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广西柳州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11月4日发布施工通告称:近期将依法依规对未批先建、违规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展综合整治与拆除,这些墩柱是目前已成烂尾工程的柳州轻轨的遗留物。该工程由时任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拍板上马,大肆建设的背后却并未拿到审批许可。
原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是一名典型的柳州“厂二代”,生于1959年,父辈来自浙江宁波,一出生就在柳州。
在柳州,“厂二代”的定义与其它地方不尽相同。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重工业项目布局在此,让柳州迅速崛起为工业重镇,上世纪五十年代,很多华东地区的工程师、技术工人来到柳州,成为各大工厂中的骨干力量。从全国各地奔赴柳州的工程技术人才,许多人扎根于此,这类人在柳州被称为“厂二代”,他们在这座工业城市中分布广泛。
18岁时,郑俊康进入柳州工程机械厂当修理工。不久,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郑俊康顺利考取武汉测绘学院。大学毕业后回到柳州,先后在柳州勘测院与柳州工程机械厂工作,30岁成为工厂团委书记,33岁担任修配件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按照干部“四化”要求,从柳州各大工厂中提拔了不少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充实到领导岗位。这其中有不少人,日后成为柳州乃至广西政坛的风云人物。1993年,34岁的郑俊康调任柳南区任区委副书记、区长。因为刘知炳、刘和平(一个贪官、一个政治骗子)对柳州的政治生态遭到污染,郑俊康在区长任上一干8年,始终得不到提拔。进入21世纪,随着柳州二刘案的阴霾渐渐散去,郑俊康的仕途开始一路开挂。。。
郑俊康主政柳州后,推出“一主三新”的城市规划,“一主”代表了市中心城区,“三新”分别为柳东新区、柳江新区和北部生态新区。同时在其主导下,柳州轻轨开工建设,郑俊康曾多次表示,轻轨建设是实现柳州城市升级的关键之役。轻轨建设有一套严格的审核标准,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但郑俊康却打起了“先上车再补票”“一边建设一边审批”的主意,在获得审批之前,就开工建设轻轨,而且一口气开工了好几条线路。在当年房地产热潮的裹挟下,轻轨沿线的房价一路飙升,但这个令当地市民无比激动的工程,从一开始,实际上没拿到“准生证”。柳州轻轨从开始就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对于轻轨建设,当初也有反对声音,但都被郑俊康压了下去。一名柳州退休官员称,郑俊康有句口头禅,“给你几天时间,不行就换人”。郑俊康在进行一场豪赌,赌国家的宏观政策会调整,柳州的轻轨终究能获批,也在赌房地产市场能够回暖,土地溢价可以弥补工程建设的投入,但最终错判了形势。这种投机性决策曾经也是个别地方推进城市发展的惯用手段——让规划项目既成事实,迫使审批部门事后加快审批,达到违建合法化。2023年11月16日,接棒郑俊康任柳州市委书记的吴炜任上被查,他在2016年1月当选柳州市市长,当时的市委书记正是郑俊康;二人搭班子干了5年后,2021年2月,吴炜接班郑俊康任柳州市委书记。
2024年5月,柳州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卓柳军涉嫌受贿罪一案,由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向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24年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同时通报对两任柳州市委原书记郑俊康、吴炜的处理结果:郑俊康被开除党籍;吴炜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24年7月初与8月初,吴炜与郑俊康先后被提起公诉,郑俊康被控利用担任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在担任柳州市委书记期间,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经济损失,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依法应当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现在,拆除轻轨容易,化解债务并不容易,柳州未来一段时间还要继续“消化”这个烂尾工程。截止2023年底,柳州市的地方债务余额897.7亿元,(不完全统计)城投平台有息债务高达2080.3亿元。而与之对应的是,2023年柳州市的一般预算收入(财政收入)仅为156.6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379.71亿元。同时,2021-2023年,柳州市土地出让金收入锐减,分别为248.63亿元、194.33亿元、120.52亿元,下滑幅度达到61.61%。2023年11月,财政部通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其中提到,2016年2月起,柳州多家公司依据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决议,垫资承担应由财政预算安排的土地一级整理开发、代行土地收储等业务。自2018年至2021年6月末,形成新增隐性债务176.95亿元。
如今在柳州各条主干线上,都能看到轻轨烂尾后遗留下的密密麻麻的桥墩。光秃秃的桥墩上,没有铺盖路面,柳州人给这些桥墩取名为“幻想柱”。一根根“幻想柱”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伤疤!主政官员任性的“豪赌”,打断了城市发展的应有进程。胡乱上马工程,透支了柳州财力,因为城投所背负的巨大债务,柳州与其它国内三座城市一起被人戏称为“四大地方债网红城市”。“政绩工程”的背后往往都少不了擅权妄为的一把手,而热衷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也是认定这些工程行之有效,会成为升迁之路的“垫脚石”。但如果这些工程不仅“政绩不显”,反而成为被问责的线索,到最后,只能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