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对待敌国亡国之君
当时的秦王嬴政灭六国遵循了一个过程,先稳住东方的齐国再灭韩、赵、魏、楚、燕,韩与秦相邻,成了第一个倒霉的国。先是叫韩国让出南阳之地,随后派人驻守南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韩,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韩王安做了嬴政阶下囚,本来嬴政只是将韩王安软禁起来不准随意走动,没想到4年后韩国的旧贵族们发动叛乱,嬴政琢磨着,还是杀韩王安绝了那些人心思好。于是,韩王安就驾鹤西去了,而秦国灭韩后多了颍川郡。但韩国的王族没有被嬴政团灭,后来的汉代诸侯韩王信,论起辈分来就是韩王安叔叔呢。
随后就是赵国。而赵国最后一位国君赵王迁偏偏又是个出了名的要人品没人品、要智商没智商的不肖子,要不是他父王宠爱他母亲废长立幼,王位根本就轮不着他。他在位期间赵国天灾(地震、大旱)不断,人祸连连(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杀名将李牧,自毁长城),结果前228年赵国邯郸城被破,他成了阶下囚。虽然赵王迁的哥哥公子嘉逃到赵国代郡自立为代王,继续为赵国续命,但这也不过是困兽之斗。邯郸城破6年后代王被掳,赵国彻底灭亡,赵王迁没有被杀而是被流放,而这位代王嘉被秦国派去守西戎,可见嬴政并不打算将赵国王室赶尽杀绝。
韩、赵之后,就轮到了魏。魏国虽然是战国时代最先叫大哥震慑其余小弟的一国,却敌不过后起之秀秦国,不但河西之地被秦国重新拿了回去,还一代更比一代弱,公元前225年,魏国国都大梁被秦军水淹,魏国最后一位国君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了。虽然一些汉代书籍说魏王假被嬴政杀了,但《史记》并没这么记载,所以魏王假的结局要打个问号,被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魏国宗室也得以保留,秦末汉初的群雄魏咎、魏豹两兄弟都是魏国公子。
嬴政灭楚的过程要曲折一点,因为初攻利用年轻将领李信,出师不利,后来亲自去请王翦重新出山才攻灭楚国,楚王负刍被俘虏,后来项氏一族拥立的楚王熊启(也就是嬴政他表叔昌平君)也兵败身亡,楚国从此不复存在。
公元前222年也就是楚灭同一年,燕国同被秦军灭亡,领军者正是王翦儿子王贲,王贲回师彻底灭赵后将矛头对准齐国,齐国末代君主齐王建,直接向秦国投降,随后被嬴政安排到一个叫做“共”的地方饿死。
至于燕国的末代君王燕王喜,被秦军俘获后并没有被杀。这就是“秦王扫六合”的过程,国虽然灭了,但是对王室贵族并没有斩尽杀绝,迁徙外地是主要手段。“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就是为得社会安定。
第四、对待功臣世家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形容越王勾践的话,后来刘邦杀韩信,又被强化了一次。汉刘邦和明朱元璋是两个极端的例子,江山一定,建国功臣几乎残杀殆尽。而秦始皇一个功臣也没有杀过,最著名的王氏世家和蒙氏世家就是很好的例证。
先说王氏世家。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人,都手握重兵。王翦曾统领60万大军,几乎是倾全国之力,可见秦王是多么知人善任。王贲是灭代国、燕国、齐国的主将。王离是协助蒙恬逐匈奴修长城的副手。三代都战功赫赫,到秦二世的时候,还协助章邯绞杀义军。
再说蒙氏世家。祖父蒙骜上卿,父亲蒙武内史,蒙恬、蒙毅兄弟二人一武一文辅佐朝廷,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
还有青年将领李信,他也是一位开国大将军,也是带领大军得到秦王的重用,曾有一次他放出豪言壮志,说只要给他20万的士兵,他就能够攻打下楚国,可是他在带领军队攻打楚国时,被楚国打败,20万损失严重。按说秦始皇应该严厉责罚他才是,他反而没有这么做,从此没有追究他的过失。派了王翦去收拾残局,后来的李信呢,可能是因为秦王没有责备他,他也奋发图强不负众望,在后面继续带领大军为秦王打天下,而且战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