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援建中巴公路筑路队:用鲜血和生命筑成“英雄之路”

文摘   2024-11-07 07:53   新疆  
(视频来源:兵团广播电视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艰难险阻,和巴基斯坦共同修建了一条公路——喀喇昆仑公路。这条绵延1032公里的跨国公路,北起喀什、南至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经过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将中巴两国紧紧相连。

视频截图

1966年至1978年,先后有1.8万余名中国施工人员参加这条公路建设,其中,兵团分两次派出1.3万余人参加红其拉甫达坂至哈利格希、哈利格希至塔科特路段的建设任务。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喀喇昆仑公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跨境公路,所经路段耸立着11座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大山峰,氧气稀薄,雪崩、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要在这样的恶劣地质条件下修路,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视频截图

然而,面对极其恶劣的施工环境,兵团筑路队的全体队员没有退缩,克服了高山反应、酷暑严寒、岩石坍塌甚至断水断粮等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冒着无时不在的危险,付出了生命代价,最终圆满完成了公路建设任务,将天堑变为通途。

视频截图

施工过程中,队员们常常要将绳子拴在腰上,将自己吊在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作业,用钢钎、大锤打眼放炮,在半山腰上开凿出凹槽,这样的施工作业往往一次要持续数个小时。而队员们的身下,就是观之令人头晕目眩的悬崖峭壁和咆哮河流。

许多施工路段由于交通不便,筑路队队员们长年吃不上青菜,一年四季只能吃罐头,偶尔见到一些绿菜,大伙们高兴得就像过年一样。因为高原空气稀薄、沸点低,要用高压锅才能勉强把饭做熟。

无论春夏还是秋冬,队员们只能住在帐篷里。夏季,这里平均气温在40摄氏度以上,蚊子多、毒性大,无论天气多热,就算是白天,每个人也要用纱布把头脸蒙起来,以防蚊虫叮咬。到了夜晚,闷热难耐、无法入睡,队员们就用冰凉的河水喷洒在帐篷顶部降温去暑。筑路队员穿的棉衣破烂不堪,鞋底磨破了,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也没人叫苦喊累。

到1978年,依靠工程施工人员的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中巴公路全线完工顺利通车,从此打通了两国人民交往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这条公路修建过程中,因岩崩、泥石流、坍方、滑坡等自然灾害,许多中国建设者壮烈牺牲。为缅怀壮烈牺牲的筑路英雄,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市修建了一座中国烈士陵园。自此,英魂长眠于此,守护着这条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筑成的“英雄之路”。



来源: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编辑:王钰淇

审核:钟   新

投稿邮箱:weixin@huyangnet.cn

文明兵团
宣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讲述兵团好故事,传播兵团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