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在开头
致敬每一个与火焰为舞的日子。
塞内加尔是我们摩旅的第21个国家,现在我们正离开它的首都前往下一个国家冈比亚。向南沿着海岸线来到了尼亚宁村,这个村子里有一棵“埋葬”吟游诗人的圣树,还有造型别致的教堂和民宿。
我们将从这个作为环境泡泡的民宿开始在尼亚宁游走的故事。
2、环境泡泡
我曾不止一次的提起非洲之旅对于旅行者而言是非常昂贵的,但凡渴求跟国内相同的生活标准,那价格会比欧洲之旅还贵。
非洲在很多人眼里是贫穷的荒野,但聪明的资本家早将世界上最奢华的酒店建在了被他们标榜为“最野蛮落后的地方”。强烈的对比感呈现出如同上帝般的视觉冲击,抬高了酒店的格调。这里到处都是均价千元的酒店,而当地人的人均收入低到一美元。
以塞内加尔为例,整条海岸线上遍布七八百的奢华酒店,专门接待欧洲游客,密度高到相隔几公里就有一家。棕榈树和高墙将酒店从破破烂烂的当地村落中独立出来,形成专门的“环境泡泡”。
人们对旅游的要求越高,越会被隔离在这种环境泡泡里。
环境泡泡是指人们虽然到了异地,吃住环境仍是与他们平时生活的地方相似,不同于当地环境。也正因有环境泡泡的存在,才能让那些不喜欢冒险的人被司机和导游带着去向幻想的远方。
3、蓝绿色的渔村民宿
就像我们在塞内加尔的尼亚宁花三百元入住的民宿,它是整个渔村除2018年新建的天主教堂外最高的建筑。虽然算上天台只有四层,可当地还普遍都是只有一层的平房。
整栋蓝绿色的建筑处在以灰色为主体的渔村,格外晃眼,从颜色就说明了它服务于游客。
这家酒店的管理员头像是当地村民,他就住在酒店对面,当我们到时,只有他坐在那里。他会打电话给说英语的酒店老板,我们再通过爱彼迎平台取得联系。他老板说清洁工会在现在打扫房间,下午三点才能入住。
村民引导我们将摩托车停进院子。
整栋酒店每天只能接待两个客人。
虽然上下有两个放着双人床的房间,但三楼的房间是敞开的,没有窗户,躺在床上,海风直接打到脸上。其余三个方向的墙体上安装了玻璃窗户,一扇对着清真寺,一扇对着羊圈里的小羊羔,一扇对着村子。
一层的房间是标准的酒店房间,有大衣柜、餐桌、空调和私人卫生间,卫生间的镜子还带着触摸开关的镜面灯。
无论从设计还是设施,都与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可谓是典型的“环境泡泡”。
大部分城市人都会喜欢这样的住宿,在保证舒适的同时,还彰显着审美的个性和格调。
放在国内这样的民宿很容易成为网红民宿,价格动辄两千一晚,所以当这样的民宿出现在西非,它的吸引法和独特性被当地环境烘托得更强。
但如果望出去只是海,未免又沦为普通,这里恰好是渔村的中心,外面停满了船,离船最近的地方有个铺满茅草的棚子,打好的鱼会放在那里售卖。海浪的声音隔绝了渔民的嘈杂,你能看见上演的一切,四周却又是安静的,一切被大海包围,如此安逸。
敲击海螺的声音穿透海浪,像有人在海里敲击木鱼,岸边堆满了不同品种的螺壳山。
楼下的妇女硬是卖25一斤,我就想买10块钱的尝尝,她不卖我。因为我们是住在环境泡泡里的有钱人。
我也倔,我不买。
建初眼馋:“那是处理好的螺肉啊,两个男人敲碎硬壳,两个女人分别进行两次清洗,它们值那样的价钱。”
我就是不买。
如果你还想买其它东西,跟其他的小商贩打交道,就得在不那么想要的东西上僵持。
我们回到了楼上。
除了三楼带床的房间,整个二楼都布满横七竖八的楼梯,这些楼梯通向不同的露台,每个露台都敞开着,朝着当地人生活的景象。
这个酒店的设计师完全懂得:游客最需要的就是对异地生活的凝视,拍照更是确定了这场凝视的主客体关系。
这栋房子除了一楼,几乎没有门和墙。一楼除住宿的房间外,另一边的房子是厨房,老板想同时做个Ins餐厅,看起来好像不太成功。
这里的渔船都是早上出海,中午满载而归。
我们到的时候正好是中午,我就在二楼紧紧盯着他们从渔船上搬下什么。有的专门搬贝壳,只是壳,后来来了一辆马车,把那些壳运走了。有的船上卸下来大鱼,有的船上是小鱼,被等在岸边的妇女拿盆装满,顶着走到屋棚下,或贩卖,或直接在旁边被晾晒成鱼干。
突然看见一个麻袋,有两根须子从里面扎出来,像逮了一只精灵。
“建初,快,快下去买龙虾!”
“哪有?”
“快下去,下去看!”
