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长辈的高要求、高期待下,在不断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构筑思想血肉,在职场中收获友爱的支撑,从女儿成为女律师,再成为激烈竞争中夺下理想offer的女性,她们也是万千个因为一点小事而感动,遇到挫折会伤感,但仍然不放弃追逐理想的女孩们。
作者 | 郭仪(长沙)
录制完《令人心动的offer6》,在香港的最后一天,罗仪涵坐在出租车上,经过了一条长隧道。一个月前,她刚来香港,去拍个人小片的路上,也曾走过这条隧道。
「这一个月里面发生很多事情,可能是过去两三年都不会带来的改变。」
在香港的一个月,罗仪涵交到了新朋友,在不曾涉足过的大律师行业有了案件经验,有了师父,有了人生中第一支个人小片,影视剧中的香港更具体地展现在她眼前,录制结束后,她还意犹未尽。
《offer6》收官之时,罗仪涵、陈可儿、骆鑫过五关斩六将,拿到了最后的offer。这是《令人心动的offer》系列综艺史上第一次以全女性offer阵容收官。
这三位女生都当过小组队长,在实际录制过程中,也遇到过许多「场外干扰」——由于节目录制地点在香港,每周,她们三个都要结伴去深圳办理香港签证事宜。如同总是她们三个人的签证需要定期更新一样,这三位女生在各自的成长经历中也有着某一段奇妙的重叠。
《明亮的夜晚》译后记中,说到:「如果人生是长夜,照亮漫漫人生路的又是什么呢?我想,那一定是爱。是小说中那些女性人物之间的互助与友爱,支撑着彼此,走过了人生里的一程又一程。」
《offer6》中的这三位女生也在爱里成长,在父母长辈的高要求、高期待下,在不断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构筑思想血肉,在职场中收获友爱的支撑,从女儿成为女律师,再成为激烈竞争中夺下理想offer的女性,长出可以振翅高飞的羽翼,飞往自己的那座山。
女儿们的成长
《offer6》的衍生采访栏目《来场走心局》里,骆鑫讲到自己的小时候,外公对学习要求严格,考了96分,不敢把试卷带回家,家人对她的高标准高要求也让她形成了习惯,必须把所有事情做好才能去玩。
罗仪涵当时觉得,骆鑫的家人对她的严苛要求,导致了她对自身的要求过高,这会让骆鑫一直都背负着无形压力,于是接过骆鑫的话头,说:「你的童年缺了我,我会把你的96分改成98分。」
在陈可儿长大的过程中,也有和骆鑫类似的成长压力。陈可儿的妈妈是老师,两人作息一致,她去上学,妈妈去上班,她放学,妈妈下班,漫长的亲子时间中,妈妈的强势曾让陈可儿感到痛苦——十几岁时,被妈妈批评后,陈可儿和好的方式是一次又一次向妈妈道歉。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满足父母的期待,」陈可儿回忆,「我不想躺平,就是因为妈妈是老师,她的朋友都很会教育孩子,他们的孩子们一个比一个优秀,几乎都是全奖的清华北大生。」
陈可儿坦白,前20年人生里,她执着于证明自己,以至于在找实习工作的初期,她想申请到律所的原因是,想在父母面前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父母觉得她找不到一份月薪两三万元的工作,她就找给他们看;父母担心陈可儿在国内发展,会比不上那些清北复交的孩子,陈可儿就要证明自己的强大;当陈可儿真的拿到律所offer,父母终于对她刮目相看,放心让她自己放手一搏,「(他们)觉得我居然可以自己找到这样好的工作,所以觉得我可以有更高的自由度了。」
陈可儿剧照
渐渐地,随着陈可儿在校园和职场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父母未曾拥有过的经历体会,拥有了父母不曾想到过的视角,父母也越来越信任和尊重她的处事逻辑,「他们会觉得ok,你可以去做。」
在不断证明自己的过程中,陈可儿越来越了解律师的具体工作状态。比如,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IPO、融资等议题太大,但通过实习真正接触业务后,才会知道,原来只有外所才有IPO相关领域的业务。陈可儿在实践中不断升级打怪,打开各种新世界的大门,同时,各种经历又反哺增添了她的自信心。
