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和23日,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中国经济工作组2024秋季会议在辽宁大学蒲河校区校部办公楼4楼报告厅成功举行。此次会议聚焦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等领域的前沿问题,吸引了来自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埃默里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在内的全球三十余所顶尖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会报告。
会议分为四个阶段,分别由哥伦比亚大学的魏尚进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方汉明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的熊伟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何治国教授主持。此次会议的焦点之一是金融科技,学者们在电子支付、大语言模型和另类数据等话题上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并展开深入讨论。
胡佳胤教授在题为“金融科技使用取舍:当‘先买后付’遇见了征信制度(The Use and Disuse of FinTech Credit:When Buy-Now-Pay-Later Meets Credit Reporting)”的报告中论述了征信信息公开如何影响消费者对“先买后付”功能的使用。近年来金融科技(FinTech),快速发展,通过向个人提供信贷,显著促进了金融普惠。然而,由于过去金融科技企业往往不与其他贷款机构共享借款人信息,故放贷行为缺乏透明度,可能在监管框架外积累拖欠风险。基于这一观察,报告以“花呗”被纳入征信系统为政策实验,利用来自大型数字平台的“先买后付”用户的独特数据集,研究信息共享如何影响消费者对金融科技信用使用的问题。报告中发现,当“先买后付”贷款机构受到信贷报告监管时,消费者显著减少了对“先买后付”信用的使用,特别是有违约记录的借款人对该信用的使用减少尤为明显,还款行为也有所改善;较少使用“先买后付”还导致了在线消费的下降;信息共享有助于减轻过度借贷和过度消费的现象,尤其在年轻群体、高消费群体和持有信用卡群体中效果更为显著。报告还强调了大数据平台的监管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正式执行机构的监管作用。
高振宇教授在题为“推进社会性环保:探究同辈行为对环保选择的影响(Socially Green Nudges: Unveiling the Power of Peer Influence on Green Choices)”的报告中利用阿里巴巴集团的蚂蚁森林和蚂蚁伙伴数据探究了社会交往如何影响环保行为以及绿色投资。报告发现,社交能够促进人们对低碳生活与环保投资的选择,在塑造个人环保行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且相比于积极的社会互动,消极的社会互动在推动个人做出可持续的日常生活和投资决策方面具有更强的效果。
戴若尘教授在题为“解剖中国创新:基于专利质量与所有制关系的洞悉(The Anatomy of Chinese Innovation: Insights on Patent Quality and Ownership)”的报告中考察了1985年至2019年间中国专利的发展,使用大型语言模型、根据专利摘要来获取有关专利重要性的信息,并利用全面的商业注册数据库对专利所有权进行分类。报告有四个主要结论:首先,从2000年到2010年,专利的重要性平均有所下降,但最近有所回升;其次,中国的私营企业在专利增长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海外专利权所有者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再次,专利权所有人对外国知识的依赖性逐年显著减少;最后,虽然中外专利的技术构成变得更加相似,但在具体技术类别内,专利摘要的相似性分析显示,中外专利重要性仍然存在差异。
陈磊教授在题为“解密大科技消费信贷的影响(Deciphering the Impact of BigTech Consumer Credit)”的报告中发现过去十年间,大型科技公司(BigTech)纷纷进入信贷市场,将借贷业务与其核心商业生态系统紧密结合。在此背景下,报告中探讨大科技公司的信贷业务如何影响用户在电商平台上的消费模式,发现获得信贷的用户月消费额增加了19%。这一增长主要源于购买频率的提高,包括访问频率的增加和访问转化为消费的倾向上升,而非每次订单的消费金额增加。对于那些较难获得传统银行信贷、在电商平台上活跃度较低或居住在电商物流基础设施较完善地区的用户,信贷引发的消费增长尤为显著,突显了大科技公司在金融普惠方面的作用及其借贷与“拒绝推断”技术之间的协同效应。此外,信贷用户还表现出更强的多样化消费倾向,购买更多种类的产品和品牌。尽管信贷对消费有显著影响,研究并未发现大科技信贷导致过度消费的证据,因为它并未引发更高的非必需品支出或更昂贵商品的购买。研究还表明,较高的消费增长或较高的信贷额度没有导致更高的违约率。
高昊宇教授在题为“无价之宝的定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成本(Pricing the Priceless: The Financial Cost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的报告中提出,传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手段会带来一定的金融成本,因此需要转变保护方式。生物多样性保护尽管对生态有利,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了压力。研究显示,政策实施后,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级市的政府债券收益率显著上升,反映出生态保护政策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
高华声教授在题为“社交媒体匿名的价值:来自股票市场的证据(The Value of Social Media Anonymity: Evidence from the Stock Market)”的报告中提出网络实名制对上市公司市值存在负面影响,特别是在那些投资者依赖社交媒体获取信息较多的企业,因为实行实名制后,股票论坛上的信息传播效率显著下降,帖子数量、长度、原创性以及包含的定量信息均减少,这导致了股票价格的信息量和流动性降低,股票崩盘风险增加,公司自愿披露意愿下降,而盈余管理活动增加。此外,研究发现,这一政策对负面信息的传播影响尤为显著,减少了负面信息的披露,从而抑制了投资者对公司负面财务表现的预测能力,导致市场对负面财务信息反应更为剧烈。研究结果表明,实名制政策的实施通过恶化投资者获取信息的环境,削弱了公司价值。
此次会议由辽宁大学主办,经济学部和金融与贸易学院共同承办。会议吸引了辽宁大学各学院的师生以及外校学者共150余人参加,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与会者对报告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积极提出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