龙虾常常被岸边的餐厅预定好,渔民一打电话,可能龙虾直接就被买走了。
建初跑下去,看了一圈,站在那里说没有。
好奇怪。
这时一个男人拉住他,转身拿出来那个麻袋,里面的的确确装着三只龙虾。
三只龙虾合人民币150,民宿的厨娘要50加工费,我们吃上了旅途路上第一顿龙虾大餐。这是我俩这辈子第一次买龙虾。
环境泡泡不止隔绝环境,它也能成为你进入当地的锚点。
但我想当地人买这三只龙虾只要75人民币。
后来又买了个在毛塔沙滩遍地都是却没有人吃的蜗螺,厨娘说做法和口感都跟鱿鱼差不多。
最有特点的还是塞内加尔的鱼肉饭,其实就是他们的手抓饭,米饭上除了鱼还有土豆、红薯、苦瓜、辣椒、橄榄菜,鱼去除内脏后填充了当地的绿色酱料,还有的酱料是红色的。
一份鱼肉饭合人民币35元。
住宿是包含早餐的,第一天吃的煎蛋,第二天吃的金枪鱼炒洋葱,这种烂泥吃法也是当地特色,还有沿街随处可见的“甜甜圈”,油炸发面疙瘩,甜的。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环境泡泡。
4、渔村里的教堂
尼亚宁新建的教堂已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吸引着很多过路游客。
这座教堂也有着别具一格的现代设计,颜色和形状都像一只龙虾,但人们称它为贝壳教堂。旁边有个旋转楼梯直达顶部,成了尼亚宁最高的观景台。
不幸的是旋转楼梯的钥匙在当地村民的手中,想上去要付些小费。
这个村子里到处跑着猪,这在穆斯林为主导的国家格外罕见,由此可以看出塞内加尔的包容程度。它在最初就宣布自己是政教独立的国家,即使独立的不是那么彻底,但也随处可见教堂的存在。百分之九十五的塞内加尔人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的只占百分之四,但塞内加尔是少数穆斯林占主导、却允许传福音的国家,所以被捐助修建了很多教堂。
“为什么教堂比清真寺大?”
“因为欧洲人有钱,像我们住的民宿一样,它要用自己现代性的建筑风格,作为文明和幻想的特殊符号,建筑的形状也是一种语言,它要打动你,要你从里到外的感受到它的存在。”
我们走进教堂内部,听见了外面听不到的海风。
里面是通风设计,空气是流动的,风声在这个容器里来回来去的回荡,萦绕出低吟的唱经声。
建初发出圣歌的声音,那声音跟海风融合在一起,久久没有散去,延长了将近十秒。
当地人说每周日上午做弥撒的时候会有合唱团,这里会来很多人,有当地的黑人,男人、女人和孩子,也有当地很多来自法国和比利时的白人,他们聚在一起手拉手的做弥撒。
我想象那样的景象。
感性的人会想到和平及平等的人间美好。
理性的人会知道殖民者以自诩文明的新宗教否定了他们的传统文化,这两天看完了肯尼亚著名现代作家提安哥的小说《大河两岸》,传教也是白人对当地的文化专制,如果你信教,就要摒弃部落的传统,例如割礼,才能进入白人的教会学校学习更多的知识。
政教很难分离。
真正信教的人都美好。
现在是不信教的人讲述文明。
5、一千八百多岁的猴面包树
出了教堂再往村子深处走,就能见到这棵周长为32米的猴面包树。据说这棵树已有18个世纪的树龄,这意味着它诞生于匈奴横扫欧洲的时期。
它是如此庞大,有一个洞口可以进入树身,里面大得足够住人,至少同时进入五六个人不成问题。
这个猴面包树见证了塞内加尔祖先的习俗:他们在这个猴面包树中埋葬了吟游诗人,周围环绕他们的乐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可不是浪漫的尊重,因为当时流浪者被认为是低等人,不能与其他居民一起埋葬,会污染土壤。
一直持续到开国国夫桑戈尔在独立前夕才得以设法说服当地村民,这些吟游诗人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惩罚,特别是因为在树洞自然腐烂的尸体有利于疾病的扩散。
那时死者被裹着白色的裹尸布,被放置在树干的空处。女人在入口处,男人在后面,孩子们在里面的前厅里。周围悬挂的乐器成为了流浪者的命运,任何人不得在里面闲逛。
我们今天本该带着琴来。
现在洞穴里面被蝙蝠占据了,上上下下挂满蝙蝠,随着一步步的踏进,它们发出尖锐的叫声,扇着翅膀。
因为它们的存在,树洞里满是禽类粪便的臭味,不能多待。
树洞外有在卖手工艺品的妇人,她们摆了个小盒在树洞外,我们放了两枚硬币进去,又买了两个小黑人,一共给了十元钱。
建初问我为什么花钱,本是免费的树。
我说因为她们铺了台阶,让我们如此简单的进出洞口。
在当地人信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后,很多传统习俗都不存在了,也不必觉得可惜,文化的发展都是这样的。
现在这里只是一个萦绕着鸟儿、蝙蝠和灵魂的猴面包树,供喜爱冒险、热爱自然的游客拍照和进入。
6、写在最后
3500字写到现在已是凌晨了,在非洲旅行并不仅仅是冒险,不仅仅是跟警察和移民局的人斗智斗勇,非洲也可以很舒适,也有很多风格独特的建筑以及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
总有人问我去非洲图什么,在这世界上走走,也没想去哪,走哪是哪,哪都有它的吸引力,哪都那么美丽。
喜欢文章,喜欢今天的照片,要记得赞赏,支持我们再走一天路,带你走进真实的非洲!
谢谢,向你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