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快来了
这时盯上你钱包的不只有商家
还有“与时俱进”翻新花样的诈骗分子
快来了解一下可能会遇到的诈骗方式
陷阱一:
假冒客服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冒充商家的客服人员,利用“订单异常”或“商品退款”的理由,诱骗受害者点击钓鱼链接,或要求提供银行账号、验证码等信息,实则窃取受害者的财产。
真实案例:大学生李某在“双11”期间购买了一件电子产品,不久后接到自称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声称订单出现异常需要进行退款操作。李某按照对方提供的“退款”链接操作,结果发现银行卡内5000元被转走。
陷阱二:
虚假购物网站
不法分子会制作看似正规的购物网站,以超低价格吸引消费者下单。当消费者付款后,却发现根本收不到货,网站也无法再打开。购物一定要选择知名、可靠的电商平台。
真实案例:大学生王某在收到一条“限时秒杀大促销”的短信后,点击了链接进入一个与知名电商平台界面非常相似的网站。王某在该钓鱼网站上输入了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结果发现账户资金被盗。
陷阱三:
预售骗局
有些不法分子以双十一预售为幌子,要求消费者提前支付定金或全款,结果却消失不见。正规的预售都有平台保障,不要轻易向陌生账号付款。
真实案例:在某次“双11”期间,大学生张某看中了一款正在直播预售促销的手机,并添加了主播的微信进行购买协商。他们约定先支付一半款项进行预购,收到货物验收后再支付剩下的款项。然而,当张某支付完预售款后,收到的却是一个处于运输状态的快递单号。随后卖家告诉他快递出了问题,需要重新提供一个新的快递单号。但新的单号迟迟未发,最后卖家把张某从微信好友中删除,销售短视频账号也注销了。
陷阱四:
中奖诈骗
收到短信或邮件,告诉消费者在双十一购物中幸运中奖,要消费者缴纳手续费或税金才能领取奖品。这都是不法分子的套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真实案例:大学生张某接到一条声称其在“双11”期间“抽中大奖”的短信,并被告知要支付300元的“保证金”来领取奖品。张某转账后,对方消失,最终没有收到任何奖品。
陷阱五:
快递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冒充快递员,向消费者发送虚假信息或邮件,要求消费者关注其公众号,并骗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钱财。
真实案例:大学生李华在某“双11”后收到冒充快递公司的虚假中奖短信,被诱导关注公众号并填写个人信息,支付300元“税费及手续费”后,未收到奖品且对方失联。经警方调查,确认其为快递诈骗案,李华虽报案但个人信息已泄露。
陷阱六:
退货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以退款退货为由进行诈骗,诱导消费者提供手机动态码,并骗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或钱财。
真实案例:大学生陈某在电商平台买了一瓶护肤品,刚签收,就有一个自称“售后服务”的电话打过来了,对方准确地说出了陈某的姓名、订单号等详细信息并称其护肤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可以获得十倍退款、赔款。陈某心动了,随后对方给她发送了一条包含退货网址链接的短信。陈某点开了该网站链接,登录网站后,输入了用来收款的银行账号以及验证码,很快她就收到一条令人震惊的短信,短信内容称陈某账户的5900元已经被人转走了。
双十一的热潮已经来袭
大家在尽情享受购物狂欢的同时
可千万要警惕网上购物诈骗哦!
保持警惕,核实信息
在接到任何有关退款、订单异常等信息时,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切勿相信陌生电话、短信中的链接或指示。
不贪小便宜
对于“低价秒杀”“超值优惠”“高额返利”等广告,要保持理性,不要因贪小便宜而落入骗子陷阱。
保护个人信息
不轻易在网络上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正规电商平台和银行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索要这些信息。
通过正规平台购物
在“双11”期间,尽量通过电商平台的官方APP或官网进行购物,避免通过社交媒体广告或不明链接进入钓鱼网站。
保留凭证和证据
如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保留相关凭证和证据,以便向警方报案。可以截屏或拍照保存相关短信、通话记录等。
通过这些真实案例和防范建议,希望同学们在享受“双11”购物乐趣的同时,保持警惕,远离网络诈骗,确保个人财产安全。让我们一起提高警惕,杜绝诈骗,共同守护平安校园。
▲2025硕士统考报名将于28日结束,考生还需关注这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