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图虫创意
制图|钟阳白雪
秋风起,蟹脚痒。
当大部分人对优质螃蟹的记忆还停留在阳澄湖的时候,来自湖北荆州的洪湖蟹已经悄悄爬上了餐桌,在秋天的“湖鲜江湖”里展开一场悄无声息而又惊心动魄的“蟹斗”。不止螃蟹,坐拥全国最大淡水养殖基地的荆州,早已用过硬的实力成为中国水产第一大省的龙头代表。据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22年荆州市水产养殖池塘面积187.3万亩,淡水产品产量122.2万吨,占全省24.4%、占全国3.6%,连续29年居全国市州第一位。
可以说,湖北人秋天尝到的每一锅莲藕排骨汤、喝下的每一碗银耳莲子粥,甚至放入口中的每一颗菱角、盘中的每一条湖鲜,其背后可能都有“荆州水产”的影子。
当“郢”都已成为楚人遥远的记忆,三国的烽烟也最终消弭于时间长河,如今的荆州,正带着“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的霸气重新回到江湖,于杯盘间攻城略地,在另一重战场上续写千年古城的辉煌与荣耀。
荆州城北,楚纪南故城,“含金量”极高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荒烟蔓草间的断丘残土,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最强盛辉煌时期的都城“郢”,也是一个南方霸主曾欲问鼎中原的光荣与梦想。八百年楚国史中,位于荆州的郢都纪南城曾经是楚国长达四百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战国] 楚王车马阵
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藏
摄影|摄影师么么锐
楚国敢向中原诸国“亮剑”的底气,来自楚国核心区“九百里云梦”的富饶物产。《墨子·公输》论楚国之富,说“荆有云梦……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富”。楚国大夫孙圉也曾经骄傲地给晋国人介绍作为“楚国之宝”的云梦地区,说那里是“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齿、角、皮革、羽毛,所以备赋用以戒不虞者也”。这是一片遍布沼泽湖泊的富饶“国家公园”,拥有充足而丰沛的矿藏与取之不尽的动植物资源。
沼泽、江河与湖泊,织就了楚国文明的底色,以鱼虾蚌螺为代表的湖鲜、河鲜则早已深深刻印在荆州人的饮食DNA中。早在荆州地区大溪文化遗址里,渔猎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定比重。属于大溪文化的文化层内,夹杂着较多的鱼、龟、鳖、蚌、螺等水生动物遗骸,说明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娴熟地食用水产。
[西汉] 鱼纹圆耳杯
荆州博物馆 藏
摄影|路客看见
到了楚国时期,水产的做法更是被荆州人玩出了花样。屈原在《大招》中提到了名叫“煎鰿”的名菜,也就是文火慢煎的小鲫鱼。《国语·楚语下》中说楚国“士食鱼炙”。“炙”也就是烤,把新鲜的鱼直接用火烤干水分,与今天的烤十分相像。除了用火烤干,还可以把鱼腌制之后晒干,成为“枯鱼”。由于需求量大,楚国甚至有专门经营鱼干的市场,称为“枯鱼之肆”,著名的孙叔敖在做楚国令尹时就十分好这口。
楚国的富强不仅体现在湖北博物馆大套大套的华美漆器上,也体现在两千多年前即已成型的丰富烹饪手法中。楚辞中出现的烹饪方法包括“臑(煮)”“炮(煨)”“煎”“脍”“炙”“煔(烩)”“烝(蒸)”等,几乎与现代无异。加上两千多年前即已使用的盐、糖、蜜、姜、桂皮、椒、小茴香等丰富调味品,楚人的餐桌可谓精彩纷呈。
楚王的宫廷盛宴大多已成为久远的传说,在今天的荆州,有一道美食却依稀连接起现代城市与上溯千年的时光。
长湖是古云梦泽遗迹
现为湖北省境内第三大湖泊
图源|图虫创意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郢城南门外有一个“百合鲜鱼庄”。一天,楚庄王郊游经过南门,饥肠辘辘中偶然吃到鱼庄中一道形似糕点味似鲜鱼的特色小吃,大为惊讶,于是便将这道菜品引进楚宫,甚至成为宫廷宴饮中的头牌,这就是“荆州鱼糕”的由来。
