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第三十九期

文摘   2024-07-04 16:52   山西  

1

[意]卡洛·罗韦利 

时间的秩序

  •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71001636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时间“流逝”意味着什么?是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卡洛·罗韦利用诗意的文字,邀请我们思考这一亘古难题——时间的本质。

在我们的直觉里,时间是全宇宙统一的,稳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可以用钟表度量。可罗韦利向我们揭示出一个奇怪的宇宙,在这里,时间的特质一一坍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时间消失了。他告诉我们,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取决于我们的视角……


作者简介

卡洛·罗韦利,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曾在美国、意大利工作,现在带领量子引力研究小组,著有畅销科普作品《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极简科学起源课》等。罗韦利以其简洁诗意又充满热情的科普讲述惊艳世界,被誉为“让物理变得性感的男人,下一个史蒂芬·霍金”。《七堂极简物理课》这本一百页的小书在意大利出版后创造了惊人的销售成绩,被译为40多种语言,引爆全球科普阅读热潮。

2

[美]肖恩·卡罗尔 

从永恒到此刻:追寻时间的终极奥秘

  •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71006761

内容简介

无论你身处哪个星系,时间都只会往一个方向流逝。为什么?

30年前,史蒂芬·霍金试着通过理解大爆炸来阐释时间。今天,肖恩·卡罗尔说,我们要有更大的雄心。他在本书中展示了时间之箭的存在为何应归因于大爆炸之前的环境,以及我们的宇宙只是大家族的一份子,在这个家族中,很多宇宙所经历的时间都与我们相向而行。

《永恒到此刻》所涉猎的话题,从熵到量子力学、时间旅行、信息论,再到生命的意义。读者所要面对的,就是理解我们为何存在。


作者简介

肖恩·卡罗尔是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著有《大图景》《寻找希格斯粒子》等颇有影响的科普书。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继续在物理学、宇宙学和引力方面进行研究,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3

[葡]若泽·萨拉马戈 著,范维信 译

失明症漫记

  •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年08月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5913689

  • 馆藏索书号:I552.45/14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个普通人突然患上“白色失明症”为开端,最后该眼疾的强感染性让所有人都失去了视觉。而值得玩味的是,在失去视觉后的世界,“事物才显示出其真正的样子”。

在蔓延的开始,当局出于社会影响和社会后果的考量,将失明症患者与接触者强制收容并颁布了十五条训令,随着十五条训令再一次在书中出现,人类文明的一切都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盲目的生存竞争让人在理智上成为盲人,“我们都是由这种混合物造成的,一半是冷漠无情,一半是卑鄙邪恶”。

在全书的结局,随着第一个患者如无端失明一般无端复明,接着其他人也先后恢复了视力。这个全新又全旧的城市,这个一度被掀开的世界,会如何再一次被盖上。

有趣的是,《失明症漫记》的失明不是传统的“黑蒙”,而是白色浓雾,因而复明也不是因为重新看到了光明,恰恰是因为看到了黑暗。什么是盲人,什么是光明,这个世界,我们又该怎样看见?


作者简介

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1922—2010)

萨拉马戈出身贫寒,自学成才,曾为修车工、文学编辑、记者、翻译、作家等。1982年,小说《修道院纪事》的出版使他获得巨大成功。1995年,《失明症漫记》出版,萨拉马戈获葡萄牙语文学至高奖项——卡蒙斯文学奖。1998年,萨拉马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葡语世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瑞典文学院授奖词:“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触动我们”。

《失明症漫记》的灵感来自萨拉马戈的突发奇想:如果我们都失明了会怎么样?他接着想:但我们其实就是盲的。依据这个想象,他书写了一篇惊心动魄的失明症寓言,道出了人类最隐蔽的欲望,揭示了文明的脆弱。

萨拉马戈曾留言,希望自己死后的墓志铭是:“这里安睡着一个愤怒的人”。他自称为 “时代的评论员”,将矛头对准自己所处的时代,用尽全力,以一系列具有思想实验意味的文学作品改变世界。


译者简介

范维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译审、葡萄牙语翻译家。译有《失明症漫记》《修道院纪事》等多部作品。曾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和葡萄牙总统授予的“绅士级功绩勋章”。

4

[瑞士]埃里克·厄斯利 著,夏昱华 许桦钰 译

极北之地:西伯利亚史诗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4795951

内容简介

西伯利亚曾被视为世界的尽头,贫瘠、荒芜、寒冷,远离已知的“文明世界”。但随着商贸的发展和土地的垦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这片充满未知的“极北之地”。从嘎吱作响的四轮车到西伯利亚铁路上呼啸而过的列车,一代代商人、士兵、工人、囚犯、探险家、科研人员跋涉至此,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博弈,同残酷的生存条件抗争,勾勒出探索、征服、开发西伯利亚的波澜画卷。

本书作者埃里克·厄斯利曾多次前往西伯利亚,亲自用脚步丈量那些他笔下的章节,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在16至20世纪末几百年的时间里,西伯利亚如何从无人问津到举重若轻。这里有奇迹也有苦难,有英雄也有恶棍,他们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谱写出这部悲怆又恢宏的极地史诗。


作者简介

埃里克·厄斯利,瑞士记者,瑞士《时代报》总编辑,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日内瓦大学共建的全球研究所教授,著有《征服高加索》《瑞士历史档案》等。

5

[美]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著,熊姣 译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3年02月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0218351

内容简介

人类也许从未意识到,地球有三十亿年几乎是“沉默”的,只有岩石、水、闪电和风的声音。如此漫长的沉寂之后,远古蟋蟀这类二叠纪的发声昆虫为大地带来了第一阵鸣唱。事实上,无论是座头鲸富于激情的哀号还是婴儿的咿呀学语,都是经历复杂演化而来的奇迹。

在本书中,美国生物学教授、知名科学作家戴维·哈斯凯尔从物种及其感官的演化史入手,切入声景这一当代生态书写的重要维度,以令人叹服的笔力构建出层次丰富的声音世界。读者将跟随他的脚步,在厄瓜多尔热带雨林之夜领略上百种生物的宏大交响;或走入纽约州北部的森林,倾听春雨蛙季节性的合唱;又或置身德国南部的史前洞穴,体会回声的共鸣,思考人类与蝼蛄的共性。贯穿不同场域的主题是物种发声及听觉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声音文化的发展并非人类独有。

哈斯凯尔的书写肌理复杂,知识密度极高。他结合实地考察和最前沿的发现,介绍声学调查在生态研究中的应用。他用文字为读者作出深度审美的示范,即整合知识、理性、情感及感官体验,开启对他者生活的想象和共情,这终将作用于我们的伦理观——关于如何对待这个星球上非人族的生灵。


作者简介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David George Haskell),美国南方大学教授以及古根海姆研究员(Guggenheim Fellow),致力于生物及环境方面的研究。2017 年他的《树木之歌》获得了约翰•巴勒斯杰出自然写作奖。2012 年他的《看不见的森林》入围普利策奖,并获得201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最佳图书奖、美国户外图书奖。


译者简介

熊姣,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现为商务印书馆副编审。著有《约翰•雷的博物学思想》;译著有《植物学通信》《造物中展现的神的智慧》《看不见的森林》《自然神学十二讲》和《寂静的春天》等。

图文编辑 高洁

排版 卫梦瑶

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
坚持服务性、学术性并重,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