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太太 | 凌晨3:40,我发现12岁的女儿在打游戏

教育   教育   2024-04-09 13:17   美国  

——这只海鸥是我自己拍的。
自从喜欢拍鸟以后,
摄影水平突飞猛进有没有!


前几天早上3:40,我学习完毕打算睡觉前,忽发奇想想去帮爱踢被子的老大盖被子。把她房门一打开,她就和我说:“妈妈,对不起,我在打游戏。”

我当时极其震惊。

一来,现在已经3:40,明天还要上课,你不睡觉吗?

二来,我这个六年级的女儿是一个成绩全A的好孩子,上个礼拜老师开家长会还把她花好稻好地夸一番,说她就是勤奋努力的典型代表。她是那种会和我主动说,“学校数学太简单了,妈妈我自己每天做两页数学题然后自己批改吧”的那种小孩——这么个孩子半夜打游戏,让人感觉反差很大。

三来……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你通宵打游戏你还考全A……你们学校的考试是认真的么……

我们给她手机,她玩这个游戏,都是最近几个月发生的事。因为我们都觉得她年纪差不多到可以有自己手机交朋友的时候了,所以我们允许她用手机和她的朋友联系。

至于打游戏,我们家的规矩是我们周六晚上有一个电玩之夜。平时偶尔孩子们会看个电影,但是如果是要看视频,打游戏,那就是周六晚上的集中的一段时间。杨先生和我自己也打游戏,我觉得集中一段时间一起打游戏,反而不容易上瘾。

这天是礼拜一,肯定不是电玩之夜,也肯定已经是应该睡了。但是她不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半夜还和我搞起了辩论,论述她为什么要打游戏的正当理由。我说现在太晚了,我不想和你聊这些,然后我把杨先生给叫醒,让他去教育女儿。

我拿着她手机,看了一下她和游戏里的朋友列表,一眼看到了我儿子也在她的好友名单里。我儿子的网名叫“如花”。我当场就忍不住笑了出来。

我问她:“你以前有这样玩到半夜吗?”

她说:“有的,很多次。”

我又问她:“那你以前早上起不来床,都是因为晚上打游戏吗?”

她说:“是的。”

那天我走了以后,她对她爸进行了指责。杨先生的脾气是真的好,他回房以后和我说,他自己也进行了反省,他说他也答应她,这个月陪只要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自己就不拿手机出来了。

我说是啊,如果我们父母自己都是老拿个手机,那怎么教育孩子要避免手机上瘾呢?

他说:“你说得对,所以我也反省了。”



我们对她的惩罚就是,这个月平时不能玩手机了——但是原来的电玩之夜我们还是让她和弟弟妹妹一起玩。我和她说:“这是因为,你对我们非常诚实,对于诚实这件事我们必须要肯定。”
但是事情不能就到此为止,没见过哪个孩子是因为惩罚而改过的。礼拜三晚上,她参加百宝学习班回家路上我去接她,趁机和她谈了谈。
她说她希望每天都能打一会游戏,是因为这个游戏每天打卡有一些道具奖励。
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游戏设计者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环节?
她说就是为了让她上瘾。
我说对啊。
她说但是她还是喜欢玩,因为玩这个游戏会让她暂时失去真实世界里的压力。
我和她说:
“我也是一个资深游戏爱好者。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玩游戏,各种游戏玩得都很多。我一直到30多岁,才从游戏成瘾的这个问题里走出来,原因是我在真实的世界里也获得很多成就感——我发现真实世界里的成就感是游戏世界里不能比的。
我在我的工作里赚了钱,我用这些钱给家人买了很多东西,和大家一起出去旅游,这些都给了我很多成就感。还有原来和你在家一起学习的时候,陪你学习,看你一点点进步,这些也给了我很多成就感——这些和游戏里的成就感是完全不同的。
我也是最近在读书的时候,才刚刚体会到这种“读书的乐趣”——原本应该在小时候就体会到的,但是我最近才刚刚体会到。就是那种通过学习,感觉自己不停在level-up的感觉,那比打游戏好玩多了。我最近甚至会想要念书多过想要打游戏,因为我很有成就感,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我很理解你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因为我们在真实世界的时候,没有那么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即时的成就感。游戏的设计者很巧妙地通过很多任务手把手地教你上手——但是在真实世界里很多时候连目标都需要我们自己一点点去摸索——在游戏的世界里,我们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但是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努力是为了什么。
好像你现在的学习——好像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但是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所以我们就会在这么长的一个过程里迷失了目标——这是游戏设计者会避免的。事实上,很多游戏你玩到后面,练级也练不上去了,任务也懒得做了,也自然会失去乐趣,你也会抛弃那个游戏。”
女儿听了我讲的,沉思了一下,然后说:“你说的是你的经历,你已经体会到了,但是我还是没有体会到,我还是会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还是觉得游戏比真实世界更好玩。”
我说我也很理解,但是真实的世界,才是真实的啊!真实世界里的努力,也是有成果的。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恰恰是要在真实世界里寻找那一点点的小目标,每天完成一点,日拱一卒。好像妈妈和你说的,哪怕我们每天只做几题数学题,日积月累,也会有大收获的。


