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学术不端,应该严管学术期刊

学术   2024-11-23 23:37   新加坡  

学术不端事件老是发生,一直都在处理问题作者,但大家有没有想到,很多时候期刊也有责任。

作为科研成果“守门人”的学术期刊,其失职甚至不当行为不应被忽视。实际上,学术期刊向中介出售版面、缺乏严格的评审制度以及刊发“关系稿”,才是学术不端泛滥的关键原因。

有多少期刊在“外包”版面?


因为学术评价体系对论文发表数量和期刊影响因子的高度依赖,论文发表逐渐被异化为一种可交易的资源。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中介机构成为论文发表市场中的重要角色。

这些机构不仅代写论文,还通过与期刊建立合作关系,为作者提供“包发表”服务。在互联网上,“出售XX期刊版面”的广告随处可见,很多微信群里,我们都能看到一些中介机构明码标价,按期刊档次和版面字数收取费用。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背后是不是有期刊的责任?


这些交易的本质是对学术资源的公开滥用。通过这种方式发表的论文质量肯定会有问题,有些甚至是伪造数据或剽窃成果。

学术期刊从中获得了经济收益,而黑中介和投稿者达成了利益共谋,最终受损的是学术的公信力和整个科研生态。

有多少期刊在公正审稿?


同行评审制度本应是保障论文质量的核心。然而,一些学术期刊为了追求效率或节约成本,审稿环节变得草率甚至流于形式。

一旦评审机制失守,学术期刊的“守门人”角色便形同虚设,大量低质量甚至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便趁机流入学术圈。

一旦机制有问题,关系稿就会泛滥。

所谓“关系稿”,是指通过人情、权力或金钱交易获得优先发表的论文。这类现象在某些期刊中早已成为公开的潜规则。

一些编辑或主编利用职务之便,为熟人或利益相关者的论文开设“绿色通道”,这些论文常常未经严格审稿,甚至直接跳过审稿环节进入发表流程。

“关系稿”的盛行不仅使学术期刊丧失了公正性,也对学术公平造成严重破坏。那些没有关系和资源的学者,尤其是年轻研究者和基层科研机构,难以将高质量成果发表在这些期刊上。

更重要的是,这些“特权论文”占据了有限的学术版面,使得真正有价值的研究被边缘化。

遏制学术不端,应该严管学术期刊


要遏制学术不端,必须从对学术期刊的整顿开始。作为学术成果的“守门人”,期刊对论文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严格管理学术期刊,是防止不端行为扩散、维护学术生态健康的关键一步。

首先,严厉打击版面买卖行为。对于通过中介出售版面的期刊,应加大惩戒力度。监管机构应加强对期刊与中介机构资金流动的审查,发现问题一经查实,必须对相关期刊采取降级、停刊甚至取消资质的处理。


其次,强化审稿制度的透明度和规范化。审稿制度应更加严格和透明。例如,可以引入双盲评审或开放式评审模式,确保审稿人和作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

再次,加强对期刊编辑的监督与问责。编辑部作为期刊运作的核心,需对每篇发表论文的质量负责。对于屡次刊发问题论文或涉及关系稿的期刊编辑,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学术不端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单纯依靠对造假者的个别惩罚远不足以解决问题。从根本上遏制学术不端,必须直面学术期刊的责任与失职。

只有通过加强期刊监管、完善审稿机制、打击版面买卖等手段,才能真正重塑学术的公正性与可信度,让科学研究回归求真务实的本质。


更多相关信息,可+群,邀您进学术圈



编辑| Albertz



科研城邦
服务百万华人学者,见证祖国科研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