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我市全力打造以种植、养殖、屠宰、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端肉牛生产供应基地,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蚌埠人家门口吃上高端牛肉”
俗话说:“一头牛,半个家。”在漫长的农耕时代里,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作为生产力的“牛”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牛肉不仅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材,对于更高品质牛肉的追求更成为一种逐渐被重视的市场导向。
选准赛道,乘势而上。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蚌埠正全力打造以种植、养殖、屠宰、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端肉牛生产供应基地,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蚌埠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高端牛肉。
优品种
建设高端肉牛良繁体系
每头安格斯牛都有独立的“健康档案”,拥有专属“身份证”……步入位于淮上区曹老集镇的国海创联淮上牧场控制室,一块大屏上,各种数据为安格斯肉牛养殖保驾护航。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平台,养殖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牛舍内环境状况和设备运行状态,并进行远程操控。
“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数据。”牧场负责人表示,我们从犊牛开始,便为每头牛戴上配备电子芯片的耳标,分阶段记录采食量情况等信息,并实时传输到“智慧牧业”管理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饲养管理。
高端肉牛在现代化养殖模式的加持下,在各县区快速开花,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国海创联淮上牧场是国海创联在蚌建成运营的第7个牧场。以蚌埠为支点,国海创联集团正加速布局华东市场。国海创联集团副总裁李志民在采访中表示,蚌埠区位优势明显,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优越,资源优势和更靠近市场端的地缘优势明显。
“‘秸秆变肉’和肉牛产业发展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局长徐保全表示,2023年以来,我们相继印发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和《蚌埠市畜牧业发展规划(2023-2027)》,支持建设肉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母牛饲养场,提升全市肉牛种源生产能力,鼓励企业引进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优质种牛,发展高品质肉牛养殖,开拓高端牛肉市场。
通过引进国海创联实业集团,我市以高端肉牛品种安格斯、和牛作为肉牛养殖主打品种,进一步发展安格斯和牛杂交新品种,通过引种、扩繁、选育,逐步优化肉牛养殖品种结构,推动高品质肉牛产业发展。目前,全市7个安格斯扩繁基地存栏母牛5000头,力争2024年优质母牛种群达到1万头以上,到2027年突破5万头。
优链条
加快肉牛产业全链条发展
肥瘦相间,纹路清晰,一口鲜嫩多汁的牛肉,是很多老饕心目中的白月光。
事实上,随着消费升级,市场对高端肉牛养殖的需求增长迅速,却很大程度依靠进口实现。徐保全告诉记者,安格斯肉牛,性情温和、适应性强、生长快、屠宰出肉率高,特别是经过当地进行杂交改良的后代,生产出的雪花牛肉脂肪洁白,肌肉色泽红润,大理石状花纹适中,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肉牛产业涉及的饲草种植、肉牛饲养、屠宰加工、有机肥制造、土壤改良、绿色种植等产业链条,本身就是一个价值链闭环发展、生态链良性循环的过程。”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方晋峰看来,当前,我市肉牛产业在加工、交易、品牌等环节起步晚、基础弱,补全肉牛产业链的这些“短板”,既是发展产业、提升综合效益需要,也是充分发挥我市资源禀赋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的需要。
延伸“产业链”,我市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冷鲜肉、速冻肉,以及休闲牛肉食品、预制菜、营养保健品等生产研发。
——遵循“项目拉动-企业扩规-产业配套-集群发展”路径,开发建设国海创联怀远县肉牛屠宰加工产业园,采取国内首创的模块化屠宰技术,建设日屠宰能力200头大型屠宰线,配套建设皖北活牛交易、牛肉交易两个中心;
——支持大成食品等本地企业扩能增产,进一步整合现有肉牛食品加工企业抱团,推进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补齐“服务链”,我市还进一步完善粪污收储运体系,示范集成推广“养殖场+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模式,推动解决粪污处理难题,打通农牧循环“最后一公里”;
——强化“品牌链”,打造以固镇县“老任桥”为核心的蚌埠肉牛品牌,充分发挥固镇县南京牛羊肉营销商会700余人的销售渠道,积极打通长三角牛肉销售市场,销售份额占南京牛羊肉一级批发市场三分之一。大力发展以禾泉农庄、垓下遗址景区等为主的观光旅游、餐饮服务和会展经济,积极探索利用“农粮驿站”、抖音带货等“互联网+销售”电商模式、累计销售牛肉类产品300万元。
优保障
助力肉牛产业加速发展
走进位于怀远县陈集镇的安徽晟犇农牧业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牛舍映入眼帘,智能化的风扇系统、自动化刮粪系统以及德国进口的GEA60位转盘式挤奶设备,无一不彰显着企业的科技范儿。
晟犇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合作伙伴——怀远县泰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支持,这家种植合作社建设了标准化的秸秆收储中心和秸秆揉搓丝化加工车间,提供了大量优质饲料。
“牛饲料原料中,秸秆占九成。”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技与资源环境科负责人李可可介绍,各县区充分发挥秸秆产业资源优势,着力推广秸秆黄贮、氨化、揉丝膨化和全混合日粮等加工技术,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全市秸秆利用率97.0%,其中饲料化利用占比30%左右。
发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引导作用,我市还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以“交钥匙”形式租给企业、合作社、专业养殖户等发展肉牛养殖。目前,政府在建千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2个,带动社会资本在建千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4个,总设计存栏2万头,已全部投产;拟建千头肉牛牧场2个,设计存栏5000头,计划年底前投产。
针对养殖业用地难、贷款难等问题,我市还挖掘闲置养殖设施用地,支持已停产的畜禽养殖场改造转产肉牛养殖,支持肉牛养殖专业户利用空心村闲置房屋、闲置秸秆收储大棚,采取垫床养殖模式适度增加养殖规模。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设立10亿元肉牛产业发展基金,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搭建“政银险企”服务平台,创新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肉牛活体抵押贷款,首批推送82家肉牛养殖主体贷款需求1.4亿元。设立肉牛特色产品保险,落实保费补贴政策,目前已参保肉牛7781头,提供1.16亿元风险保障。
(分界线工作室出品)
2024年11月21日《蚌埠日报》03版
往期精彩回顾
来源:蚌埠日报社
融媒体记者:杨露露 文 陈昂 图
编辑:侯靖 校检:成凯 审核:朱素贤
监制:王静
总监制:孟儒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