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渐显 大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智能工厂改造

企业   2024-11-11 17:14   北京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杜壮


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行业门类众多、经营主体多元,智能化发展的步骤、进程和成熟度各有差别。那么,对于资金较少、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搭乘智能工厂改造快车?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结合,产生了新的生产实现模式,智能化工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近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4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明确将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按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

“智能工厂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微观上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宏观上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服务业室主任洪群联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Smart Factory
   工业转型升级跑出加速度


传统工厂数据分散,设备复杂,无法进行统一管理,为工厂数字化转型带来了不小的难题。智能工厂是传统工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对于企业来说,建设智能工厂不仅能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还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浪费。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伊利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从原奶到产品入库,均已实现无人作业,每小时灌装4万包牛奶;在广东顺德,美的厨热洗碗机工厂6秒下线一个洗碗机碗篮,26秒下线一台洗碗机,年产量超过600万台;在山东济南,浪潮计算机智能制造工厂通过智能装配机器人、智能分拣机器人、智能锁附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应用,使企业的质量诊断准确率提升了18%,产品合格率达到了99.9%。这就是当下热议的智能工厂的速度,以不断涌现的新场景、新方案和新模式,给出了现代制造业的新答案。

>>2024年7月25日,游客在呼和浩特市伊利健康谷景区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摄

根据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正进入加速度。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1万多家省级智能工厂,中国“灯塔工厂”总数已达72家,占全球42%。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当前,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一方面,劳动力成本迅速攀升、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客户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等因素,迫使制造企业从低成本竞争策略转向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物联网、协作机器人、机器视觉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为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如今,各行业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开启了智能工厂建设的征程。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目前,在石化、钢铁、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行业,智能工厂开始“遍地开花”。


Smart Factory
   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前瞻性引领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纷纷出台。

从地方来看,多地通过精准定位和“真金白银”加大对智能工厂的建设力度。北京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基本实现全覆盖,智能制造从优势企业的领先应用转向广大中小企业的深度普及。上海将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计划,落实“20035工程”,到2025年,建成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评选出1000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贵州支持工业企业按照智能制造国家标准打造数字产线、无人车间、智能工厂、灯塔工厂,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资30%、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助。

目前,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4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全程参与了2024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编制的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蒋白桦对本刊记者表示,经过“十三五”和“十四五”的试点、示范、揭榜挂帅、供给侧能力培养等举措的推进,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主攻方向,不仅仅是一个要求,更是已经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无论是装备、工艺和工业软件的技术突破,还是工厂生产经营和供应链模式的创新变革,乃至产业链的整体协同,以及标准和评估体系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制造业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动能。

“但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许多深层次的挑战也更加紧迫地摆在桌面上。”蒋白桦坦言,比如地域和行业的差异、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怎样实现智能制造可持续的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供应链稳定协同的创新变革、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与生产制造的融合创新等。“打造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版势在必行。”蒋白桦说。

在此次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中,明确将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

——普及推广基础级智能工厂。鼓励制造业企业参考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结果制定智能工厂建设提升计划,部署必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加快生产过程改造升级,对照基础级智能工厂要素条件自建自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应结合实际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指导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做好监督管理。鼓励基础级智能工厂总结凝练典型场景,并推动普及推广。

——规模建设先进级智能工厂。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做好本地区、有关中央企业做好本集团先进级智能工厂培育和认定工作,建设具有区域、行业领先水平的智能工厂。先进级智能工厂应强化成果经验总结,形成具有区域、行业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发展路径。

——择优打造卓越级智能工厂。卓越级智能工厂应积极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标准并复制推广,推动能力共享和协同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卓越级智能工厂培育和认定工作,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智能工厂。卓越级智能工厂应积极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标准并复制推广,推动能力共享和协同升级。

——探索培育领航级智能工厂。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加强对领航级智能工厂建设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助力培育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智能工厂。领航级智能工厂应积极对外输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模式,引领研发范式、生产方式、服务体系和组织架构变革。


Smart Factory
   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分级培育


为何要进行分级培育?“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行业门类众多、经营主体多元,智能化发展的步骤、进程和成熟度各有差别。”洪群联说,分四个层级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一方面更好适应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实际和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动各地、各方积极性,探索制造业智能工厂建设和智能化发展的经验、模式。

“智能制造要取得突破,首先是装备智能化和工艺过程智能化要取得突破,实现关键业务/工序的智能化赋能,继而实现流程的整体优化和业务的有效协同,最终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变革,这是一个持续的螺旋式升级迭代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哄而上。”蒋白桦认为,分级培育恰恰可以为这个升级过程提供有效指引,使得各地方各行业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根据本地域本行业企业发展所处阶段、规模大小和行业特色,制定差异化的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智能制造。企业也可以对标分级梯度,找准定位,制定自身智能工厂建设中长期行动计划,持续有效推进智能制造。

对于资金较少、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搭乘智能工厂改造快车?“各类企业都可以通过对标,更好地找准定位,清晰路径,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蒋白桦认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核心要在规范化和精益化上面下功夫,在需求侧,企业要对标“基础级”,通过技措技改搞好核心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或数字化建设,规范化生产过程节拍的协调统一和安全运行;在供给侧,要大力培育和推进面向行业中小企业的“轻快省”解决方案,为广大中小企业精益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而在政策方面,各地方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对标和树立标杆,给予适当的财政引导和实惠的金融服务。


END



编辑:艾丽

设计:艾丽

审核:李子吉

政审王军善

终审朱永旗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或在后台联络开白!




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平台
欢迎扫码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信息聚合传播平台下设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平台。

群内会不定期推送战略性新兴产业宏观政策解读、独家分析、地方产业动态、新兴产业报告等信息。

请备注:

单位+职务+姓名

(联系电话:13717786927 )


2024年10月1日出版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 ↓ ↓ 订阅关注 ↓ ↓ ↓  

陪伴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年的脚步


*温馨提示:根据公众号推送新规,请将“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设置教程请戳→不做这件事,你可能就找不到我们了……


 融媒体智库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信息聚合传播平台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

中国新兴产业金融创新研究院

 旗下企业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中发改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中导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往期回顾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是目前唯一面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央级权威期刊。以新闻报道、信息交流、论坛活动为核心内容,为各级政府制定产业规划提供依据、为项目建设搭建平台、为企业投资决策和发展指引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