有了自信,她才觉得自己可能对诉讼感兴趣,才决定去香港参加《offer6》,试一试。决定去香港的时候,她当时的老板说,参加节目后,就算没有拿到offer,还是可以回律所继续工作,这也给了她莫大的底气。
想要跳出父母的框架,拥有自己的独立叙事,但母亲的烙印又早已刻进女儿的身心,罗仪涵有着与陈可儿一样浓烈的母女羁绊。
罗仪涵剧照
罗仪涵的母亲也是一名老师,教授中学科目,「她是我的偶像,是一个非常坚韧、善良的人」,罗仪涵说,母亲对工作总有很多创新的想法,敢想敢做,并一直坚定地认为,把罗仪涵养大的过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母亲的处事风格推动了罗仪涵理想主义的萌芽,也影响了她职场观念的形成。同时,在成长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母女之间又会因为不同视角和对人生的不同理解而爆发冲突,这也成为母女间一个不断循环的新课题。
就像罗仪涵说的:「一份深不见底的爱里面,也会存在局限性。」
这份爱伴随着长辈对孩子的期许,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压力,三位女生成长于这样的爱中,带着不一样的思考,最终汇聚在香港,最终相互理解和陪伴。
骆鑫此前的实习工作基本都在内地,录制《offer6》的时候,是她第一次在香港工作、生活,不仅案件资料是看不懂的粤语,还要适应当地的饮食口味。
她至今记得,在香港吃过最好吃的一顿,是在刚开始录制时,她和陈可儿去吃的那家湘菜馆,两人点了一大桌。
罗仪涵补充,「后来我们每顿都吃湘菜。」
在香港,发现更多自我
《offer6》录制的时候,「每天都在意料之外,」陈可儿说,「我们都不知道明天要干嘛,上午的时候不知道下午要干嘛。」
「好人法」课题发布的时候,是实习生们认识的第二天,他们才见第二次面,就要展开对KPI的激烈竞夺。
刚认识,就要和陌生人紧密合作,不仅需要实习生们快速摸清彼此的性格,了解对方的舒适区,也对短时间内完成磨合、拿到成绩的团队模式提出要求。
在这个课题里,罗仪涵是队长,需要带领组员们分析资料,提出论点论据,赢得KPI,但最终表现并不理想。后来,复盘这个课题的时候,罗仪涵觉得,如果能再来一次,「我可能会凶一点,但也不好说。」
罗仪涵剧照
节目播出期间,这个课题也引起了网友对于她「争与不争」的讨论,随着节目的进程,网友的讨论贯穿始终。同时,罗仪涵的朋友们也会跟她反馈一些节目中呈现的性格和表达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罗仪涵小时候受到的教育理念都偏向中庸,她最初害怕尖锐的言论会伤害到其他人;另一方面,她坦言自己很难产生非常强烈的「争」的欲望,这是她的性格使然,也是从小受母亲影响而形成的心态。不过,罗仪涵又通过这段经历,学到了如何更强势笃定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与队友达成双赢。
从第三视角来观察自己,从而发现更多自我,对她们而言,这种经历是之前很少有过的。
陈可儿则发现,原来自己早已把人生经历内化到职业当中。
比如,在「模拟遗产调解案」中,陈可儿与当事人的共情收获一片好评。调解过程中,说到二姐留学的那个哽咽瞬间,她想到了同样年幼出国的自己——一个小孩孤身在国外,吃不习惯,睡不习惯,无法融入学校之间的联谊活动,所有事情都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路,家人不在身边,隔着时差和物理距离,也无法理解在外的困境。
《offer6》模拟遗产调解案
「像骆鑫和罗仪涵在这个阶段出国留学,是她们自己谨慎做出的决定,但年幼出国的小孩不一定想得很清楚,」陈可儿说,「这也是为什么我很能共情二姐,因为很多时候,出国未必是自己真的想清楚后才做出的决定。」
录制《offer6》的过程中,陈可儿不仅从师父和跟拍导演的反馈中,发现了自己性格的多面,比如对获得赞扬这件事情会感到尴尬,更在回看节目的时候发现,尽管以前的她会因为母亲严厉的眼神而受伤,但现在,她的一些表情还是越来越像母亲。
在三个女生看来,从第三视角看自己,是一场「灵魂审判」。
父母之前对陈可儿的缺点提出过一些改进意见,她当时没有听进去,节目播出后,陈可儿会觉得,「这些缺点是真的需要改的。」
