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枫似火逢盛会,出版群英荟钱塘。11月5日,浙江杭州迎来第十三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
第十三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现场。论坛组委会 供图
13年来,论坛为出版人才的交流提升提供了平台,为出版机构发现、选择、培养、使用人才提供了思路、案例和智慧,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出版业人才交流研讨盛会。
本届论坛上,来自全国出版界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院校师生齐聚一堂,围绕“建强出版人才队伍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主题,碰撞思想火花,激发创新活力,以实际行动弘扬韬奋精神,为建设出版强国、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大势所趋 直面出版人才建设新形势新挑战
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前沿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首先体现在人力成本减少、从业人员存在减员转岗的趋势。同时,数据出版、增强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不断涌现,许多编辑出版人员不适应,导致出版人才建设跟不上。
除了前沿科学技术带来的挑战,开放科学与开放出版给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如出版方式由原来以传统纸质出版为主变为以数字和网络出版为主;经营模式由原来读者订阅期刊、付费阅读,变为读者在线阅读、免费获取,通过知识服务等多种形式来维持运营。
此外,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本身也存在短板,比如人才结构与出版新趋势不相适应,人才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政策和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人才教育和培训渠道不宽、创新不够等。
人才流失一直是令很多出版社头痛的问题。“我们培育了一些直播大号,最怕的就是流量起来了,粉丝上去了,人跳槽了。”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经理、总编辑芮宏表示,对这类人才的待遇问题,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一直在探索之中,采取了鼓励他们接代言并在收入上形成分成机制,以留住人才。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从古至今,人才都是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是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程为民表示,举办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既是对韬奋精神的弘扬,也是以实际行动对建设出版强国、文化强国的探索。
顺势而为 建设锐意创新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当前,我国出版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面临各种挑战,非常需要高水平人才。
“出版工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积淀文化、传承文明、传播智慧的重要任务,构筑了国家、民族的文化根基。”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副总编辑任彦宾表示,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文化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营造社会良好文化氛围的内在诉求,这就需要锻造一支技术过硬、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出版人才队伍。
“想要实现文化强国,作为出版业来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实实在在的支撑路径,因此新时代的出版人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使命。”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立科认为,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名编辑的重要价值,名编辑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支撑。
张立科结合自身20余年的工作经历表示,对名编辑的能力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固本培元,厚植文化自信;造诣精深,深化专业能力;审时度势,洞察市场需求;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发展;立破并举,推动体系重构。“总结起来就是名编辑要有四有,即要有代表作品、品牌作者、编辑思想、良师益友。”
“在我看来,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版人至少要当好三个‘经理’。”芮宏说,要当好“产品经理”,策划推出多元出版物形态;当好“市场经理”,拓展更多销售渠道;当好“客户经理”,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搭建桥梁。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相关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未来出版联合实验室”;与科大讯飞、网易等头部大厂合作,探索大数据与出版相结合,让编辑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举办首届浙版“杰出作者大会”,颁发“文澜奖”,启动“名家写浙江”项目,成立敦煌学出版中心,激励了一大批作者和出版人。
“不管是做出版工作,还是做发行工作,都一定要有追求。”在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原副总经理何强看来,做每一本书都是一次投资,帮助做书人和发行人员葆有对事业的激情和追求,也是出版单位需要关注的。
乘势而上 以“大人才观”广开聚才之路
针对当前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多家出版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探索,出版人才培养单位也结合行业需求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
今年,浙江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以“大人才观”聚集人才实现“万马奔腾”。“树牢‘大人才观’,就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人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观念。”芮宏表示,做好出版业人才培养工作,可以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出版人才优势,持续完善出版人才培养机制,健全更为灵活的出版人才管理机制,完善出版人才评价指挥棒。
如果将出版比作一座宏伟的大厦,那么编辑人才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
对于出版专业博士的培养,北京印刷学院构建了以出版学科为核心,以高精尖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矩阵,覆盖出版传媒全产业链人才培养需求。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表示,学院在专业博士人才培养过程中,聚焦行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当下“卡脖子”的要重点突破的难题来开展研究,以更好地服务出版行业。比如,北京印刷学院创建了出版学交叉学科研究院,通过项目牵引强化交叉学科平台的建设。关注科研项目与产业实践的转化,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前期就介入了一系列的项目工程来推助申遗工作。
清华大学出版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以情怀教育引导人才成长。“我们坚持将爱党爱国教育、出版情怀教育、清华传统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使员工担负起立足清华、服务社会、走向世界的使命。”清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邱显清表示,出版社完善引育机制,全面统筹推进人才引进工作,着眼于战略帅才、事业英才、青年俊才的引进;坚持出精品与出人才相结合,构建青年骨干选育机制;以能力和素质为基础,构建分层分类、全面系统的培训体系。此外,清华大学出版社通过创新人才政策,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以制度创新释放人才核心潜能,以考核激励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以项目建设促进融合出版人才队伍成长。如推出“首席策划编辑”制度,并匹配相应的激励机制、措施,使得首席策划编辑的业务业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平均增长了25%。
编辑:路滢月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