然后我们讲回了她说她想要每天打一点游戏的事情,她左举一个例子,右举一个例子,都被我一一驳回。最后她说:“我同学xx,她倒是平时也不打游戏,但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她爸爸每天帮她上线做任务。”
我笑了,这样啊,那我也可以帮你每天上线做任务的。
她也笑了,她说:“那这样可以,这样我就可以接受每周就只在周六玩了。”
然后她又补充了一句:“你如果打不过去,你可以问我的。”
我看了她一眼,哈,你对你的妈妈真是一无所知。
说干咱就干,她介绍了她的游戏给我,来展示怎么来做这个每日任务。有收集,有打怪。
我看了一眼,嗯,我直接弄肯定是不行的。我和她说,因为系统很复杂,我也需要重头开始玩来熟悉一下剧情和具体的操作。
她表示很理解,我也就下载了游戏开始玩了。玩了一天,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游戏就是抄塞尔达的(哈哈哈哈)。打斗操作那些上手倒是很快,但是对于具体的世界观和系统,我感觉我还需要几天来理解。
在玩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几件事。
1.我发现我也不喜欢被逼着做事情。哪怕是打游戏,这也是一个好游戏,但是因为我也感觉我有点被逼上梁山的感觉,我也变得都不怎么想玩。
现在因为游戏变成任务了,每天很多时候我的想法都变成了:“唉,一会还要打游戏,没时间了,让我赶紧再多读一点书。”
所以以前很多时候我把目标放在“如何让孩子们完成每日任务”上,包括让他们练琴啊,作业啊,题目啊,家务啊……这些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被逼迫,反而更不想干了。
倒不如把目标放在“如何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自主性”:一个人只有自己想做一件事,才能持续地坚持下去,才能体会到这件事的快乐。
学习如此,游戏也是如此。
2.我意识到,其实一家人在一起的重点,就是彼此的互动,体会彼此的感受,融入彼此的生活
举个例子,我以前总是想要去游泳,因为生完孩子胖想要减肉,觉得游泳不伤膝盖。但是我又没时间游泳,因为游泳前后的换衣服洗头发其实要花很多时间——这就让我很苦恼,感觉自己都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是最近我忽然豁然开朗了,我觉得既然我想要的事减肉,为什么我不陪孩子们一起运动呢?我儿子在打棒球 ,我完全可以每天陪他练练抛接球,既可以陪伴他,又可以自己运动运动,这不是一举多得吗?今天我也是第一次陪女儿们一起攀岩,乖乖,真是吓死我了,我才发现她们的勇气和技巧,都远在我之上了——体验孩子的体验,才能更真实地欣赏。
我自己是独生子女,过去总是习惯性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到了现在好大一家子,我还是常常习惯性地去找时间来做点我想搞的事,好像那才是我想要做的——但是实际上那真的是我要的吗?还是只是自己小时候独处惯了而已?
其实我没有很享受独处,真的让我完全一个人,我也要闷死。我认识到我只是喜欢那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无拘感。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自己“想做什么”的事情,就转化成日常需要做的事情呢?那这样我想做什么,就正好也是我应该做的,这样生活也会很有秩序,自己也会不断前行——这不就是我想要教给孩子的吗?
和女儿一起打游戏也是这样。我平时也打游戏呀,我也有介绍他们打我打的游戏,但是我好像从来没想过要和孩子们一起打他们的游戏。以前可以说是因为我觉得他们的游戏幼稚,但是现在这话说不出口了,她打的这个游戏一点也不幼稚——那为什么我不和她一起打游戏呢?
我常常遇见有的妈妈,一边说想要更了解孩子,想要到甚至要翻看孩子的日记。但是另一边又对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毫无兴趣,孩子没有办法张口谈游戏,一谈妈妈就要生气。有时候孩子好奇想要了解妈妈在搞什么,喜欢什么,妈妈又觉得孩子太小,不会懂所以也懒得说——这样的亲子关系搞得好才怪是不是。


我其实还蛮感恩的。感恩女儿到叛逆期了。叛逆这个词看着好像很糟糕,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我现在对叛逆有了新的理解:叛逆期就是一个人开始建立自己的三观了,开始探索自己想要什么,开始明白到底什么是真的对的,而不是仅仅是接受别人所灌输的了。
从这个角度说,叛逆的过程是一件大好事。并且一个人小时候叛逆,比长大叛逆好多了——人总是越早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会越少走弯路嘛。
我记得小时候写过一篇关于姐姐囡如何乖巧的文章(见《杨小姐的趣事几则》一文),那时候还有人说什么乖巧的孩子更要小心如何如何。其实姐姐囡从小就蛮有主见的,我甚至欣慰,也一直鼓励她要保持自己的想法。
我也感恩她现在游戏品味比小时候大大提升了,感恩她长大了,竟然可以操作这么复杂的一个游戏了。想当初介绍她玩塞尔达,介绍她玩饥荒,不也就是为了今天能让她有品味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好游戏嘛?‍‍‍‍‍
我没什么更多想要说的了。
现在我老公,我儿子都在打这个游戏。我也感恩,感恩一家人可以一起打一个游戏——这实在是酷毙了。
杨先生的读后感
我花了半年时间,在送他们去学琴的路上,给他们听了很多好听的歌,现在他们听歌的品味提升了很多。他们从喜欢听幼稚的歌,到也会和我们一样喜欢听周杰伦,2岁的老四还会唱皇后乐队的歌,想想也是很有意思。
很多时候大人总是说,为什么小孩子会有奇怪的想法,或者小孩子怎么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很多还是因为大人的陪伴不够多。"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基督徒,五宝妈妈,刑事律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