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式建筑的清真寺,在东北遇到了

文摘   旅游   2024-12-07 20:00   辽宁  
偶遇欧式清真寺
汉语课上,外国人学生聊到中国人宗教信仰的话题,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
他又接着说:“中国人信仰钱。”
我告诉他:“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小部分中国有宗教信仰。”
我顺便让他学习了“大部分”和“小部分”这两个词。
上完课后,趁着天没黑我想去附近的博物馆逛逛,不过看到公交站前面一站就叫“清真寺”。我刚和学生谈完信仰,一下课就看到宗教。我索性提前下车,按照手机地图的指示去寻找这座清真寺。
我准备从市府大路左拐,经奉天街坐到地图上标识的清真南寺。还没有清真南寺,在两条路交汇之处,突然出现了一座欧式建筑。

正门(图/无畏)
整座建筑方正稳重。门前四根欧式立柱托起上面的阳台,柱头的涡卷装饰看起来好像爱奥尼柱石,但中间却是一朵花。柱头、窗户、和顶部的花雕部分被涂上了蓝色,这在东北的欧式建筑中很罕见。


柱头(图/无畏)

我仔细一看,门上只写着阿拉伯语,没见到汉字。阳台上的山花(Fronton/Pediment)绘着蓝色的星星和月亮。原来,这个一座清真寺大殿。
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一座欧式建筑的清真寺。

大门(图/无畏)

在大殿前面,还有一栋涂上了蓝色的大楼,正面就写着“沈阳市伊斯兰教经学院”。
大殿的后方则出现一座三层高的望月楼,攒尖顶上耸起新月。

伊斯兰教经学院(图/无畏)

望月楼(图/无畏)

这是清真东寺
等到了清真南寺内,我才发现里面保存了多块石碑,其中一块《重修沈阳清真东寺楼殿碑记》上,详细得记载了清真东寺的历史,也就是我看到的那座欧式建筑。
清真东寺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由马成远、刘太元、赵廷功、沙震山等人组织建立。
光绪十六年(1890年),耿凤鸣、马承恩见到寺院破败,自己捐出巨资,并且倡导其他人捐资,重修了清真东寺。
当时“楼殿三进、南北讲堂六间、沐浴室三间、井亭一座、山门三间”,规模一下子扩大了。那时候东寺的样貌应该像南寺一样,还是明清宫殿式建筑。


重修沈阳清真东寺楼殿碑记(图/无畏)

四年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耿凤鸣接替战死的左宝贵,统领奉军与日军继续作战。日军将清军赶出了朝鲜,并且进入了东北,几乎要逼近奉天(现在的沈阳)。
清末民初各地战乱频繁,清真东寺也缺乏维护,逐渐破败。
直到满洲国成立,东北落入日本人手中之后,沈阳的穆斯林才组织起来重修清真东寺。这次,他们采用了当时沈阳很普遍的欧式建筑样式。新的清真寺于1935年竣工。
这块碑是三年后立的,可以看到碑文上使用了满洲国的年号“康德”。背面的碑文还详细列出了当时各地捐赠的金额,以及重修工程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


康德年号(图/无畏)

改革开放后,伊斯兰教又重新复苏。1988年清真东寺得到了维修,随后沈阳市伊斯兰教经学院迁入(晏路, 1997)
这座清真东寺如今似乎也没有开放,听说此前里面还做过关于沈阳伊斯兰教的展览。

阿拉伯语(图/无畏)
我站在路边正在拍摄,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向我走来,略显羞涩,开口对我说:“您很专业呀。”
我告诉她这一座清真寺。
“我经常在这里路过,从来没有注意过。”她表示很惊讶。
随后,她掏出几包零食,想让我买几包。原来这才是她接近我的目的。
眼下,对大部分人来说,赚钱比讨论宗教信仰问题重要得多。可惜,我不吃零食。

望月楼(图/无畏)

参考资料:
晏路.(1997).沈阳回族与回回营.满族研究(03),86-90.

添加无畏个人微信
探讨语言、历史与旅行

更 多 语 言 和 旅 行 的 文 章
 点 击 专 辑  阅 读

签证攻略 | 浪漫土耳其 | 游牧中亚 
游走东南亚 | 中东行迹 |南亚 
语言学习| 美洲放浪 |俄罗斯与高加索
全世界看日本 | 大韩民国 | 中国小众旅行 


无畏的旅行
历史旅行博主、语言导师 / 旅居45国、RUC社会学硕士 / 多语者:中日韩西葡英土孟粤潮… / 爱写东西、学语言、拍照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