久远的轶闻已难考证,但在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的“头鱼宴”上,荆州鱼糕就已崭露头角,成为风头无两的名菜。南宋时荆州各县权贵请客,都会把鱼糕当作宴席的主菜。而在今天的荆州,鱼糕以悠久的历史和巧妙的烹饪手法成为荆州、沙市地区八大名肴的最佳典范。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是鲤形目鲤科青鱼属的一种大型鱼类
摄影|王永更
鱼糕的玄妙之处,在于“食鱼不见鱼”“吃鱼不见刺”,既有鱼肉的鲜美可口,又避免了剔鱼刺的麻烦与不雅,外观看起来更是犹如江南细腻的糕点,十分精巧。在做法上,一般选用荆州本地的新鲜青鱼或者草鱼,去掉鱼鳞、头、尾、骨头、鱼鳍和内脏,单取弹滑鲜美的鲜鱼净肉。和上肥膘、葱姜末,用双刀仔仔细细剁上数个小时制成肉糜。其后,加入适量味精、盐、鸡蛋清等搅拌蒸制约半小时,最后再在表面涂一层蛋黄,继续蒸5分钟左右出锅,鱼糕本身切成细片糕体,有的还要再配以肉丸、鹌鹑蛋等,精心摆盘后便成为席间令人称道的美味。
不管楚庄王青眼有加的故事是真是假,鱼糕的制作过程的确处处彰显着楚地厨师的玲珑巧思。今天的荆州人往往都拥有精致细腻的刀工,辣椒一定切成细丝,鱼肉得一刀一刀刮下来,炒藕片也切得像纸一样薄。精湛的刀工使食物与调味料完美混合,十分入味。
荆州鱼糕“食鱼不见鱼”
嫩滑不失弹性
图源|图虫创意
荆州地区号称“无糕不成席”,逢年过节,喜庆宴会,一道色彩绚丽、营养丰富的鱼糕往往是桌上最具特色的菜品。很多漂泊在外的老荆州人,日思夜想的都是这道充满乡愁的鱼糕。大概在这滋味中,也裹挟了许多合家围坐的欢乐记忆,以及儿童时代的美好与温馨。“升级”做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之后,鱼糕更是成了爱意的美食表达,鱼糕清淡美味、营养丰富、入口即化,非常适合做给孩子。一刀一火细细烹制,是荆州人血脉中的饮食传承,也是对晚辈的拳拳之心和无限爱意。
除了鱼糕,唤醒荆州人家乡记忆的还有各种各样的鱼鲜。
江汉平原因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得名
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图源|图虫创意
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长江到此突然进入地势低平的江汉平原,带来丰腴的泥土与营养物质,成为鱼虾生长的乐园。荆州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千亩以上湖泊30余个。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08万公顷,号为古云梦泽遗痕。
“闻说江陵府,云沙静眇然。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唐代诗人杜甫笔下的荆州,江河纵横,湖塘密布。三国的烽烟远去,作为长江华丽大都会的唐代江陵,处处洋溢着鱼米之乡的富足安宁。令人垂涎欲滴的白嫩鱼肉,在厨子熟练的刀工下宛若白玉。临江把酒,一边欣赏波光粼粼的优美江景,一边大快朵颐奇鲜无比的湖鲜江鲜,人生惬意之事不过如此。
鱼杂火锅主要食材有鱼肚、鱼籽、鱼皮等
咸鲜微辣、口感丰富
图源|图虫创意
深邃的湖泊是鳙鱼的理想栖息地,在湖北,它们有着更加亲切的名字——胖头鱼。顾名思义,胖头鱼的主要价值,全都集中在丰腴的脑袋上。秋冬时节,煮一锅热气腾腾的胖头鱼汤,再丢几片白嫩的豆腐、几棵青菜,看着乳白色的汤汁与豆腐在锅中翻腾,青菜逐渐软嫩,汤汁鲜美诱人,简单的做法却能带来整整一天的满足。
胖头鱼的鱼身也不能浪费,人们一般会将鱼身切块,撒一把薄盐,沸油入锅后加入香醋、酱油等,一盘地道的红烧鱼块便可上桌。
楚辞里的“煎鰿”也就是香煎小鲫鱼,今天也依然是荆州人常见的家常小菜,不过现在最常见的做法是豆瓣鲫鱼,或者腌制后干炸,满口麻辣鲜香,最适合夏季街边露天小摊上佐酒。
皮条鳝鱼因形如竹节,也叫竹节鳝鱼
外脆里嫩、香甜味美
摄影|马小迪
习惯了吃“鳝丝面”的浙江人,往往惊讶于荆州人吃鳝鱼的豪放与花样。黄鳝本是一种凶猛的肉食鱼类,常常在稻田和沼泽中潜伏,但在荆州人眼里,它更是营养鲜美的“鳝鱼”。和江南一样,“鳝丝”也是荆州人的常见做法,剔除鳝鱼骨后切成丝状,用大量的花椒、辣椒、葱姜等去除土腥,大火爆炒后装盘。辛香调味料的加入让口感主调偏向热辣欢腾,虽同为鳝丝,却与江南的咸鲜大相径庭。
更具有荆州特色的鳝鱼做法,是与松鼠桂鱼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皮条鳝鱼。同样剔除鱼骨后切成长条,用两道不同温度的油炸至皮酥,再挂上糖醋黄汁,出锅后色泽金黄,外酥内嫩,形似皮条,故而名为“皮条鳝鱼”。口感酥脆酸甜,叫人垂涎三尺,曾经的老字号聚珍园当年便是靠着考究的皮条鳝鱼扬名荆楚。