骆鑫对自己的复盘则从模拟法庭开始。当时,她考虑到法庭上用英语辩论,于是选择了英语为母语的张棨乔,「现在回想起来,罗仪涵的普通法基础比我扎实,也有美国留学的背景,如果让罗仪涵和张棨乔搭配,肯定会发挥得更好一些。」
骆鑫剧照
也是在这一课题,作为队长,骆鑫的立场却首先动摇,这一点被她的带教大律师卜亚楠看出来,给了她一针强心剂,也让她更清晰控方的职责,「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我肯定会更坚定自己的立场」。
明年2月,澳洲JD(法律博士)开学,骆鑫也将启程去澳洲。
《offer6》的经历补足了她在普通法实践经验的空白,也挖掘出了她对普通法更深层次的兴趣,找到了钻研方向,对即将到来的JD课程更有信心。
向往中的职场
《offer6》的每一个课题都很有难度,实习生们经常熬夜到半夜。有一次,骆鑫身体不舒服,早上狂吐,带教大律师卜亚楠给她点了外卖。
作为香港第一位来自内地的女大律师,卜亚楠在面试的时候,就问过骆鑫,香港的大律师行业里,女性比例少于30%,女性在职场中有什么优势?当时,骆鑫的回答是,女性有更强的共情能力,可以更体贴地体会当事人的感受,从而让当事人对律师更有信赖感。
《offer6》面试
后来,带着骆鑫一组外出citywalk的时候,卜亚楠也会跟她们说起,一名女性在职场中会遇到一些更大的困难,「但很多时候,只要愿意咬咬牙,还是可以坚持住。」
这句话支撑着骆鑫度过了很多困难时刻。
「我师父对我们的期待就是做好本职工作,」骆鑫回忆,「她会时常和我们说,不管现在我们的生活也好,还是其他方面也好,都会很忙,但还是希望我们最后能成为很优秀的律师。」
七八年前,罗仪涵就和香港大学有些缘分,她也曾把自己的法学理想投射到这座学府,这次录制《offer6》,当罗仪涵坐在港大校友常去的餐厅里和师父沈智辉一起吃饭时,她沉浸在吃饭的快乐中——一方面,前几天的课题太难,大家都已经有几天没好好吃饭了;另一方面,港大曾经承载过她的理想,在港大校友聚会地点吃饭,好似她与理想有了短暂的链接。
迷茫时有带教引路,困难时友人指点迷津,朋友在隔壁,事业在手边,眼前是繁华百年的香港,某种程度上,《offer6》所呈现的职场环境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依然保有一丝美好结局的希望,在残酷的职场生态中仍有友谊的温情,这也是很多观众所向往的。
图源:@togo罗仪涵
实习生们之间氛围融洽,平等交流,带教们设置的竞争机制公平公正,最后,三位女生拿到offer,「其实是因为在浓缩成一个月的实习中,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被大家看到了」,罗仪涵说。
节目录制之初,每位实习生的学历背景和职场经历都不一样,短短一个月内,每人都需要在近乎完全陌生的大律师行业里找到自己的工作方法论。正是这一个月内,这三位女生不断从过往的课题中吸取经验,迅速调整状态,精进团队分工,最终抓住机会,突出重围。这个过程并不完美,但她们已拼尽全力,也让观众看到了女性在职场中的向上姿态和可以发挥出的更大势能。
「我们可以努力去考虑的是,如何创造更平等包容的环境,让更多有能力的女性有更多的机会被看到。」罗仪涵总结。
节目结束后,留在她们心里的并非光鲜亮丽的精英叙事,而是和朋友共度的无数朴素瞬间。观众们所看到的,也不仅仅是职场中的优秀女性成功学,更是她们真实、活泼的喜怒哀乐和承载美好回忆的烟火故事。
相比内地,香港的房间会小一些,罗仪涵经常在房间里撞到头;相比严肃紧张但至少可以理清头绪的课题,办公室咖啡机什么时候出冰块是更薛定谔的存在,每个人都和咖啡机斗智斗勇;所有课题结束,庆祝的时候,大家都有点微醺,在街上抢着背罗仪涵,陈可儿帮她背着书包;当大家放下手头的繁忙工作,坐在一张饭桌上吃饭的时候,也是骆鑫觉得「非常提气」的时刻。
无数个瞬间累积形成她们如今的模样,她们是女儿,是女律师,是拿到offer的女孩,她们也是万千个因为一点小事而感动,遇到挫折会伤感,但仍然不放弃追逐理想的女孩们。
正如节目监制徐晴之前对《新声Pro》说过,「我们呈现的不是精英,而是息息相关的生活。」
END
©新声Pro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要记得点赞、收藏、转发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