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皇族都去哪了?多数人从事了一个行业,如今依然吃香

文化   2024-10-02 18:27   广西  

作为封建王朝最后的统治阶层,满清皇族也没想到自己的政治生涯结束来的这么快,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彻底击垮了腐朽的封建,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漫长的救国之路。曾经的满清皇族似乎在一夜之间便销声匿迹,他们去了哪里呢?

纵观历史,每次改朝换代,前朝的皇族基本都会被屠戮殆尽,清朝灭亡后,他们也是如此吗?实际上并没有,清朝灭亡之后,曾经的皇族和贵族还好端端地活着,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有了正经工作,这个工作到现在都属于很吃香的职业。

满清皇族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清朝的皇族是哪些人,他们从何而来。这就不得不说到满清有名的八旗制度,

在我们的印象中,当时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纨绔子弟,整日不是遛鸟就是斗蛐蛐,似乎生活地无忧无虑。

其实到了满清后期,八旗子弟的日子已经不好过了,除了在皇宫中的皇帝和皇子,还有几位王爷和儿子们。

大多数八旗子弟的生活已经相当窘迫,国家大部分的税收被列强瓜分,连皇帝自己都勒紧了裤腰带,更别说底下这群人了。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有许多特权。

最让人看不惯的就是这些人犯法之后,一般的衙门是无权审理该案件的,哪怕当时一个吃不起饭的八旗子弟抢了人家的钱财,而且人赃并获,当地县令也无权干涉,只能把人送到皇宫,由皇族专门的衙门也就是宗人府去给他定罪,而此时宗人府的官员一般会给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罪犯网开一面。

所以虽然当时很多八旗子弟过着拮据的生活,可是对自己的身份却很在意,走到哪都要带着自己身份象征的黄带子。据说曾经有一位作家到当时北京的英国大使馆去,见到了一位落魄的八旗子弟,他

已经流落到如此地步,身上的黄马褂已经赃得不像样子,他却引以为豪,可见多愚昧。

满清灭亡

清朝在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之后开始土崩瓦解,大家都逐渐对满清失去了信心,于是人们纷纷剪掉辫子,加入革命军。一九一二年,溥仪在袁世凯的逼迫下颁布了退位诏书。至此,清朝的统治终于落下帷幕,不过,溥仪被允许生活在紫禁城,可是他的那些居住在城外的皇族兄弟姐妹们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当时八旗子弟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数量实在太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北京城的八旗子弟至少有十万人,这十万人在一夜之间失去生活来源,所以他们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隐患,而他们是满族,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安置也是一个民族问题,该怎么办呢?

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后,很多八旗子弟听到风声,根本没想着会有人忌惮他们人多势众,反而很多人跑到东北去了,东北对满清来说算是老家了,这一部分人的举动其实已经说明他们已经没有复辟的野心,只是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罢了。

还有一部分八旗子弟,他们属于家底殷实的,清政府被推翻后,他们家中或许曾有高官,以前私自收了很多文物古董之类的东西,所以有一些人在这时候拿着家中的古董开始变卖,并且还发了一笔横财,他们也靠着这笔钱开始做生意,

因此,八旗子弟中有一部分摇身一变成了生意人。

还有一类人就过得比较惨淡了,他们在清朝时期就属于八旗的老末,平时本来就没什么钱,每个月靠着身份领那么几个子度日,如今连这几个钱都领不到了,

于是他们隐姓埋名,拉起了黄包车,或者拿起扫把做清洁工,成了社会底层的人物。

然而这或许是最好的出路,靠着劳动养活自己,总比一心想要复辟的溥仪要好得多了。其实八旗子弟的大部分人都从事了另一个行业。

吃香的行业

当时北京城到处都有八旗子弟的影子,国民政府也在想办法让他们融入到新的社会中来,为了体现新政府的包容,国民政府给他们中一部分曾经有过从政经验的人安排了行政方面的工作,虽然并没有什么实权,可毕竟还是能够领固定的薪水,相当于是铁饭碗了。

对于他们中间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人员,国民政府则把他们组织起来,经过专业的培训,让他们负责北京的安保工作,平时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街上巡逻,有点像香港的巡警。

由八旗子弟组成的这支“警队”就这样在北京城的各个街道穿梭。

无论是行政工作还是巡逻队,这放在今天也算是公务员级别了的,这些岗位哪怕放在现在,依旧十分吃香,而当时他们作为人们口中的前朝余孽,不仅保住了性命,还被分配了铁饭碗,他们真该感到幸运。

结语

一九二四年,冯玉祥带兵冲进紫禁城,他给溥仪三个小时的时间收拾行李,让他从皇宫中搬出去,或许溥仪早就做好了准备,三个小时后,他就带人抬着七十多个箱子离开了紫禁城,这里面随便打开一个箱子拿出一件物品,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所以溥仪在被抓之前,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就这样,一九二四年之后,曾经的满清皇族终于支离破碎,

他们有的种地,有的拉黄包车做清洁工,有的成为了警察,虽然自己的统治被推翻,可他们还是保住了一条命,并且在各个职业岗位上劳动,这不失为他们最好的归宿。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品读古代史
关注我,分享有趣的历史故事、民间野史、秘史杂谈等,述古道今!让你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