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最忆是乌镇】■孙萍

文摘   文化   2024-11-23 10:36   山东  



作者简介

孙萍,女,70后,喜爱读书、热爱文学和朗诵。作品偶见《固原日报》《中国铝业报》《西部新乡土文学》公众号等。

 最忆是乌镇  


很久以来,我一直计划着重访乌镇,想要再次走进那个水墨画般迷人的世界,寻找宁静纯粹的感觉,消除浮躁,安放心灵。然而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事情牵绊,一直不得闲,愿望一搁再搁,只任那重游之火,一直在心头燃烧。

喜欢上乌镇,源于电视剧《似水年华》。江南水乡,处处是景,船悠悠水悠悠,小桥流水人家,青石古树素瓦,花开两岸,风吹拂柳,令人神往。

那是多年前的一个清风习习的初夏,我与爱人不远千里来到乌镇。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斜下,乌镇古色古香的气息映着金色的光辉扑面而来,心里腾起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在热闹的街上随着人流鱼贯而行,带着新鲜与好奇边走边看,感觉眼睛和耳朵都不够用了。

被一家店铺门前挂着的印花染布挎包吸引,驻足抚摸,随后又对蓝色印花衣裙爱不释手,上身一试,显小、显瘦、衬白了肤色,觉得甚是好看,就装起换下的衣裤,扫码付款,在店主的帮助下,盘起发髻,别上发簪,等到走出店门,已是一身江南女子的装扮了。

很快就看到了悠悠河水,在夕阳的余光下,泛着迷人的色彩。河水潺潺流动,成群的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着,有人驻足观赏,有人拿了面包屑喂食,有人拿着手机对着它们摇曳的身姿拍照留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前,村人们就在河边洗菜淘米,用古老的方式清洗衣物,现在不用了,家家都通了自来水,方便快捷、干净卫生。乌镇人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着乌镇的水,我们才有幸见到鱼翔浅底的动人画面。

木构的老屋,一头枕于水,一头搁于岸,似饱经风霜的老者,默默不语地守护着家园。不时有人把头探出窗,与水面上缓缓前行的船夫搭话。他们说的家常,我一句也听不懂,但那声调曲折绵软,像评弹、也像昆曲,别有韵味。

江南的小桥,是水网的系连,坚守在两岸之间,接待着南来北往的行人。这些桥,凌波飞跨,姿态各异,连贯之美,质感之美,令人赏心悦目。通济桥、通安桥、雨读桥、曲桥、仁济桥、咸宁桥、定升桥……每一座桥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每一座桥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它们静静地站在那里,十年、百年、前年,像等待远行儿女归来的母亲,风餐露宿,宁静执着。

太阳很快隐了身,天色渐渐暗下来。走在古街老巷,踩着花岗石板,摸着青砖老墙,看那花格窗棂、雕梁画栋,乌镇更像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温婉、忧郁,让人不由地想起了唐诗宋词,仿佛所有的美好诗句都不足以形容她的美。

要是下一场雨该有多好!撑着油纸伞,静默地走在这悠长悠长的雨巷,或站在高高耸起的江南桥头,听雨点拍打屋檐、水面、青砖石地的声音,犹如一曲美好的歌,犹如一首动人的诗……

黑暗笼罩了整个乌镇,一盏盏灯亮了起来,暖而柔的光洒在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洒在青石板上,青石板荧光闪闪,洒在主人和游人的脸上,把那惬意与笑容映衬地更加美好。

微风轻拂,吹来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坐在乌镇人家门前的小桌旁,要两碟小菜、来一壶青梅酒,感受一下主人的好客吧!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乌镇的历史,讲姑嫂饼和三白酒,讲乌镇和青镇、讲老屋与河流、讲小桥与垂柳、讲茅盾故居和立志书院,讲他们知道的很多很多的传奇人物…….

不知过了多久,困意涌上来,人越来越少了,乌镇的河水在身边静静地睡了,乌镇渐渐恢复了她的宁静……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4.如入选当期纸刊,作品须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投稿邮箱:1:ludongwenxue@126.com 2:xibuzuoja@126.com(仅限复制)


《齐鲁文学》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当代主流诗歌及散文小说选本,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山东齐鲁文学社

首席顾问:莫言

总编:罗永良

主编:曾小霞

副主编:樊建华 程桂彬 付爱玲

执行主编:陈骄 

执行副主编:方小琴

编辑部主任:王建军

一级编辑:曹秋芳

责任编辑:金小仪 苏岚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不慕名家|只推佳作

《齐鲁文学》《当代诗歌地理》欢迎您的参与。


订阅及交流微信:wu318013


【百度百科:齐鲁文学】

当代主流诗歌、散文及小说选本

齐鲁文学
当代主流诗歌、散文及小说精品。推送优秀作品,出版精品选集。《齐鲁文学》欢迎您的参与(综合文学纸媒,欢迎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