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备考议事台(四)高三学生的一轮备考方法~课堂课本习题篇

教育   2024-11-05 17:04   河南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高三学生的一轮备考方法(课堂课本习题篇)



1

打好一个主战场——立足课堂延伸课堂,高效课堂

高三一轮复习中,学生们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忽视课堂脱离老师自己干,尤其是尖子生更容易犯这个错误。因为尖子生已经领先于很多人,而老师的课堂讲解多针对于绝多数学生的学习进程,所以尖子生理所应当的认为老师的讲解已经不适合自己了,其实不然!据调查发现,90%以上的高考状元最注重的都是课堂的听讲,而不是为赶进程在课堂上做其他科目的习题。

为什么呢?因为老师的授课有明确的目的和策略,既可能在引导你联系不同的知识,也有可能在反复强调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所以高三要更重视老师在课堂说的每一句话!那么应该如何充分高效利用课堂呢?

①、课前预习要主动

读:每科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教材,对不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是你明天上课要重点听的内容。预习的目的是要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当你的问题在脑中形成后,第二天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这个地方。所以,发现不明白之处你要写在预习本上。

写:预习时将模糊的、有障碍的、思维上的断点(不明白之处)书写下来。――读写同步走。

②、课堂听讲重效益

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听课时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不预习跟不上。跟老师的目的是抓重点,抓公共重点,如:定理、公式、单词、句型……更重要的是抓自己个性化的重点,抓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事实证明:不预习当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预习后懂的则能在80%――90%左右。当堂没听懂的知识当堂问懂、研究懂。

在课堂45分钟内要时刻保持着跟老师的思想交流,同时听课过程中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于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知识也应该仔细地听老师讲一遍,也许老师的理解更到位,或者你自己的理解有出入。

③、课后复习讲办法

课后进行有效复习的核心是做到五个字:想、查、看、写、说。

1、想:即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就是回想。此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有清华生、北大生、高考状元都是这样做的。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一定时间回想。

2、查:回想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时,有些会非常清楚地想出来,有些则模糊,甚至一点也想不起来。能想起来的,说明你已经很好地复习了一遍。通过这样间隔性的2-3遍,几乎终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来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从头再学。

3、看:即看课本,看听课笔记。既要有面,更要有点。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的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

4.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建立复习本。

5.说:就是复述。如: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一下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坚持2~3个月就会记忆力提升,概括能力、领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突飞猛进。此法用于预习和复习。

④、课后作业要自律

1.不计时不作业:限时作业,记录作业时间,与作业无关的事什么也不做。比如:20分钟写完英语;25分钟写完数学……

2.不复习不作业:先复习所学的内容,然后作业。

3.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先放过,后攻坚。

4.不检查不作业:作业后必须检查一遍。

5.不小结不作业:写完作业后,告诉自己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6.独立作业忌抄袭。

2

抓牢一个根本——阅读课本,背诵课本,熟练课本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手中有不少复习资料,我们一些学科也在按照复习资料的逻辑顺序进行讲课。

但是这些资料都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加深,而有些同学把这些当成圣经,大部分学习时间花在它们上面,而用在课本上的时间却很少,这就是本末倒置。

复习中,我们应该在老师的带领下,有选择有重点地把资料上的一些知识搬到课本上。以课本为载体,形成本目、本框、本课、本章的知识网络。

更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反复背诵课本知识,以达到熟练应用课本的目的。并且这个过程一直要毫不动摇地延续到上高考考场之前。

同时甚至有些同学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幻想从一些标榜其押题准确的复习资料中寻觅高考试题。

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每年的高考题都是命题老师在封闭的条件下专门为高考创造出来的,而且据说这些命题老师在命题之前都会广泛参考当年春季的大量模拟试题,以做好命题回避。所以无论是资料还是参加高三辅导的教师,只能从命题思维和命题方向上揣度,不可能在高考前掌握任何一道题的具体内容。

所以,大家要记得:课本才是高考的根本,参考书是用来参考的,千万别押错了宝。虽然有些质量高的复习资料归纳总结得不错,但同学们只能用它来进行查漏补缺、启迪思路,最终自己思考形成解题思路才能考出好成绩。

3

实现一个突破——重视做题,反思错题,溯源难题

实践出真知。充足的题量是把理论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保障,在足够的题目的练习下不仅可以更扎实的掌握知识点,还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知识点,避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由于高考依然是以做题为主,所以解题能力是高考分数的一个直接反映,尤其是理科试题。而解题能力不是三两道题就能提升的,而是要大量的反复的训练、认真细致的推敲才会有较大的提升。有句话说的好,“量变导致质变”,因此,同学们在理科每章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够的题,才能够充分的理解这一章的内容,才能够做到对这一章知识点的熟练运用。

但是,大量训练绝对不是题海战术。因为针对每章节做题都有目标,同时做题训练都需要不断的总结,既要横向总结,也要纵向深入。只要在每章节做题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能感觉到这一章的知识点有哪些,典型题型有哪些,方法和技巧有哪些,换句话说,如果随机抽取一些近几年关于这一章的高考题都会做,那我们认为就可以了。

做题过程不免会遇到错题和难题。有了错题本和难题本就叫会做题,目的是以后复习使用。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掌握了错题和难题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

错题要常反思。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可用16K的横格本,每页上下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题;第二部分是错因,错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找不到解题着手点。②概念不清、似懂非懂。③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④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⑤情景设计看不懂。⑥不熟练,时间不够。⑦审题不清,粗心,或算错。;第三部分是改正与举一反三:正确即写出正确答案,过了一个月复习时还不会,就问自己:怎么还不会?要进一步查找原因,举一反三,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写下来。第四部分是归纳提醒: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地方,如:错在涵数方面,则提醒自己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学或请教老师和同学;第五部分是复习次数:每隔一段时间要复习一次,怎么复习?盖住原题自己用脑子想。此法比较适用于理科。

难题要会溯源。一般来说,难题之难多半在于题目所涉知识点众多,知识点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思维(及方法运用)跳跃性大、逻辑性强。

因此,对于难题,建议用溯源的方法整理。一是查清楚题目所需知识清单,同步辨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复原自己考试时的思维路径,查“堵”点、“歧”点;三是借助参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点疑点甚至是漏点。之后,同样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与检查一次。

北大才女贺舒婷曾对自己高三生活这样感想“人生中再也不会有哪个时期,像那时一样专一地,单纯地,坚决地,几近固执而又饱含信仰和希冀地,心无旁贷乃至与世隔绝地,为了一个认定的目标而奋斗。当你在若干年后某个悠闲的下午,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坚忍和耐力,曾经的执著和付出,曾经的汗水和泪水,那会是怎样一种感动和庆幸。

作为一个老教师来说,每一个高三看似漫长繁杂,但其实很快,一晃眼就过去了;一轮复习虽说时久,一眨眼也过去了。只要我们坐得下去,静得下去,沉得下心;注重细节,狠抓基础,重在落实,则一轮必成,高考必胜。

END

文字:张清杰

图片:三年级

编辑:乔   博

审核:张清杰

家校小课堂
家长教育知识,教师成长感悟,当知心家长,做合格教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