引江济汉工程连通长江和汉江
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
图源|图虫创意
对于“80后”、“90后”的荆州人来说,乡愁除了鱼鲜,还有从小耳濡目染的“过早”。一碗豪气干云的早酒,一碗油厚码子多的早堂面,是老荆州们早餐的“标配”,也是荆州地区码头文化的鲜活记忆。
荆州的另一重身份,是坐拥长江著名水陆码头沙市的贸易枢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沙市便作为楚郢都外港,商贸历史源远流长。浩荡长江联系起沿线物产交易、商旅往来,支撑起全国水陆商贸的骨架。明清时期,沙市已经成为全国赫赫有名的商业都会,会馆、商帮林立。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沙市被迫对外开埠,卷入近现代全国乃至世界贸易网络,荆州的码头文化也随之到达了顶峰。
早堂面用的是碱水面
有味鲜、汤厚、油重的特点
摄影|周周
每天凌晨四五点,天刚蒙蒙亮时,长江边的码头工人就在尖锐的汽笛鸣响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大量碳水和热量,一碗油厚盐重码子多的早堂面便成了码头工人们“过早”的不二选择。
传承到今天,早堂面在保留本色的基础上做了不少口感和营养的改良。面是碱面,汤料则需要鳝鱼、老母鸡、五花肉、猪大骨、鲫鱼熬煮。讲究的师傅为了防止鱼刺混进汤里,会专门用布包裹住鲫鱼再下锅。先用大火煮沸,再以文火慢熬,所有食材的鲜味与营养都汇成一锅乳白色的高汤。
碱水面起锅另煮,面熟后捞出放入盛满高汤的碗中,浇上五花肉、鸡肉丝、瘦猪肉、鳝鱼骨头等做成的“码子”,再撒上一把翠绿的本地小葱,一碗鲜香饱满的地道早堂面便大功告成。食客根据口味,可以再自行加入辣椒油或酱醋等,一碗下肚,一天的生活都有滋有味。有些爱得深沉的早堂面“粉丝”甚至为了那口“头锅”鲜汤,不惜天不亮便起床,在福寿、西园等老字号面馆门外虔诚守候。
荆州市小龙虾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
个头饱满、吃法多样
图源|图虫创意
而荆州的夜晚,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则是夏夜江边晚风中一顿热辣尽兴的麻辣小龙虾。
夜宵同样配酒,却不同于早酒的克制,约上三五好友敞开吃吃喝喝,一天的辛苦仿佛都烟消云散。划拳猜酒,杯盘碰撞,高谈阔论间依稀可见码头工人先辈们的直爽与豪气。小龙虾的风靡也离不开荆州,荆州下辖的监利市是中国小龙虾产量第一的县级单位,而同属荆州的洪湖市则排名第二,公安县第七、石首市第十。前十名中占据四席,成就了荆州小龙虾产量第一市的江湖地位。
荆州市是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也是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
图源|图虫创意
悠悠长江与粼粼湖泊,以及这片土地上古往今来与湖鲜、与水的千古纠葛,共同锤炼出荆州令人咋舌的水产成绩单。然而荆州的格局还远不止于此,除了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大市之外,荆州还是中国活鲜淡水产品的交易中心,年交易量达140万吨。从荆州出发的水产不但辐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甚至远销东南亚、日韩和欧美。那个志在问鼎的霸气楚国国都,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光荣与梦想。
参考文献:
作者
Article author
骆文
中国国家地理·美食地理特约作者,《中华遗产》资深作者,北京大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热爱植物、农业与美食。
往期推荐
撰文|骆文
摄影|摄影师么么锐 路客看见 王永更 马小迪 周周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海报图源|图虫创意
主编|刘乾坤
编辑|陈玉婷
图片编辑|陈玉婷
设计|钟阳白雪
校对|李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