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70年来,兵团坚持聚焦民生领域“急难愁盼”,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职工群众最为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职工群众。
如今的兵团,职工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吃得更健康、出行更方便,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持续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变为现实,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金秋时节,七师天北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派繁忙景象。这个开发区70年前还是一片亘古荒原,经过数十年建设发展,一座座现代化工厂在这里拔地而起,4946家市场经营主体在这里“安家落户”,让周边团场和乡村众多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在十四师二二四团八连举办的电子商务培训班里,参培学员认真听老师讲课(资料图片)。陈欢 摄砥砺奋进70年。兵团始终坚持把夯实民生之本、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适应兵团特殊体制机制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就业是民生之本。70年来,兵团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就业总量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职工群众收入持续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党委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让职工群众的“饭碗”端得更踏实。2023年,兵团就业人员总量由2012年的117.22万人增加到156.15万人,增长33.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9641元增长至40339元,首次突破4万元。十三师火箭农场青年张乾坤在团场工会的支持下开了一家早餐店,在他的用心经营下,如今早餐店的生意越来越好(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宝山 摄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70年来,兵团社会保障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了从企业单位有限保障到社会保险全面保障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持续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社会保障需求,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近年来,兵团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支持团场连队生产生活、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带动职工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师八十一团在“创卫”工作中,投入资金配备健身器材,打造团场15分钟健身圈。图为小朋友在健身器材旁娱乐玩耍(资料图片)。陈艳杰 摄兵团以“弱有所扶、老有所养、残有所助”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不断织密社会保障网,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残疾人福利保障、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等工作,温暖民生“底色”,提升幸福“成色”。打造特色教育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循着朗朗读书声,记者走进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只见莘莘学子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学习,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承载着学生们的美好梦想飞向远方。70年前,为解决干部职工群众子女受教育问题,兵团基础教育事业应运而生。当时的学校条件艰苦简陋,没有电灯,学生们就在煤油灯下读书学习;没有课桌,教师就地取材,自己动手用土坯修建……六师红旗农场学校校长张守宪为学生上思政课(资料图片)。何宏波 摄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也是民生大计。70年来,兵团人白手起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具有兵团特色的完整教育体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兵团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着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如今,一座座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学校在各个垦区拔地而起;为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支支高素质、专业化、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在家门口,学生们就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为梦想努力拼搏。9月6日,九师小白杨中学逐梦蓝天社团老师南洋(左一)正在为学生讲解火箭发射原理。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苟汇敏 摄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发挥教育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着力推动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坚持高位推动,确保优先发展。随着兵团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配置资源,兵团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发生根本性改变,教育发展主要指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四师七十三团中学学生在科技实践课上组装自行车(资料图片)。吐尔逊江 代红斌 摄着眼民族复兴,高举育人旗帜。兵团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坚守人民立场,改善教育质量。兵团直面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不断扩大学前普惠教育资源供给;大力构建兵团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目前,兵团高校学科门类已由9个扩大到12个,博士点从6个增加到11个,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由133个增加到204个,理工农医教育类专业占比超过70%。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守护职工群众健康
“这真是一项惠民生、暖民心的好举措!”日前,在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医院,职工董娟娟对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称赞不已。70年来,兵团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广大职工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看病就医更加便捷舒心,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五师八十一团医院窗口收费人员指导前来办理业务的患者使用手机绑定医保亲情账户,方便患者就诊(资料图片)。朱兵兵 摄为全力守护职工群众健康,近年来,兵团围绕“重症不出兵团、大病不出师、小病团场看、康复回连队(社区)”的目标,建立优质高效的师市、团场、连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团场医院提档升级,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兵团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兵、师、团、连四级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形成,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应急救护等体系日趋完善。兵团现有各级公立医院207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9家、妇幼保健机构3家、采供血机构8家、连队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1520个。截至2023年底,兵团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94岁,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27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4.38人,团场医院中医馆覆盖率达100%,医共(联)体建设覆盖率达100%,各族职工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便看病就医。十三师新星市大营房社区组织医护人员为老年人义诊(摄于9月5日)。兵团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立足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以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兵团医院等高水平医院为依托,持续构建“2+5”医疗服务新格局。健康兵团建设稳步迈进。兵团坚持预防为主,统筹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兵团行动;加强卫生城镇、健康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重大疾病防治,实施城乡职工群众癌症早诊早治早筛查,推进综合慢病防控示范区建设,完善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巩固深化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对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持续实施免费婚检和免费孕检,扎实开展近视、肥胖、心理、精神等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监测与干预,筑牢职工群众健康防线。建设宜居智慧城市,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迎着和煦的阳光,漫步在八师石河子市街头,只见一座座“口袋公园”分布合理,绿化景观错落有致;一条条定制的“护学”公交线路,让孩子们从“家门口”直达“校门口”;一个个长者食堂设施齐全、环境整洁,解决了辖区60岁及以上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航拍三师五十一团一隅(资料图片)。近年来,该团因地制宜,着力打造特色连队,连队环境优美,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崔显朝 摄共同富裕,不仅要让职工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还要为职工群众创造平安、和谐、舒心的环境。70年来,兵团狠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通畅,一座座桥梁方便交通,为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推动“安居”与“宜居”双向发力,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上下足“绣花功夫”,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70年来,兵团着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积极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壮大发展多种业态、提升便民服务能力,紧盯民生短板找问题,一刻钟健身圈、一刻钟养老圈、一刻钟阅读圈、一刻钟消费圈等便民生活方式正逐步推广,美好的生活从梦想照进现实,真实可感、触手可及。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再奋蹄。聚焦职工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急难愁盼问题,兵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持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看病就在家门口、走遍城乡路路通、居家养老不发愁……一幅彰显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的民生画卷在兵团大地徐徐展开。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孙亚奎
审核:杨金宝