的引路人和人生路上的榜样。
——2015届硕士毕业生 张乐
三载春秋,打马而过。何其有幸,能够成为董老师的学生。我怀念董老师的渊博学识,跟随董老师去云南出野外的那段时间里,每到一个城市,便可以听老师给我们讲述当地的古往今来、风俗趣事,滔滔不绝。记得有一次,连同行的导游和游客都被董老师的讲述所吸引,围着他听得津津有味。我们几个学生更是对董老师充满了崇拜之情,他的学识和魅力让我们深深折服。我怀念董老师的以身作则,董老师多次告诫我们:“年轻就要多吃点苦、多奋斗,遇事多琢磨,基础夯实了,才能茁壮成长。”不论严寒酷暑、平日周末,总能看到老师忙碌的身影,也不论白天黑夜,只要学生有需要,他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在野外的时候,常常早上睁开眼,就能看到老师发的消息,有我们论文的研究思路、有近期学术成果,也会有一些其他的琐事以及嘱咐。一看时间,总是凌晨三、四点,我时常惊叹于董老师旺盛的精力,也让我们更感敬佩。我怀念董老师的平易近人,董老师于我而言,如师亦如父。老师平日里总是绷着脸,严肃的表情总让我们紧张,但冷酷的外表下,董老师的温暖却可以融化我们的心。他会关心我们的人生大事,也会在意我们的日常琐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老师还会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然后亲自下厨,炫一手黄河大鲤鱼,来几个小炒,让我们赞不绝口。远离家乡的我们,在老师这里找到了家的温暖。倏忽三载别,老师的谆谆教诲不绝于耳,高谈阔论犹在昨日,深沉背影仍在眼前。望有朝一日,能再听到老师讲他的西藏趣闻、年轻往事,再次享受这位内蒙大汉的温暖教诲。
2020年10月,学生们为董老师庆祝52周岁生日
——2021届硕士毕业生 白雪瑞
三、言传身教、教泽流芳
在岩石学课堂上,董老师手里拿着一块岩石样品,形象生动地讲述着它的“前世今生”。声音虽然不高,但铿锵有力;表情虽然严肃,但亦庄亦谐。在他的课堂上学习知识毫不费力,也让我对岩石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一颗种子在心里悄然种下。后来在大三生产实习期间,他对我们说:“地质工作看似艰苦单调,雇两辆越野车,开到山间地头,走走停停、写写记记、敲敲打打,实际上,这份工作远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测产状、采标本、绘图件等,你们首先是要学习到知识和技能,然后在实习中体验到乐趣。”实习中董老师带着我们顺着山沟爬到山脊,一边为我们讲授着知识,一边鼓励我们迎难而上,体验自然的神奇和乐趣。经历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习的兴趣提升很多,也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之后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有幸成为了老师的学生。
我们一起攀爬险峻的山峰,穿越茂密的森林。每一次野外考察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学习。老师耐心地教我们如何观察与研究露头地质和地貌现象,如何系统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及构造要素,如何追索和填绘地质界线,如何解读岩石的历史等。我更加敬佩老师渊博的学识,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的魅力和挑战,也让我的理论和实践功底日渐扎实。临近毕业之时,内心出现迷茫,老师仍耐心且细心地给予指导,更是放弃休息时间审阅修改我的ppt和论文。我时常深感庆幸,庆幸自己在求学途中遇到了一位这样严谨、严格,却又不失耐心与细心的导师。
求学之路有董老师相伴,他不仅以博学之光,照亮了我研途求知的道路,其高尚的品行更如春风化雨,滋润我心灵成长,成为我人生的榜样。
2019年元旦,董老师邀请学生来家中做客
2016年9月,董老师在辽东野外地质调查
——2019届硕士毕业生 甘宜成
在我求学的旅程中,董老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探索地质学奥秘的道路,也在我心中种下了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种子。我们的故事,始于一堂生动的变质岩课程,董老师以他那渊博的知识和风趣的讲解,让我初次领略到了地质学的魅力。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书本上的石榴子石、红柱石、十字石、蓝晶石、矽线石等变质矿物,在他的引导下,仿佛拥有了生命,跃然于我的眼前。
成为董老师门下的研究生,是我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面对初入科研领域的迷茫,董老师以家长的关怀,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地质学的殿堂。他让我从收集地区资料、撰写文献梗概做起。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却为我日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受益至今。
野外地质调查,是我们与董老师共同书写的又一段难忘篇章。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董老师总是冲在最前面,用他那宽厚的肩膀为我们遮风挡雨。他耐心地教导我们如何识别岩性和构造,将书本上的知识与野外实践紧密结合,更不忘和我们普及或秀丽或雄伟的地质现象,让我们在野外调查中,学到了知识,看到了风景,爱上了地质。
在董老师的身边,他总是无条件地支持我们的想法和选择,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倾听我们的心声。当我们面对未来的规划感到迷茫时,董老师总是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与自信。老师经常跟我们说“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得下功夫,不管你选择的是地质或是其它,都要持之以恒地投入,才能做出一番成绩。”
2019年国庆假期,董老师与学生们聚餐
——2021届博士毕业生 王鹏森
怀瑾握瑜,嘉言懿行。董老师与我们之间的故事,是关于知识、智慧与情感的交织,是关于成长、启迪与陪伴的深刻记忆。老师言传身教于我们一丝不苟、崇德尚学的精神和脚踏实地、善良大度的做人态度将会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2019年8月,董老师带领学生在云南野外开展地质调查
小编寄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董老师以其严谨求实、事必躬亲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在他生动形象地讲述下,原本复杂的地质演化的“微观”活动犹如动画一般清晰明了。花枝竞秀须雨露,桃李争荣靠园丁。董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自己对地学的热爱,他的教诲和关爱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一代又一代学子前行的道路。
地球科学学院网络信息中心(NIC)
文案 | 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
审阅 | 岳豪勃
指导教师 | 姜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